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轴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740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轴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软轴总成。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手动档汽车上,普遍采用了远距离软轴操纵系统来操作汽车的选换挡功能,软轴作为连接汽车操纵座和变速箱选换挡机构的载体,承担了传递力和行程的任务,因此,软轴的性能直接影响了汽车换挡操纵系统的性能,软轴的效率,包括负载效率和行程效率,对整个换挡系统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效率越高,换挡的舒适性越好,档位越清晰。

软轴总成结构包含两端的连接机构及软轴主体,如图1和图2所示,软轴主体部分包含外皮100、直丝管200、内衬管300及芯轴400,直丝管200缠绕在内衬管300的外侧,对直丝管200的外侧注塑形成外皮100,芯轴400主要由粗细不同的主钢丝500和副钢丝600进行缠绕而成,而且在内衬管300和芯轴400之间设有润滑脂,受力时芯轴400会发生弯曲变形,主钢丝500和副钢丝600与内衬管300相互挤压、摩擦形成蠕动,达到传递力和行程的效果。

现有的软轴总成主要存在如下缺点:一、当外皮因磨损或者划伤而损坏后,由外皮包裹的直丝管会发生松散,无法在内衬管的圆周方向上形成保护,导致内衬管变形或者折弯,其原本为圆形的截面发生变化,与芯轴的间隙也由此发生变化,导致芯轴运动时的阻力变大甚至芯轴无法使用;二、现有的内衬管与芯轴之间的润滑脂易被主钢丝和副钢丝污染,导致润滑脂分布不均匀,出现局部出现干摩擦的现象,降低软轴主体的寿命;三、芯轴的刚性过大,弯曲性能较差,不适用于弯曲半径较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轴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轴总成存在的直丝管易松散失效、芯轴刚度较大以及润滑脂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软轴总成,可以避免直管丝在外皮损坏的情况下发生松散失效,而且能够保证润滑脂的均匀分布,在弯曲半径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软轴总成,包括芯轴,所述芯轴上套设有内衬管,所述内衬管的外壁从内至外依次缠绕有直丝管和扁带,所述直丝管与所述扁带的缠绕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扁带的外层还设有外皮。

优选地,所述扁带的缠绕方向与所述芯轴轴线的夹角为40°-50°。

优选地,所述扁带的宽度为5-8mm,所述扁带的缠绕间距为6-12mm。

优选地,所述芯轴包括平行设置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外侧交错缠绕有方向相反的正向尼龙带和反向尼龙带。

优选地,所述正向尼龙带和所述反向尼龙带的缠绕间距相等。

优选地,所述钢丝绳的直径均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轴总成,包括芯轴,所述芯轴上套设有内衬管,所述内衬管的外壁从内至外依次缠绕有直丝管和扁带,所述直丝管与所述扁带的缠绕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直丝管的外侧设有扁带,而且将扁带的缠绕方向设置为与直丝管的缠绕方向相反,利用扁带将直丝管束缚在内衬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降低在外皮破损或折弯的情况下,直丝管松散和失效的概率,保证直丝管不易发生变形,从而提高直丝管的抗弯性能,保护内衬管,提高软轴总成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软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芯轴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丝管和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芯轴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图2:100-外皮,200-直丝管,300-内衬管,400-芯轴,500-主钢丝,600-副钢丝;

图3-图5:1-芯轴,2-内衬管,3-直丝管,4-扁带,5-外皮,6-钢丝绳,7-正向尼龙带,8-反向尼龙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软轴总成,包括芯轴1,所述芯轴1上套设有内衬管2,所述内衬管2的外壁从内至外依次缠绕有直丝管3和扁带4,所述直丝管3与所述扁带4的缠绕方向相反。其中,所述扁带4优选为钢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将直丝管3改为扁带4缠绕的结构,具体为:首先在内衬管2的基础上缠绕一层直丝管3,随后在直丝管3的基础上反向缠绕一层扁带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直丝管3的外侧设有扁带4,而且将扁带4的缠绕方向设置为与直丝管3的缠绕方向相反,利用扁带4将直丝管3束缚在内衬管2上,在外皮5破损或折弯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效降低直丝管3松散和失效的概率,保证直丝管3不易发生变形,保护内衬管2,从而提高软轴总成的承载能力和直丝管3的抗弯性能,提高软轴总成的寿命。当扁带4设置为钢带时,能够进一步保证对直丝管3的束缚效果,防止直丝管3的松散失效。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扁带4的外层还设有外皮5,所述外皮5优选为整体注塑而成的尼龙外皮。为了增强外皮5的耐磨性和抗弯性能,外皮5也可以设置为采用例如橡胶、塑料等的非金属耐磨材料制成。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扁带4的缠绕方向与所述芯轴1轴线的夹角为40°-50°,这样在能够获得较佳的束缚效果的前提下,该角度范围可以降低扁带4的用料,降低成本。

更为具体地,所述扁带4的宽度优选为5-8mm,所述扁带4的缠绕间距优选为6-12mm。当然扁带4也可采用其他不同的宽度和缠绕间距来增大软轴总成的承载能力,减小外皮5的弯曲半径。

如图5所示,为了更好地留存润滑脂,保证润滑脂的均匀分布,所述芯轴1包括平行设置的钢丝绳6,所述钢丝绳6的外侧交错缠绕有方向相反的正向尼龙带7和反向尼龙带8。与此对应的,内衬管2也优选由尼龙材料制成,这样内衬管2与直接接触的正向尼龙带7和反向尼龙带8的材料相同,硬度相同,可以大大降低芯轴1与内衬管2之间的摩擦阻力,提升软轴总成的传递力和行程的效率。再者,由于正向尼龙带7和反向尼龙带8的缠绕方向相反,二者之间缠绕后会产生落差,留有空隙,为润滑脂预留了空间,减少润滑脂与钢丝绳6的接触,提高润滑脂的均匀性,降低钢丝绳6对润滑脂的污染。

为了保证正向尼龙带7和反向尼龙带8分布均匀,所述正向尼龙带7和所述反向尼龙带8的缠绕间距相等,有利于使钢丝绳6受力更为平衡。另外,为了方便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正向尼龙带7和反向尼龙带8的宽度也优选为相等。

为了降低芯轴1的刚度,减小芯轴1的钢丝绳6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钢丝绳6的直径均优选为相等。这样芯轴1由单一的钢丝绳6缠绕而成,而且芯轴1的半径优选小于现有技术的副钢丝绳6的半径,以达到降低芯轴1的刚度,使芯轴1可以适应更小的弯曲半径的效果。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