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4824发布日期:2018-10-02 18:1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汽车企业的白车身生产流水线涉及车身顶盖胶片粘贴,安装工艺为:先放置车身顶盖胶片到安装台上,然后操作助力吊具将车身顶盖放置在安装台上,利用车身顶盖自重将车身顶盖胶片粘接在车身顶盖上。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涂装前处理、电泳、烘烤中出现掉落以及起泡,导致车身顶盖胶片失效,需要在下工序人工用滚筒在车身顶盖下方对顶盖胶片进行滚压,每块预装的车身顶盖胶片需要复滚压2-3次,直到顶盖胶片完全平整的贴合在车身顶盖内侧。人工实施的缺点:人机工程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车身顶盖胶片碾压不平整、掉落的缺陷频次高,返修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其优点是解决岗位人机工程强度大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胶片滚压平整、提高滚压位置的准确性和滚压质量稳定性,降低了胶片降落频次以及减少了返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滚压机构和滑移机构,所述滚压机构可升降式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方,所述主体框架底部与所述滑移机构往复式滑移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还可以是:

所述滚压机构包括至少一组滚压装置和至少一组升降装置,所述滚压装置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可升降式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方。

所述滚压装置包括滚筒、平衡支架和杠杆,所述滚筒滚动架设于所述平衡支架上,所述平衡支架与所述杠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杠杆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弹性件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杠杆弹性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运动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运动部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主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运动部可伸缩连接于所述杠杆上。

所述杠杆一端上位置可调式设置有拉力螺杆,所述拉力螺杆与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固定部为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缸体,所述第一运动部为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双弹簧联动架,所述双弹簧联动架与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一活塞杆可伸缩连接于所述杠杆上。

所述弹性件为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一端与所述拉力螺杆弹性连接,所述拉力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双弹簧联动架弹性连接。

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滑轨、滑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底部,所述滑轮滑移连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滑轮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滑移连接于所述滑轨上。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运动部,两条所述滑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所述滑轮之间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第二运动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拉杆上,所述拉杆通过所述第二运动部往复式滑移连接于所述滑轨上。

所述滚压机构和所述滑移机构均与控制阀连接,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直动控制阀、第二直动控制阀和气动控制阀,所述第一直动控制阀、所述第二直动控制阀均与所述气动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直动控制阀位于所述滑轨一侧,所述第二直动控制阀位于所述滑轨另一侧,所述气动控制阀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滚压机构和滑移机构,所述滚压机构可升降式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方,所述主体框架底部与所述滑移机构往复式滑移连接。这样,滚压机构可升降式活动连接于主体框架的上方,滑移机构位于主体框架底部,滑移机构带动主体框架和位于主体框架上的滚压机构做往复式滑移运动,使得胶片能够粘贴到车身顶盖上。通过设置滚压机构和滑移机构,能够全自动化代替人工操作滚压工作,解决岗位人机工程强度大的问题,取代原岗位员工用滚筒进行滚压胶片的工作要素时间,减少岗位周期时间,消除瓶颈岗位,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往复式滑移运动,使得胶片滚压平整、提高滚压位置的准确性和滚压质量稳定性,降低了胶片降落频次,减少了返修成本,也减少了滚筒损耗数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解决岗位人机工程强度大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胶片滚压平整、提高滚压位置的准确性和滚压质量稳定性,降低了胶片降落频次以及减少了返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的滚压装置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的气路工作示意图。

图号说明

1、主体框架;2、滚压机构;21、滚筒;22、平衡支架;23、杠杆;24、第一气缸;25、拉力弹簧;26、拉力螺杆;27、双弹簧联动架;3、滑移机构;31、滑轨;32、滑轮;33、连接支架;34、拉杆;4、第一直动控制阀; 5、第二直动控制阀;6、气动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相关各图,包括主体框架1、滚压机构2和滑移机构3,所述滚压机构2可升降式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上方,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与所述滑移机构3往复式滑移连接。这样,滚压机构2可升降式活动连接于主体框架1的上方,滑移机构3位于主体框架1底部,滑移机构3带动主体框架1和位于主体框架1上的滚压机构2做往复式滑移运动,使得胶片能够粘贴到车身顶盖上。通过设置滚压机构2和滑移机构3,能够全自动化代替人工操作滚压工作,解决岗位人机工程强度大的问题,取代原岗位员工用滚筒21进行滚压胶片的工作要素时间,减少岗位周期时间,消除瓶颈岗位,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往复式滑移运动,使得胶片滚压平整、提高滚压位置的准确性和滚压质量稳定性,降低了胶片降落频次,减少了返修成本,也减少了滚筒 21损耗数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解决岗位人机工程强度大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胶片滚压平整、提高滚压位置的准确性和滚压质量稳定性,降低了胶片降落频次以及减少了返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滚压机构2包括至少一组滚压装置和至少一组升降装置,所述滚压装置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可升降式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上方。这样,滚压装置和升降装置可以为一组或者多组,升降装置通过上升和下降控制滚压装置。当升降装置下降时,滚压装置轻松压过顶盖内侧凹凸的脊梁,确保顶盖胶片滚压平整以及完成胶片的安装;当升降装置下降时,滚压装置恢复原状,停止胶片的滚压。通过设置滚压装置和升降装置,能够全自动化代替人工操作滚压工作,解决岗位人机工程强度大的问题,取代原岗位员工用滚筒21进行滚压胶片的工作要素时间,减少岗位周期时间,消除瓶颈岗位,提高生产效率。较优选的是,滚压装置和升降装置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滚压装置和升降装置可以分别为两组,滚压装置位于升降装置的上方。两组滚压装置和两组升降装置大大提高滚压效率。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滚压装置包括滚筒21、平衡支架22 和杠杆23,所述滚筒21滚动架设于所述平衡支架22上,所述平衡支架22 与所述杠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杠杆23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这样,滚筒21可以轻松压过顶盖内侧凹凸的脊梁,确保顶盖胶片滚压平整,杠杆 23固定连接在平衡支架22上。当升降装置下降时,带动杠杆23和平衡支架22使得滚筒21滚压,使得胶片能够滚压到顶盖上。较优选的是,平衡支架22与杠杆23活动连接。当设置活动连接时,平衡支架22与杠杆23能够形成平衡支撑点,使得滚筒21可以根据顶盖型面自由调整角度并且滚压受力均匀。较优选的是,一组滚压装置中包括两个滚筒21、两个平衡支架22、两个杠杆23,通过设置两个滚筒21,实现反复重叠的滚压,提高滚压质量。滚压机构22可以为两组滚压装置,四个滚筒21同时工作,大大提高滚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弹性件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杠杆23弹性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运动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运动部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主体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一运动部可伸缩连接于所述杠杆23上。这样,第一驱动装置为滚压装置提供动力。杠杆23 连接在弹性件上,杠杆23将滚筒21向上压紧顶盖外板内侧,有弹性件的弹力收缩,滚筒21可以轻松压过顶盖内侧凹凸的脊梁,确保顶盖胶片滚压平整。第一运动部驱动弹性件做上下运动,当第一运动部向下运动时,其带动弹性件及杠杆23的过程中,同时拉动滚筒21向上升起;在工作完成后,第一运动部向上升运动时,其带动弹性件及杠杆23的过程中,同时滚筒21下降恢复原状;通过滚筒21下降,可以避免顶盖在安装到拼台上时,零件与滚筒21干涉,造成零件安装困难,或导致滚筒21破损的问题。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杠杆23一端上位置可调式设置有拉力螺杆26,所述拉力螺杆26与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这样,拉力螺杆26设置于杠杆23的末端,拉力螺杆26可以调节,通过调节拉力螺杆26可以调整弹性件的松紧。拉力螺杆26与弹性件弹性连接,当弹性件向下运动时,弹性件拉动拉力螺杆26 同时带动杠杆23的过程中,同时拉动滚筒21向上升起。通过设置拉力螺杆 26可以调整弹性件的拉力,根据滚压质量来调整杠杆23与第一气缸24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滚压装置滚压的力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气缸 24,所述第一固定部为所述第一气缸24的第一缸体,所述第一运动部为所述第一气缸24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双弹簧联动架 27,所述双弹簧联动架27与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第一活塞杆可伸缩连接于所述杠杆23上。这样,第一缸体固定连接在主体框架1内部,第一活塞杆固定连接在双弹簧联动架27上。第一驱动装置为滚压装置提供动力,第一活塞杆可以上下运动。当第一活塞杆向下运动时,拉动双弹簧联动架27,带动弹性件及杠杆23,可以同时拉动两个滚筒21向上升起;在工作完成后,第一活塞杆向上运动,两个滚筒21下降,避免顶盖在安装到拼台上时,零件与滚筒21干涉,造成零件安装困难,或导致滚筒 21破损的问题。通过设置双弹簧联动架27可以为拉力弹簧25提供安装点,使得弹性件在双弹簧联动架27上安装更加稳定和牢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弹性件为拉力弹簧25,所述拉力弹簧25一端与所述拉力螺杆26 弹性连接,所述拉力弹簧25另一端与所述双弹簧联动架27弹性连接。这样,弹性件为拉力弹簧25,拉力弹簧25可以伸缩,第一活塞杆驱动拉力弹簧25 上下运动,当第一活塞杆向下运动时,其带动拉力弹簧25及杠杆23的过程中,同时拉动滚筒21向上升起;在工作完成后,第一活塞杆向上升运动时,其带动拉力弹簧25及杠杆23的过程中,同时滚筒21下降恢复原状;通过滚筒21下降,可以避免顶盖在安装到拼台上时,零件与滚筒21干涉,造成零件安装困难,或导致滚筒21破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滑移机构3包括滑轨31、滑轮32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滑轨31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所述滑轮32滑移连接于所述滑轨31上,所述滑轮32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滑移连接于所述滑轨31上。这样,滑轮32固定连接在主体框架1底部,滑轮32在滑轨31可以滑移运动,第二驱动装置提供动力,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滑轮32在滑轨31上做往复式运动,同时主体框架1也做往复式运动,使得滚压装置中的滚筒21能够往复式运动,从而实现全自动反复循环运动,最大提高滚压效率。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运动部,两条所述滑轨3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33,所述滑轮32 之间固定连接有拉杆34,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33上,所述第二运动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拉杆34上,所述拉杆34通过所述第二运动部往复式滑移连接于所述滑轨31上。这样,第二驱动装置提供动力,第二运动部做往复式运动时,第二运动部带动滑轮32在滑轨31上滑移运动。滑轨3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33,第二固定部可以固定连接在连接支架33 上,使得第二固定部更加稳定和平顺。第二运动部固定连接在拉杆34上,第二运动部运动的时候,拉动拉杆34使得滑轮32在滑轨31上往复式滑移运动,同时使得滚压装置中的滚筒21能够往复式运动,从而实现全自动反复循环运动,最大提高滚压效率。较优选的是,第二驱动装置可以为第二气缸,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二固定部为第二气缸的第二缸体,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二运动部为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固定连接在拉杆34上,第二缸体可以固定连接在连接支架33上,当第二活塞杆运动的时,拉动拉杆 34使得滑轮32在滑轨31上往复式滑移运动,同时使得滚压装置中的滚筒 21能够往复式运动,从而实现全自动反复循环运动,最大提高滚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顶盖胶片全自动滚压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滚压机构2和所述滑移机构3均与控制阀连接,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直动控制阀4、第二直动控制阀 5和气动控制阀6,所述第一直动控制阀4、所述第二直动控制阀5均与所述气动控制阀6连接,所述第一直动控制阀4位于所述滑轨31一侧,所述第二直动控制阀5位于所述滑轨31另一侧,所述气动控制阀6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这样,第一气缸24往下拉动拉力弹簧25,滚筒21向上压紧顶盖外板内侧,同时第二驱动装置拉动滚压装置向右运作。当滑移机构3 被拉动到位时,触碰第一直动控制阀4,气动控制阀6启动,第二驱动装置反向推动滑移机构3向左运作;当滚压装置被推动到位时,触碰第二直动控制阀5,气动控制阀6启动,第二驱动装置再次反向运作,实现反复滚压。夹具打开后,第一气缸24往上运作,滚筒21下降回到原点。通过第一直动控制阀4、第二直动控制阀5和气动控制阀6的控制,实现第二驱动装置反复推拉滚筒21,保证全自动反复循环运作、能最大限度提高滚压次数,实现全自动滚压完成取代人工滚压操作。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