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节换挡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81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零部件,具体地,涉及自调节换挡臂。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用到的换挡臂能适应一个系列的汽车,进而,若企业在生产不同系列汽车时,则需要制造适应不同系列汽车的多种换挡臂,从而需要不同的生产模具,不同的工艺要求;这样不仅会浪费较多的人力还会需求较多生产模具,更多的场地,所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此外,该种换挡臂适应性较差,灵活性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调节换挡臂,该种自调节换挡臂能够根据不同系列汽车要求调节配重,适应不同系列的汽车,适应性较好;而且企业在生产该种自调节换挡臂时不需要多种不同模具,进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调节换挡臂,所述自调节换挡臂包括换挡盘、固接在所述换挡盘上的调节机构、固接在所述换挡盘上的配重机构、贯穿且活动连接于所述换挡盘的换挡轴和设置在所述换挡轴上的止挡块;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接于所述换挡盘的调节杆和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杆的调节球头;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固接于所述换挡盘上的配重块和设置在所述配重块上的多个钢球;所述配重块固接于所述换挡盘的一端的重量小于另一端的重量,所述配重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钢球相配合的配重槽,且所述配重槽沿所述配重块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多个所述钢球设置在所述配重槽中;所述配重槽靠近所述配重块的一端还连通有配重孔,所述配重孔还连通所述换挡盘且所述配重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钢球的直径;所述配重块沿固接于所述换挡盘的一端到远离所述换挡盘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变大,且所述配重块呈弯曲状,所述止挡块与拨叉相配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包括固接于所述换挡盘的第一段和固接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重心在所述第二段的重心的斜上方;且所述第一段的重心到所述换挡盘的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段的重心到所述换挡盘的中心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配重槽所在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和所述配重块所在长度方向上的直线相重合。

优选地,所述配重槽沿所述配重块的外部向内部方向包括第一段槽和第二段槽;所述第一段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段槽的槽口宽度;所述第一段槽的槽口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钢球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段槽的内部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磁条。

优选地,所述换挡轴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且多个凹槽均匀排列在所述换挡轴的侧面上;所述换挡盘与所述换挡轴相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弹性复位原件以使得所述换挡盘活动连接于所述换挡轴上。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槽,且所述调节球头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中。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调节换挡臂主要包括换挡盘、配重机构和贯穿且活动连接于换挡盘得换挡轴;配重机构包括配重块和设置在配重块上的多个钢球;并且在配重块上设置有配重槽,配重槽沿所述配重块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且配重块沿固接于换挡盘的一端到远离换挡盘的一端直径逐渐变大,并且配重块呈弯曲状,配重块固接于换挡盘的一端的重量小于另一端的重量;并且在配重槽内部还设置有多个钢球。这里,调节配重块的重量主要是通过配重槽内多个钢球的数量来实现的,为实现该自调节换挡臂的灵活性,适应不同系列的汽车,可以通过改变配重槽内多个钢球的数量,适应性较广;进而企业在生产该种自调节换挡臂时不需要配套多种不同的模具,所以从考虑企业成本的角度,生产成本有所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自调节换挡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换挡盘 2、调节杆

3、调节球头 4、换挡轴

5、止挡块 6、钢球

7、配重槽 8、配重孔

9、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调节换挡臂,所述自调节换挡臂包括换挡盘1、固接在所述换挡盘1上的调节机构、固接在所述换挡盘1上的配重机构、贯穿且活动连接于所述换挡盘1的换挡轴4和设置在所述换挡轴4上的止挡块5;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接于所述换挡盘1的调节杆2和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杆2的调节球头3;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固接于所述换挡盘1上的配重块9和设置在所述配重块9上的多个钢球6;所述配重块9固接于所述换挡盘1的一端的重量小于另一端的重量,所述配重块9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钢球6相配合的配重槽7,且所述配重槽7沿所述配重块9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多个所述钢球6设置在所述配重槽7中;所述配重槽7靠近所述配重块9的一端还连通有配重孔8,所述配重孔8还连通所述换挡盘1且所述配重孔8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钢球6的直径;所述配重块9沿固接于所述换挡盘1的一端到远离所述换挡盘1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变大,且所述配重块9呈弯曲状,所述止挡块5与拨叉相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系列汽车的自调节换挡臂,并且该自调节换挡臂在生产工艺中不需要企业提供多种不同的模具,也节省成本。如图1所示,该自调节换挡臂包括换挡盘1、固接在换挡盘1上的调节机构、固接在换挡盘1上的配重机构、贯穿且活动连接于换挡盘1上的换挡轴4和设置在换挡轴4上的止挡块5;调节机构包括固接于换挡盘1的调节杆2和滑动连接于调节杆2上的调节球头3;这样,司机在搬弄调节球头3可以根据调节球头3在调节杆2上的位置来调节舒适度,同时,也适应不同司机,优化了该自调节换挡臂的功能;配重机构包括固接于换挡盘1上的配重块9和设置在配重块9上的多个钢球6;并且在配重块9上还设置有与钢球6相配合的配重槽7,配重槽7沿配重块9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配重块9沿固接于换挡盘1的一端到远离换挡盘1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变大,并且配重块9呈弯曲状;这是为了将配重块9的重心位置设置在换挡盘1的下方,以实现该配重块9的配重功能,迎合本实用新型的宗旨。

这里,适应不同系列汽车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设置在配重槽7内部的钢球6数量来实现的,进而调节配重块9的重量;为实现该自调节换挡臂的灵活性,适应不同系列的汽车,可以通过改变配重槽7内多个钢球6的数量,适应性较广;进而企业在生产该种自调节换挡臂时不需要配套多种不同的模具,所以从考虑企业成本的角度,生产成本有所降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配重槽7靠近所述配重块9的一端还连通有配重孔8,所述配重孔8还连通所述换挡盘1且所述配重孔8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钢球6的直径;配重孔8内可以放置多个钢球6,一方面也增加了配重块9的重量,另一方面也起到储存钢球6的作用,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此外,所述止挡块5与拨叉相配合设置,止挡块5插在拨叉里面进行换挡,并且该止挡块5固接在换挡轴4的一端的宽度要小于到远离换挡轴4的一端的宽度,进而能够更好的和拨叉相配合设置,不会脱落,保证换挡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块9包括固接于所述换挡盘1的第一段和固接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重心在所述第二段的重心的斜上方;且所述第一段的重心到所述换挡盘1的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段的重心到所述换挡盘1的中心的距离。为充分发挥该配重块9的功能,第一段的重心在第二段的重心的斜上方,并且第一段的重心到换挡盘1的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段得重心到换挡盘1的中心的距离,尽可能的让每个钢球6都发挥其作用,用较少的钢球6数量实现多种不同系列的汽车配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槽7所在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和所述配重块9所在长度方向上的直线相重合。将配重槽7沿配重块9的轴线设置,不仅从外观上较为美观,也较易计算控制配重块9的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槽7沿所述配重块9的外部向内部方向包括第一段槽和第二段槽;所述第一段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段槽的槽口宽度;所述第一段槽的槽口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钢球6的直径。配重槽7包括第一段槽和第二段槽,并且第一段槽的槽口宽度小于第二段槽的槽口宽度,第一段槽的槽口宽度小于等于钢球6的直径。这是为了能够让钢球6更好的卡合在配重槽7中不会脱落,因为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震动,容易将钢球6震落。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二段槽的内部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磁条。在第二段槽的内部设置磁条是为了更进一步的防止钢球6脱落,保证汽车行驶安全。

另外,优选情况下,所述换挡轴4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且多个凹槽均匀排列在所述换挡轴4的侧面上;所述换挡盘1与所述换挡轴4相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弹性复位原件以使得所述换挡盘1活动连接于所述换挡轴4上。用多个弹性复位原件和多个凹槽相配合的方式能够即能够实现换挡盘1在换挡轴4上移动位置,又能够更好的固定住换挡轴4和换挡盘1的相对位置,保证安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杆2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槽,且所述调节球头3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中。这样,通过滑槽能够较好的将调节球头3滑动连接在调节杆2上,方便司机对调节球头3的位置调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