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3469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混凝土输送双层弯管,弯管部分为非完整圆弧的内外管,内管为耐磨材料、外管为普通承压材料,两端焊接法兰,法兰内测镶嵌耐磨套,由于转弯半径较小,混凝土流向转弯较急,混凝土对弯管外弧压力增大更多,因此弯管外弧整体磨损重于内弧及侧弧;加上部分安装位置受混凝土重力影响(如末端安装位置,正常混凝土为从低向高泵送,但泵送至末端前段位置时混凝土开始向下泵送,混凝土受重力影响加速流动,管内开始出现断续混凝土柱体,断续混凝土柱遇到弯管,形成阻力,混凝土柱如跌落重物砸向弯管外弧,导致外弧中心点收到最大冲击),弯管外弧中心点附近受到混凝土流动产生的压力磨损加上混泥土重力产生的冲击磨损叠加效应,管口附近相比弯管外弧磨损较轻,存在磨损不均匀现状,导致外弧中心点提前磨穿,此处磨穿时弯管其他位置的内管耐磨材料厚度剩余较多,造成耐磨材料浪费;目前为了提升现有技术弯管寿命,采用双层弯管内管变厚度设计,即从外弧管口到外弧中心点内管厚度逐渐增加如下图;如此改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弯管整体寿命,但由于对磨损现状及冲击磨损程度并没有改善,外弧中心点附近因受到冲击磨损,最先出现磨损,由于其他位置只轻微磨损,因此在外弧中心点附近提前因磨损出现较大凹坑,混凝土流动过程中因凹坑存在产生流动阻力,且凹坑产生,相当于此处相当于在弯管上增加了另一道弯管,两者叠加导致混凝土对内管外弧中心点附件流动压力进一步增大,磨损进一步增加,加剧了磨损进程,因此现有提升方案对寿命提升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优化弯管的转弯结构以及内管与耐磨套的对接方式,从而解决上述混凝土输送弯管内外弧磨损不同步导致整个弯管提前报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嵌套在所述外管内且共一中心圆弧线,所述内管和外管形成两端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中心圆弧线的长度为L,该中心圆弧线所在圆形的圆周长度为S,其中,L的数值小于S/4。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两端均对接有一耐磨套,所述中心圆弧线位于所述内管任一端部的切线与所述耐磨套的中心轴线形成的角度为锐角。

进一步的,所述锐角的大小为20°-45°。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有膨胀水泥层,所述内管、外管和膨胀水泥层形成的两端面均与一法兰对接,所述法兰嵌套在所述耐磨套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法兰与所述耐磨套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内壁的圆中心为靠近所述中心圆弧线圆心的偏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偏心值为1.5mm-2.5mm。

进一步的,任一所述耐磨套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内壁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混凝土输送弯管通过非完整90°弧度管体设置,相对于现有标准弯管,在相同的转弯距离下,本弯管可以实现更大的转弯半径,从而混凝土在该处转弯时的离心力减小,从而对内管的外弧磨损减轻,进而能更好地均衡内管各处的磨损速度,防止局部高速磨损;同时,通过中心圆弧线和耐磨套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带角度的对接方式,从而会对混凝土形成较大的阻力,将其冲击力转移到了由高耐磨材料成型的耐磨套上,进一步缓解混凝土对内管的外弧中心附近的冲击磨损,从而提升了整体寿命。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混凝土输送弯管的内管剖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内管;11、中心圆弧;2、外管;3、耐磨套;4、法兰;5、膨胀水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输送弯管,包括内管1和外管2,内管1嵌套在外管2内且共一中心圆弧线11,内管1和外管2形成两端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90°,中心圆弧线11的长度为L,该中心圆弧线11所在圆形的圆周长度为S,其中,L的数值小于S/4,从而在铸造内管1和外管2的具体尺寸控制时形成大转弯半径的非完整90°弧度管体,即可以实现比现有标准弯管转弯半径更大,从而混凝土在该处转弯时的离心力减小,对内管1的外弧磨损减轻,从而更好地均衡内管各处的磨损速度,防止局部高速磨损,从而提升了整体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内管1的两端均对接有一耐磨套3,中心圆弧线11位于内管任一端部的切线与耐磨套3的中心轴线形成的角度为锐角,通过该种带角度的对接方式,由于耐磨套3与内管1的管口存在角度,从而会对混凝土形成较大的阻力,将其冲击力转移到了由高耐磨材料成型的耐磨套3上,进一步缓解混凝土对内管1的外弧中心附近的冲击磨损。

经过试验调整,其锐角的大小α为20°-45°能较好的减少内管1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内管1和外管2之间设置有膨胀水泥层5,通过其填充入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间隙,能更好地使之形成一整体,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对内管1进行保护。内管1、外管2和膨胀水泥层5形成的两端面均与一法兰4对接,其中法兰4的边缘与外管2焊接一起并对膨胀水泥层5进行密封,法兰4采用机械过盈配合嵌套在耐磨套3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管1内壁的圆中心O3为靠近中心圆弧线11圆心O1的偏心设置,从而保证内管1的外弧相对于内弧更厚,进而实现其达到同步磨损报废阶段,即内管1的外壁的圆中心O4 与内壁的圆中心O3之间存在偏心距离,具体偏心值H为1.5mm-2.5mm。同时,为了保证混凝土在能够平顺流入和流出内管1,在具体尺寸控制时,耐磨套3的内壁与内管1的内壁对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