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车齿轮箱用挡油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7965发布日期:2018-07-10 22:3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挡油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车齿轮箱用挡油环。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挡油环是位于HXN5型内燃机车车轮轴承箱与车轮连接部分,一大一小两个挡油环分布在车轮轴承的两侧,用于车轮轴承密封。HXN5型内燃机车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使用交流传动,本挡油环采用聚氨酯材料浇注而成,材料本身具有缓冲、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能够实现在车轮轴承两侧限定油位。挡油环完全位于车轮两侧的轴承孔中。挡油环的基体是浇注而成的,为了设定油位,在环的圆周上机械地引入孔,经由径向孔流出的油必须经由壳体中铣磨的凹槽和专门为此设置的孔排出,从而起到挡油的效果,防止油脂外漏起到更好的润滑作用的同时也避免了异物污染到而达不到润滑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对内燃机车车轮轴承箱挡油的挡油环的缺点,提供一种内燃机车齿轮箱用挡油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内燃机车齿轮箱用挡油环,包括挡油环本体,挡油环本体包括挡油环上部和挡油环下部,挡油环上部与挡油环下部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部为环状,连接部的外表面直径为L1、内表面直径为L2,连接部与挡油环上部、挡油环下部之间形成高度为H1的外表面凹槽,挡油环上部包括上部内表面和上部外表面,挡油环上部的底部平行于水平面,挡油环上部的厚度为H3,挡油环上部两端分别固定有延伸部,延伸部的表面与上部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延伸部的顶部直径为L3,挡油环上部的中间设有圆台凸起,圆台凸起上表面的直径为L4,高度为H4,圆台凸起的顶部与圆台凸起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β,上部内表面为圆台,上部内表面的顶面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γ,上部内表面顶面直径为L5;挡油环下部包括下部外表面和下部内表面,下部外表面为一个高度为H2的圆台,下部外表面底面的直径为L7,下部内表面包括导轨、第一凸环、第二凸环、第二圆台,导轨的一端与第一凸环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二凸环相连,第一凸环设于下部内表面的顶部,第一凸环的上表面和第一凸环的下表面都平行于水平面,第一凸环厚度为H5,第一凸环内侧面直径为L6,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四导轨、第五导轨和弧形段,第一导轨与第一凸环垂直,第一导轨的底部距离第一凸环的高度为H6,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垂直,第二导轨的宽度为L8,第三导轨底部距离第二导轨的高度为H7,第三导轨与第四导轨之间的夹角为Ω,第四导轨与第二导轨平行,第四导轨的宽度为L9,弧形段连接第五导轨与第二凸环,第二凸环的厚度为H8,第二凸环内表面直径为L10,第二凸环与第二圆台相连,第二圆台的底面与挡油环本体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在同一垂直截面上,第二圆台的侧壁截线、第三导轨的纵截线、第五导轨的纵截线相互平行。作为优选,第二凸环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挡油环本体的螺栓。通过螺栓能将挡油环固定在车轮轴承的两侧。作为优选,挡油环本体底部向上包裹形成相对的一对包裹部。包裹部能使挡油环更好地达到挡油效果。作为优选,挡油环本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用于引入油或排出油的小孔。小孔的作用为添加润滑油或者排出挡油环内多余的油脂。作为优选,下部外表面上设有数量为一个以上的槽口,槽口的深度为21.5mm,宽度为63.5mm。作为优选,H1为6.4mm,H2为51.8mm,H3为7.3mm,H4为6.7mm,H5为1.1mm,H6为6.4mm,H7为1.6mm,H8为1.1mm。作为优选,L1为417.5mm,L2为374.5mm,L3为453.8mm,L4为320.2mm,L5为429.8mm,L6为328.3mm,L7为537.9mm,L8为32mm,L9为22.8mm,L10为382.7mm。作为优选,α为137°、β为150°、γ为130°,Ω为140°。作为优选,挡油环本体为聚氨酯材料浇注而成的挡油环本体。聚氨酯材料浇注能使挡油环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保证了较低的成本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挡油环完全位于车轮两侧的轴承孔中。挡油环的基体是浇注而成的,在环的圆周上设有引入孔,经由径向孔流出的油必须经由壳体中铣磨的凹槽和专门为此设置的孔排出,从而起到挡油的效果,防止油脂外漏起到更好的润滑作用的同时也避免了异物污染到而达不到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发明的俯视图。图3是A-A剖面图。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的A-A剖面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挡油环本体、11—挡油环上部、12—挡油环下部、13—连接部、14—包裹部、15—槽口、16—螺栓、111—上部内表面、112—上部外表面、113—延伸部、114—圆台凸起、121—下部外表面、122—下部内表面、1220—弧形段、1221—第一凸环、1222—第二凸环、1223—第二圆台、1224—导轨、1225—第一导轨、1226—第二导轨、1227—第三导轨、1228—第四导轨、1229—第五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内燃机车齿轮箱用挡油环,如图1-5所示,包括挡油环本体1,挡油环本体1包括挡油环上部11和挡油环下部12,挡油环上部11与挡油环下部12通过连接部13固定连接,连接部13为环状,连接部13的外表面直径为L1、内表面直径为L2,连接部13与挡油环上部11、挡油环下部12之间形成高度为H1的外表面凹槽,挡油环上部11包括上部内表面111和上部外表面112,挡油环上部11的底部平行于水平面,挡油环上部11的厚度为H3,挡油环上部11两端分别固定有延伸部113,延伸部113的表面与上部外表面112之间的夹角为α,延伸部113的顶部直径为L3,挡油环上部11的中间设有圆台凸起114,圆台凸起114上表面的直径为L4,高度为H4,圆台凸起114的顶部与圆台凸起114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β,上部内表面111为圆台,上部内表面111的顶面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γ,上部内表面111顶面直径为L5;挡油环下部12包括下部外表面121和下部内表面122,下部外表面121为一个高度为H2的圆台,下部外表面121底面的直径为L7,下部内表面122包括导轨1224、第一凸环1221、第二凸环1222、第二圆台1223,导轨1224的一端与第一凸环1221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二凸环1222相连,第一凸环1221设于下部内表面122的顶部,第一凸环1221的上表面和第一凸环1221的下表面都平行于水平面,第一凸环1221厚度为H5,第一凸环1221内侧面直径为L6,导轨1224包括第一导轨1225、第二导轨1226、第三导轨1227、第四导轨1228、第五导轨1229和弧形段1220,第一导轨1225与第一凸环1221垂直,第一导轨1225的底部距离第一凸环1221的高度为H6,第二导轨1226与第一导轨1225垂直,第二导轨1226的宽度为L8,第三导轨1227底部距离第二导轨1226的高度为H7,第三导轨1227与第四导轨1228之间的夹角为Ω,第四导轨1228与第二导轨1226平行,第四导轨的宽度为L9,弧形段1220连接第五导轨1229与第二凸环1222,第二凸环1222的厚度为H8,第二凸环1222内表面直径为L10,第二凸环1222与第二圆台1223相连,第二圆台1223的底面与挡油环本体1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在同一垂直截面上,第二圆台1223的侧壁截线、第三导轨1227的纵截线、第五导轨1229的纵截线相互平行。第二凸环122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挡油环本体1的螺栓16。挡油环本体1底部向上包裹形成相对的一对包裹部14。挡油环本体1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用于引入油或排出油的小孔。下部外表面121上设有数量为一个以上的槽口15,槽口15的深度为21.5mm,宽度为63.5mm。H1为6.4mm,H2为51.8mm,H3为7.3mm,H4为6.7mm,H5为1.1mm,H6为6.4mm,H7为1.6mm,H8为1.1mm。L1为417.5mm,L2为374.5mm,L3为453.8mm,L4为320.2mm,L5为429.8mm,L6为328.3mm,L7为537.9mm,L8为32mm,L9为22.8mm,L10为382.7mm。α为137°、β为150°、γ为130°,Ω为140°。挡油环本体1为聚氨酯材料浇注而成的挡油环本体。实施例2一种内燃机车齿轮箱用挡油环,如图1-5所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不包括延伸部113,挡油环上部11的上表面与挡油环上部11的下表面之间为弧形段,下部外表面121上设有数量为一个以上的槽口15,槽口15的宽度为66.5mm。H1为6.3mm,H2为51.4mm,H5为1.0mm,H6为4.6mm,H7为1.1mm,H8为3.3mm。L1为465.6mm,L2为465.6mm,L3为494.5mm,L4为432.5mm,L6为497.8.0mm,L7为610.0mm,L8为mm,L9为24.9mm,L10为418mm。β为148°、γ为135°,Ω为135°。实施例3测定挡油环的性能参数,性能参数见下表1:表1挡油环的性能参数表项目数据标准邵A硬度75-85GB/T2411密度1.02-1.30g/cm3GB/T1003拉伸强度≥10MpaGB/T639-1998断裂伸长率≥350%GB/T529-1998撕裂强度≥40N/mmGB/T529-1999阿克隆磨耗≤cm3/1.61kmGB/T1689低温脆性温度≤-40℃GB/T15256-1994可见所制造的挡油环有良好的性能。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