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摇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6467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挡摇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置变速器换挡摇臂。



背景技术:

换挡摇臂机构是用以执行变速器的换挡功能的部件,其优劣直接影响变速器的性能。目前乘用车手动纵置变速器一般采用远程拉索式操纵方式,利用布置在驾驶室内的变速操纵杆机构通过软轴拉索,远程操纵变速箱的换挡摇臂实现换挡功能。变速箱换挡摇臂要求转动自如,摩擦阻力小。现有的变速箱换挡摇臂包括安装在变速箱芯轴上的转轴,以及横置在转轴上且可绕转轴转动的摇臂本体,摇臂本体上设置有销轴,该销轴用于与拉索连接。现有的摇臂在换挡时候让操作者感觉十分生涩,并且缺乏吸入感,换挡手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挡摇臂,通过调整摇臂本体的形状,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转动力矩,并且配以配重增加惯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挡摇臂,包括摇臂本体,所述摇臂本体包括位于不同水平面的上横杆和下横杆,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通过倾斜的连接杆连接;所述上横杆上设置有配重以及用于与拉绳连接的销轴,下横杆设置有用于与变速箱轴芯连接的安装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相互垂直,连接杆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横杆的端部连接。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增大摇臂本体的力矩,使得换挡操作更加的轻松。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配重设置在上横杆的底部,并通过螺栓与上横杆连接。便于设置,尽量不占用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配重为圆柱形,并且上端边缘设置有倒角。规则的形状保证重心一致,避免在转动的时候发生颤动。该颤动会通过拉索传递到换挡杆上,影响驾驶的舒适性。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配重内外两层,包括圆柱状的缓冲内芯和圆筒状的配重壳体。配重壳体主要提供用于配重的质量,而缓冲内芯用于用于抵消整个配重在运动时产生的窜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缓冲内芯和配重壳体同心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配重壳体为生铁制作,所述缓冲内芯为橡胶制作。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缓冲内芯上设置有镂空,所述镂空对称分布。通过镂空使得缓冲内芯可以产生更大的形变,提高其减震缓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换挡摇臂,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摇臂的力矩,并且加以配重,使得整个换挡过程既轻盈,又能够通过配重产生的惯性产生吸入感。增加了换挡的舒适性,改善了操作者的驾驶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配重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上横杆、2下横杆、3连接杆、4安装孔、5销轴、6配重、7螺栓、61配重壳体、62缓冲内芯、63镂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摇臂本体,所述摇臂本体包括位于不同水平面的上横杆1和下横杆2,所述上横杆1和下横杆2通过倾斜的连接杆3连接;所述上横杆1上设置有配重6以及用于与拉绳连接的销轴5,下横杆2设置有用于与变速箱轴芯连接的安装孔4。上横杆1和下横杆2相互垂直,连接杆3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横杆1下横杆2的端部连接。配重6设置在上横杆1的底部,并通过螺栓7与上横杆1连接。

配重6为圆柱形,并且上端边缘设置有倒角。配重6内外两层,包括圆柱状的缓冲内芯62和圆筒状的配重壳体61。缓冲内芯62和配重壳体61同心设置。配重壳体61为生铁制作,所述缓冲内芯62为橡胶制作。缓冲内芯62上设置有镂空63,所述镂空63对称分布。

摇臂本体通过安装孔4安装在变速箱芯轴上,销轴5与拉绳连接。换挡时,操作者通过换挡杆拉动拉绳,拉绳带动摇臂本体旋转。由于摇臂本体力矩大,使得操作者感觉换挡十分的轻盈。并且由于配重6的缘故,使得换挡具有一定的惯性,让操作者体验到档位具有吸入感。配重6设置有弹性的缓冲内芯62,吸收了配重6带来的振动,避免振动传递到操作者,影响驾驶感受。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