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钳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991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后钳活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锻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钳活塞。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工业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汽车由很多零部件组成,汽车的刹车系统包括卡钳、与卡钳配合的后制动钳活塞和前制动钳活塞。现有的后制动钳活塞结构强度不高,连接不稳定。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后制动钳活塞,[申请号:201220533137.X],包括活塞本体和活塞本体上的活塞孔,所述活塞孔呈台阶式,包括宽部和窄部,所述窄部和活塞本体之间穿设有一排气孔,用于保证活塞孔内外压力的平衡,所述活塞孔的端面上设有齿形结构。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结构强度差,连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且连接稳定的后钳活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后钳活塞包括一端闭合且另一端敞口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内轴向设置定位轴孔,所述的定位轴孔截面呈圆形且与筒体同轴,所述的定位轴孔内侧对置有定位平面,两侧定位平面的间距小于定位轴孔的内径,所述的定位轴孔的底部具有呈圆形的轴孔端面,所述的轴孔端面与定位轴孔同轴设置且轴孔端面的直径小于定位轴孔的内径,所述的定位轴孔的内壁与轴孔端面之间具有过渡内斜面,所述的筒体的闭合一端的外侧端部设有沿筒体轴线周向均匀设置的若干个装配槽,所述的装配槽与筒体的外壁相连,相邻的装配槽之间形成足部,所述的筒体的闭合一端的外侧端部设置与内侧的轴孔端面相对应的外端面,所述的外端面与足部的底面齐平,所述的外端面与装配槽之间具有与过渡内斜面相对应的过渡外斜面。定位轴孔可以供活塞柱插入,且配合定位平面可以有效的使得活塞柱与之配合并周向连接固定,定位平面可以有效缓冲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提高其结构强度,而底部的装配槽可以便于与其他零部件对接并配合其凹凸的形状增加摩擦力,使得连接更为稳定。

在上述的后钳活塞中,所述的装配槽与足部之间具有过渡倒角,所述的定位轴孔的端口处具有内倒角。

在上述的后钳活塞中,所述的装配槽与足部之间具有过渡倒角,所述的定位平面的间距是轴孔端面的2倍。

在上述的后钳活塞中,所述的装配槽与足部之间具有过渡倒角,所述的筒体的外径是轴孔端面的3倍。

在上述的后钳活塞中,所述的装配槽与足部之间具有过渡倒角,所述的定位轴孔的内径比定位平面的间距大3mm。

在上述的后钳活塞中,所述的装配槽与足部之间具有过渡倒角,所述的过渡内斜面与筒体轴线的夹角为60°。

在上述的后钳活塞中,所述的装配槽与足部之间具有过渡倒角。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后钳活塞的优点在于:定位轴孔可以供活塞柱插入,且配合定位平面可以有效的使得活塞柱与之配合并周向连接固定,定位平面可以有效缓冲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提高其结构强度,而底部的装配槽可以便于与其他零部件对接并配合其凹凸的形状增加摩擦力,使得连接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仰视图。

图中,筒体1、定位轴孔2、定位平面3、轴孔端面4、过渡内斜面5、装配槽6、足部7、外端面8、过渡外斜面9、内倒角10、过渡倒角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后钳活塞包括一端闭合且另一端敞口的筒体1,所述的筒体1内轴向设置定位轴孔2,所述的定位轴孔2截面呈圆形且与筒体1同轴,定位轴孔2可以供对接的活塞柱轴向插入对接,所述的定位轴孔2内侧对置有定位平面3,两侧定位平面3的间距小于定位轴孔2的内径,定位平面3可以使得活塞柱插入后周向固定,无法再定位轴孔2内轴向转动,使得其对接稳定。所述的定位轴孔2的底部具有呈圆形的轴孔端面4,所述的轴孔端面4与定位轴孔2同轴设置且轴孔端面4的直径小于定位轴孔2的内径,所述的定位轴孔2的内壁与轴孔端面4之间具有过渡内斜面5,过渡内斜面5可以有效的将活塞柱的压力进行缓冲,而并非直接打在轴孔端面4上。所述的筒体1的闭合一端的外侧端部设有沿筒体1轴线周向均匀设置的若干个装配槽6,所述的装配槽6与筒体1的外壁相连,相邻的装配槽6之间形成足部7,所述的筒体1的闭合一端的外侧端部设置与内侧的轴孔端面4相对应的外端面8,所述的外端面8与足部7的底面齐平,所述的外端面8与装配槽6之间具有与过渡内斜面5相对应的过渡外斜面9。装配槽6可以便于与其他零部件进行装配对接,同时足部7配合外端面8可以有效提高其稳定性,并对筒体1的底部进行加厚保护,使其不易损坏,增加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轴孔2的端口处具有内倒角10。内倒角10便于活塞柱的插入。定位平面3的间距是轴孔端面4的2倍。筒体1的外径是轴孔端面4的3倍。定位平面2限制了插入的活塞柱的宽度。定位轴孔2的内径比定位平面3的间距大3mm。定位轴孔2的内径略大于定位平面3的间距可以有效避免活塞柱在定位轴孔2内轴向转动,同时定位平面3可以有效的吸收很大部分的压力。过渡内斜面5与筒体1轴线的夹角为60°。装配槽6与足部7之间具有过渡倒角1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筒体1、定位轴孔2、定位平面3、轴孔端面4、过渡内斜面5、装配槽6、足部7、外端面8、过渡外斜面9、内倒角10、过渡倒角1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