驱动桥润滑油外循环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200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驱动桥润滑油外循环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驱动桥总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桥润滑油外循环的冷却系统,适用于通过外循环冷却润滑油的驱动桥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汽车驱动桥总成没有润滑油冷却系统,尤其对于四驱乘用车前驱动桥总成,其工作转速高、载荷大,且装配位置与动力总成较近,结构复杂,通风散热条件较差,使前驱动桥总成内润滑油温度高、散热极其困难,进而导致驱动桥总成性能降低或早期失效。在有冷却系统的驱动桥总成中,都采用了外置油泵且没有冷却系统保护措施,外置油泵及动力传递机构大幅增加了驱动桥总成在整车上的布置空间要求,同时也增加了驱动桥总成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桥润滑油外循环的冷却系统,采用内置油泵与驱动桥主动锥齿轮集成,通过外循环冷却润滑油的方案,解决了汽车驱动桥总成润滑油冷却缓慢的问题,解决了外置油泵冷却系统驱动桥总成布置空间大、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外循环系统无法在冷却器损坏或管路堵塞时保护驱动桥总成及冷却系统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结合附图:

一种驱动桥润滑油外循环的冷却系统,包括驱动桥总成1、出油管、回油管、润滑油冷却器3、单向阀5、卸荷阀4,驱动桥总成1内设有与主动锥齿轮6集成的冷却油泵2,主减速器壳体13上设有润滑油道c;当驱动桥总成1工作时,冷却油泵2通过润滑油道c将驱动桥总成1底部的润滑油吸入,润滑油通过出油管进入润滑油冷却器3,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进入主减速器壳体,最终返回驱动桥总成1;单向阀5设置在回油管上;卸荷阀4设置在出油管与回油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油泵2包括外壳8,外壳上设有油泵进油孔a和油泵出油孔b;所述主减速器壳体13上设有主减速器壳体出油孔f和主减速器壳体回油孔d,主减速器壳出油孔f与油泵出油孔b对齐;主减速器壳13上有的润滑油道c一端至驱动桥总成1底部,另一端至油泵进油孔a;主减速器壳体13上还设有主减速器壳体出油孔f和主减速器壳体回油孔d;润滑油从驱动桥总成1底部通过润滑油道c和冷却油泵进油孔a吸入冷却油泵2,从油泵出油孔b通过主减速器壳出油孔f和出油管路进入润滑油冷却器3,冷却后的润滑油经过回油管路通过主减速器壳回油孔d回到驱动桥总成1内。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油泵2包括外圈9、内圈11,内圈11与主动锥齿轮隔套7通过主动锥齿轮隔套7上缺口配合而实现动力传递,外圈9套接在内圈11外。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为一种驱动桥润滑油外循环的冷却系统,解决了驱动桥总成润滑油散热慢的问题,散热效率大幅提高,增加了驱动桥总成的寿命及润滑油的更换周期;所述的系统相对于冷却油泵外置的驱动桥总成润滑油冷却系统,减少了冷却油泵与驱动桥之间的连接件及传动件,材料及工艺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不增加驱动桥总成布置空间;所述的系统有效的避免了由冷却器出现故障或管路堵塞导致系统压力过大进而造成驱动桥总成及冷却系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驱动桥润滑油外循环冷却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的驱动桥总成结构局部省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所述的冷却油泵与主动锥齿轮隔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所述的冷却油泵进、出油孔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所述的主减速器壳出、回油孔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所述的主减速器壳润滑油道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驱动桥润滑油外循环的冷却系统,由驱动桥总成1、出油管、回油管、润滑油冷却器3、单向阀5、卸荷阀4组成,驱动桥总成1包括安装在主减速器壳体13内的冷却油泵2,冷却油泵2与主动锥齿轮6集成。冷却油泵2动力来源于主动锥齿轮6,主减速器壳体13上有润滑油道c、主减速器壳体出油孔f、主减速器壳体回油孔d;当驱动桥总成1工作时,冷却油泵2通过润滑油道c将驱动桥总成1底部的润滑油吸入,通过出油管进入润滑油冷却器3,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单向阀5、回油管进入主减速器壳体回油孔d,最终返回驱动桥总成1。卸荷阀4设置在出油管与回油管之间,当冷却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系统压力过大时,起到保护驱动桥总成及冷却系统的作用。

如图2至图6所示,冷却油泵2由外壳8、外圈9、内圈11、端盖12和密封套10组成;内圈11与主动锥齿轮隔套7通过主动锥齿轮隔套7上缺口配合而实现动力传递,外圈9套接在内圈11外,端盖12将内外圈压紧在外壳8上并通过密封套10密封。冷却油泵外壳8上有油泵进油孔a和油泵出油孔b;主减速器壳体13上有主减速器壳体出油孔f和主减速器壳体回油孔d,主减速器壳出油孔f与油泵出油孔b对齐;主减速器壳13上有润滑油道c,润滑油道c一端至驱动桥总成1底部,另一端至油泵进油孔a;

如图1所示,汽车正常行驶时,驱动桥总成1内主动锥齿轮6转动并带动主动锥齿轮隔套7转动,进而将动力传递给冷却油泵内圈11,使冷却油泵2正常工作,将润滑油从驱动桥总成1底部通过润滑油道c和冷却油泵进油孔a吸入冷却油泵2,并将润滑油从油泵出油孔b通过主减速器壳出油孔f和出油管路进入润滑油冷却器3,冷却后的润滑油经过单向阀5和回油管路通过主减速器壳回油孔d回到驱动桥总成1内,当冷却油泵2损坏或出、回油管路堵塞时,冷却系统内润滑油压力上升,当压力达到卸荷阀4预定值时,未冷却的润滑油直接通过卸荷阀4返回驱动桥总成1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桥润滑油外循环的冷却系统,采用内置冷却油泵与驱动桥主动锥齿轮集成,当驱动桥总成工作时,冷却油泵通过润滑油道将驱动桥总成底部的润滑油吸入,润滑油通过出油管进入润滑油冷却器,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进入主减速器壳体,最终返回驱动桥总成,单向阀设置在回油管上,卸荷阀设置在出油管与回油管之间。本发明通过外循环冷却润滑油的方案,解决了汽车驱动桥总成润滑油冷却缓慢的问题,解决了外置油泵冷却系统驱动桥总成布置空间大、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外循环系统无法在冷却器损坏或管路堵塞时保护驱动桥总成及冷却系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冯忠义;吕文平;于绍峰;张福丽;郭志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18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