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限位式玻璃钢管道连接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8695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限位式玻璃钢管道连接安装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套管式玻璃钢管道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限位式玻璃钢管道连接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套管式玻璃钢管道安装施工中(如穿越公路涵洞、翻新损坏的管道等),需要将利用套筒接头连接的多根玻璃钢管道逐一安装并顶进到另一管道内部,由于套筒接头与玻璃钢管道活动插接并依靠橡胶柔性密封,在接口安装和顶进过程中使得玻璃钢管道与套筒接头之间易产生左右移动,使得玻璃钢管道在套筒接头中易超过隔梁顶(中线位置)或者使得玻璃钢管道顶不到标准密封位置,导致管道易从套筒接头中拔出,造成管道施工缺陷,或者需时刻关注是否超过或达不到标准位置,使施工时间加长或者造成漏水返工等情况;而且在另一管道中安装玻璃钢管道时,玻璃钢管道的底部外表面与该外侧管道内壁接触,摩擦力较大,而且如遇到外部管道内底不平或者有凸台,会造成安装困难,甚至造成管道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限位式玻璃钢管道连接安装结构,它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玻璃钢管道安装时易超出或达不到标准位置的问题,使管道不会从套筒接头中拔出,不会造成施工缺陷,同时降低了玻璃钢管道与外部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并且悬空了管道底部,解决了外部管道内壁的不平整造成的阻碍,加快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限位式玻璃钢管道连接安装结构,包括外部管道以及位于该外部管道内部的玻璃钢管道,相邻两根玻璃钢管道之间通过套筒接头相接,所述玻璃钢管道的外壁靠近其左右两端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限位块组,所述限位块组是由沿所述玻璃钢管道外壁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三块多功能限位块构成的,所述多功能限位块靠近所述玻璃钢管道端部的端面为与所述套筒接头配合的竖直面,当所述玻璃钢管道插入所述套筒接头内达到标准位置时,该竖直面刚好与所述套筒接头端部配合相贴。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组由沿所述玻璃钢管道外壁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四块多功能限位块构成,所述多功能限位块用于承托该玻璃钢管道,且使得所述玻璃钢管道和所述套筒接头不与所述外部管道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限位块远离所述竖直面的一端与所述玻璃钢管道之间弧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在玻璃钢管道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多功能限位块,可以保证套筒接头与玻璃钢管道对接在固定位置,在对接的承插深度上起限位作用,不用考虑管道插入套筒接头的深度,使得施工速度更快,套筒接头与玻璃钢管道对接更完美,还可通过多功能限位块卡住套筒接头,使套筒接头不会左右移动,使玻璃钢管道不易从套筒接头中拔出,不会造成施工缺陷。多功能限位块悬空了玻璃钢管道底部,减少了玻璃钢管道与外部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并且解决了外部管道内壁的不平整造成的施工阻碍,加快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外部管道;2、玻璃钢管道;3、套筒接头;4、多功能限位块;41、竖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限位式玻璃钢管道连接安装结构,包括外部管道1以及位于该外部管道1内部的玻璃钢管道2,相邻两根玻璃钢管道2之间通过套筒接头3相接,所述玻璃钢管道2的外壁靠近其左右两端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限位块组,所述限位块组是由沿所述玻璃钢管道2外壁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三块多功能限位块4构成的,所述多功能限位块4靠近所述玻璃钢管道2端部的端面为与所述套筒接头3配合的竖直面41,当所述玻璃钢管道2插入所述套筒接头3内达到标准位置时,该竖直面41刚好与所述套筒接头3端部配合相贴。所述多功能限位块4远离所述竖直面41的一端与所述玻璃钢管道2之间弧形过渡。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在玻璃钢管道2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多功能限位块4,可以保证套筒接头3与玻璃钢管道2对接在固定位置,在对接的承插深度上起限位作用,不用考虑管道插入套筒接头3的深度,使得施工速度更快,套筒接头3与玻璃钢管道2对接更完美,还可通过多功能限位块4卡住套筒接头3,使套筒接头3不会左右移动,使玻璃钢管道2不易从套筒接头3中拔出,不会造成施工缺陷。

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块组由沿所述玻璃钢管道2外壁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四块多功能限位块4构成,所述多功能限位块4用于承托该玻璃钢管道2,且使得所述玻璃钢管道2和所述套筒接头3不与所述外部管道1接触。由于多功能限位块4的作用使得玻璃钢管道2和套筒接头3均不与所述外部管道1接触,降低了玻璃钢管道2与外部管道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加快了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