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4500发布日期:2018-10-16 19:5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需要防振或减振的物体的支撑和减振,特别适用于车辆悬挂和减振。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辆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平稳行驶,车辆的悬挂和减振方法则显得相当重要,常用的减振器分为被动式、半主动式(可调式)和主动式减减振器。

被动式减振器:常用的弹簧与减振器配合构成的悬挂和减振方法属于被动式减振,其减振器一旦设计安装完后,阻尼值就已确定,不能随负载变化而调节,使用过程中不能够更好的过滤掉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

半主动式减振器:半主动式减振器应用不太普遍,阻尼可以有条件调节,但由于成本相对较高,且维护较为困难,而且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过滤效果也相当有限。

主动式减振器:主动式减振器则应用更少,借助计算机辅助测控技术,效果相对较好,但成本非常高,可靠性不足,维护困难,技术难度大。

需要防振或减振的物体,目前采用的方法也是同车辆减振方法类似,属于被动式减振,不能够主动地根据物体受力情况调节减振阻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使减振器能根据支撑弹簧和减振器对所支撑物体振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自动地调节减振器的阻尼,减小车辆行进过程中外部施加的力对弹簧和减振器所支撑物的支撑力的影响,从而减小或消除振动。特别是车辆在高低不平时的路面行驶时,减小由于路面不平造成的行驶过程中车辆的振动和颠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用测力元件测量支撑减振装置对所支撑物的支撑力值,控制组件将支撑力值与设定力值或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通过机械、液压或电控等方式控制减振器的阻尼,从而调节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使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等于或接近于设定力值或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

方案1.支撑弹簧(4,19)、液压缸(17,20)、阀组件(6,7,8,10,21,22,23,30,28,29)、测力元件(2,21,23,25,26)、控制组件(1,21,23,24)等;其特征是:测力元件测量支撑减振装置对所支撑物的支撑力值,并将支撑力值与设定的力值或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由控制组件控制阀组件的阻尼,从而调节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使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等于或接近于设定力值,或者等于或接近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

支撑减振装置:指具有支撑作用和减振作用的装置。如带支撑弹簧和减振器的支柱式减振器;如采用空气悬挂系统的空气弹簧和减振器组合;如承重弹簧和减振器分开布置的弹簧和减振器组合;以及本文中的储能器(19)、液压阀(21,22,23)和液压缸(20)构成的支撑减振系统都是属于支撑减振装置。

支撑弹簧:指具有储能作用的弹性部件,如螺旋弹簧、碟簧、压缩气储能器、空气弹簧等。支撑弹簧是支撑减振装置中起支撑作用的主要部件。压缩气储能器在本文的支撑减振装置中与液压缸配合起支撑作用。

液压缸和减振器:液压缸包括单作用液压缸,双作用液压缸,减振器等。减振器属于一种集成有阀组件的特殊的液压缸。减振器包括常用的单筒式减振器、双筒式减振器、磁流变减振器等。单作用液压缸和双作用液压缸在支撑减振装置中的作用是通过液流传递储能器的能量,与储能器一起起支撑作用。单筒式减振器和双筒式减振器在支撑减振装置中主要作用是产生液压阻尼减缓振动。

阀组件:指对液流或气流有阻尼作用,关断作用或控制液流方向作用的部件,包括节流阀、单向阀、减压阀、溢流阀、磁流变阻尼器、电流变阻尼器、电磁阀、减振器底阀以及减振器活塞上的阀、等。磁流变阻尼器、电流变阻尼器和电磁阀在本文中统称为电控阀;后续案例中的电控阀指磁流变阻尼器、电流变阻尼器和电磁阀中的一种。阀组件在支撑减振装置中主要作用是对液流产生阻尼或控制液流方向。

当使用磁流变阻尼器或电流变阻尼器的支撑式减振装置时,液压介质应为对应的磁流变液或电流变液。

测力组件:指用可用于测量或设定压力或力值的零部件,如压缩气弹簧、螺旋弹簧、碟簧、测力传感器及其相关电路组件、压力传感器及相关电路组件等。用于设定或调节压力的弹簧也属于测力组件,如减压阀、溢流阀的调压弹簧等。

控制组件:指与测力组件通过机械联动、电控联动或液控联动的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阀组件阻尼的中间作用部件。控制组件可以是机械部件,也可以是电子电路器件,例如控制电流变阻尼器或磁流变阻尼器以及电磁阀时则控制组件为电子电路器件。图1、图3和图5中的控制连杆(1)也为控制组件,它的作用是将测量值直接作用于滑阀,带动滑阀上下移动,使阀口增大或减小,以此控制阀组件的阻尼。

本文案例中的减压阀和溢流阀是属于阀组件、测力组件和控制组件的组合。减压阀和溢流阀同时具有阀组件、测力组件和控制组件的功能。本文中减压阀是将调压弹簧的设定压力与液压缸内的液压力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减压阀的阻尼力,从而控制进入液压缸的液流压力,以此控制液压缸的支撑力。本文中溢流阀是将调压弹簧的设定压力与液压缸的液压力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溢流阀对液流的阻尼,从而控制流出液压缸的液流压力,以此控制液压缸的支撑力的。减压阀的阻尼值受减压阀的出口压力控制,溢流阀的阻尼值受溢流阀的进口压力控制。即减压阀、溢流阀的调压弹簧的作用是通过测量液压缸内的压力间接测量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减压阀和溢流阀的调压弹簧的力直接作用于阀芯上与液压缸的进出口压力相互作用,调节其阀的阻尼值。减压阀和溢流阀归于液控调节类,即液压缸内的液压力的大小值控制减压阀和溢流阀的阻尼值大小。

本文中减压阀、溢流阀和单向阀不限于常规减压阀、溢流阀和单向阀形式,凡是具有与减压阀、溢流阀和单向阀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或组件组合均视为与本文中的减压阀、溢流阀和单向阀等效。

方案2.(图1,图2)如方案1所述的支撑减振装置其特征是:控制组件主要由控制连杆(1)构成,减振器活塞(7)上集成有包括单向阀(6)和滑阀(8)在内的阀组件,滑阀(8)连接在控制连杆(1)上,测力元件主要由弹簧(2)构成;测力元件(2)测量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并依据测量值通过控制连杆(1)调节滑阀(8)的位置,以此调节拉伸过程中阀组件(7,8)的阻尼。压缩时,压缩腔(9)内的液流经活塞(7)上的单向阀(6)流向拉伸腔(5)。

方案3.(图3,图4)如方案1所述的支撑减振装置其特征是:控制组件主要由控制连杆(1)构成,减振器底阀(10)上集成有包括单向阀(6)和滑阀(8)的在内阀组件,滑阀(8)连接在控制连杆(1)上;测力元件(2)测量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并依据测量力值通过控制连杆(1)调节压缩过程中的阀组件(8,10)的阻尼。拉伸时,储液腔(18)内的液流经底阀(10)上的单向阀(6)流向压缩腔(9)和拉伸腔(5)。

方案4.(图5,图6)如方案1所述的支撑减振装置其特征是:控制组件主要由控制连杆(1)构成,减振器活塞(7)上集成有包括与拉伸腔(5)相通的单向阀(6)、与压缩腔(9)相通的单向阀(6)以及主要由滑阀(8)构成的与压缩腔相通的压缩阀和与拉伸腔相通的拉伸阀,滑阀(8)连接在控制连杆(1)上,活塞内腔(滑阀腔)(31)与储液器(19)连通,活塞内腔通过单向阀(6)与拉伸腔(5)和压缩腔(9)相通;减振器压缩或伸张时,测力元件(2)测量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并且依据测量力值通过控制连杆(1)调节拉伸阀和压缩阀的阻尼。减振器拉伸腔(5)或压缩腔(9)容积增加时液流通过单向阀片(6)补液。

方案5.(图7)如方案1所述的支撑减振装置包括:单作用液压缸(20)、主要由液气储能器(19)构成的支撑弹簧、主要由减压阀(21)和单向阀(22)构成的阀组件和测力组件以及控制组件等;其特征是:液气储能器(19)通过减压阀和与减压阀并联的单向阀与液压缸相连;液压缸(20)受压缩回时,液流经单向阀(22)流入储能器(19)。液压缸伸张时,进入液压缸的液流压力与减压阀的设定压力进行比较,以此调节减压阀的阻尼值,使从储能器内流入液压缸的液压力不大于设定力值,从而限制液压缸的支撑力增加。

方案6.(图8)如方案1所述的支撑减振装置包括:单作用液压缸(20)、主要由液气储能器(19)构成的支撑弹簧、主要由溢流阀(23)和单向阀(22)构成的阀组件和测力及控制组件等;其特征是:液气储能器(19)通过溢流阀和与溢流阀并联的单向阀与液压缸相连;液压缸(20)伸张时,储能器(19)内液流经单向阀(22)流向液压缸(20),液压缸(20)压缩时,流出液压缸的液流压力与溢流阀的设定压力进行比较,以此调节溢流阀的阻尼值,溢流阀(23)使从液压缸流出的液压力不小于设定力值,从而防止液压缸的支撑力减小。

方案7.(图9,图10,图11)如方案1所述的支撑减振装置包括:主要由测力传感器(25,26)构成的测力元件、主要由控制器(24)构成的控制组件、主要由活塞上的电控阀(30)或(和)底阀上的电控阀(30)构成的阀组件(28,29)、等;其特征是:活塞(28)和底阀(29)上至少有一个装有电控阀(30);当减振器液流路径上设有单向阀时,则至少应装一只测力传感器测量支撑减振装置的合力;当减振器液流路径上未设有单向阀时,至少应装两只测力传感器,以便测量支撑减振装置的合力并计算减振器的受力状态是拉力还是压力;控制组件(24)将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与设定力值或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以及减振器的受力状态控制电控阀(30)阻尼。

电控阻尼式支撑减振装置的控制方法是:

1.当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大于减振器和支撑物弹簧所支撑物的重力或设定力值(目标力值)时:如果减振器受到的力为拉力,则增加减振器的拉伸阻尼(增加电控拉伸阀的阻尼);

如果减振器受力为压力,则减小减振器的压缩阻尼(减少电控压缩阀的阻尼)。

2.当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小于减振器和支撑物弹簧所支撑物的重力或设定力值(目标力值)时:

如果减振器受到的力为拉力,则减小减振器的拉伸阻尼(减小电控拉伸阀的阻尼);

如果减振器受力为压力,则增加减振器的压缩阻尼(增加电控压缩阀的阻尼。)。

3.当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接近或等于减振器和支撑物弹簧所支撑物的重力或设定力值(目标力值)时,维持减振器当前阻尼值。

减振器的拉伸阀:指减振器拉伸时,液流流出液压缸的活塞杆腔(拉伸腔)所经过的阀。减振器的压缩阀:指减振器压缩时,液流流出液压缸或流出压缩腔所经过的阀。

方案8.(图9)如方案7所述的支撑减振装置包括:测量支撑弹簧(4)支撑力值的测力传感器组件(25)和测量减振器(17)拉力或压力值的测力传感器组件(26)以及控制器(24)等;其特征是:通过测力传感器(25,26)的测量值计算当前支撑减振装置上支撑弹簧(4)和减振器(17)的合力,并判定减振器(17)的受力状态,控制器根据支撑减振装置的合力以及减振器的受力状态控制电控阀的阻尼;阻尼控制方法如下:

1.当支撑减振装置支撑力值大于设定力值或大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且减振器(17)上的力为压力时,减小活塞和底阀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值;

2.当支撑力值大于设定力值或大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且减振器(17)上的力为拉力时,增大活塞上电控阀(30)的阻尼值,减小底阀上电控阀(30)的阻尼值;

3.当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小于设定力或小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且减振器(17)上的力为压力时,增大减振器底阀(29)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值,减小活塞上电控阀(30)的阻尼值;

4.当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小于设定力或小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且减振器(17)上的力为拉力时,减小活塞(28)上的电控阀(30)和底阀(29)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值。

方案9.如方案7所述的支撑减振装置(图11)包括:主要由活塞(28)上的电控阀(30)和单向阀(22)构成的阀组件,主要由控制器(24)构成的控制组件和主要由测力传感器(25)构成的测力元件等;其特征是:活塞(28)上的单向阀(22)与电控阀(30)并联,测力传感器(25)测量支撑减振装置上支撑弹簧(4)和减振器(17)的合力,控制组件(24)将测力传感器(25)所测得的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与设定力值或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电控阀(30)阻尼;阻尼控制方法如下:

当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小于设定力或小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时,减小活塞上的电控阀(30)阻尼值;

当支撑减振装置的支撑力值大于设定力或大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时,增大活塞上的电控阀(30)阻尼值。

减振器(17)压缩时,液压介质通过活塞(28)上单向阀(22)流入拉伸腔,减振器(17)拉伸时,液压介质通过活塞(28)上的电控阀(30)流出拉伸腔。

方案10.如方案2、3、4所述的支撑减振装置,其特征是控制组件即控制连杆(1)上下位置可调,即滑阀的初始位置可以通过调节控制连杆(1)上下调节,通过调节控制连杆(1)的位置可以改变支撑减振装置的阀组件在不同负载下的阻尼值以及阀组件开启或关闭时的临界值,以适应不同负载状态。

方案11.一种车辆,如单轮,两轮,三轮或多轮车辆,其特征是采用了前述方案1~10所述的支撑减振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支撑减振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相比现有的自适应减振技术,该支撑式减振器具有更好的自适应减振功能,其阻尼值会根据路面起伏状况自动调节,减振效果更好,结构更加简洁,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也比较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弹簧支撑式拉伸阻尼受控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2.图1的示意图中的阀组件部分放大图

图3.弹簧支撑式压缩阻尼受控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4.图3的示意图中的阀组件部分放大图

图5.弹簧支撑式拉伸和压缩阻尼双受控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6.图5的示意图中的阀组件部分放大图

图7.液气支撑式拉伸阻尼受控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8.液气支撑式压缩阻尼受控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9.电控阻尼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1

图10.电控阻尼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2

图11.电控阻尼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3

图示编号名称:

1-控制连杆2-测力弹簧3-活塞杆

4-支撑弹簧5-拉伸腔6-单向阀片

7-活塞8-滑阀9-压缩腔

10-底阀11-隔离活塞12-储气室

13-拉伸时底阀上的液流路径14-压缩时底阀上的液流路径

15-压缩时活塞上的液流路径16-拉伸时活塞上的液流路径

17-液压缸18-储液腔19-储能器(压缩气弹簧)

20-单作用液压缸21-减压阀22-单向阀

23-溢流阀24-控制器25-测力传感器(测压力)

26-测力传感器(测拉力和压力)27-信号或控制导线

28-活塞29-底阀30-电控阀

31-滑阀腔(活塞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方案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的弹簧支撑式拉伸或(和)压缩阻尼受控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

该支撑减振装置主要由测力弹簧(2),支撑弹簧(4),液压缸(减振器)(17),控制阀(减振器上的底阀(10)或活塞(7)上的滑阀(8))以及控制连杆(1)等构成。底阀(10)或活塞(7)上有与控制连杆(1)联动的滑阀(8),底阀(10)或活塞(7)上还设有单向阀(6),当测力弹簧(2)所测力值变化时,控制连杆(1)会带动滑阀(8)上下移动,使滑阀(8)与活塞(7)或底阀(10)的阀口开度增大或减小从而改变阻尼。

工作原理:

图1、图2所示的支撑减振装置:当支撑减振装置受力压缩时,液流可通过路径(14)和路径(15)从活塞(7)上的单向阀(6)和底阀上的单向阀流动。当支撑减振装置由压缩转为伸张时支撑力由大变小,测力弹簧(2)由短变长,带动连杆(1)和连杆(1)上的滑阀(8)由下往上移,当支撑力小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值或设定力值时,伸张阀口(液流路径(16)流经的阀口为伸张阀阀口)则由关闭位逐渐打开直到阀全开,阀阻尼由大变小。

图3、图4所示的支撑减振装置:当支撑减振装置伸张时,液流路径可通过路径(13)和路径(16)从底阀上的单向阀(6)和活塞(7)上的阀流动。当支撑减振装置受力压缩时支撑力由小变大,测力弹簧(2)由长变短,带动连杆(1)和连杆(1)上的滑阀(8)由下往上移,当支撑力大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值或设定力值时,阀口则由关闭位逐渐打开直到阀全开,阀阻尼由大变小。

图5、图6所示的支撑减振装置:当支撑减振装置伸张时支撑力由大变小,测力弹簧(2)由短变长,带动连杆(1)和连杆(1)上的滑阀(8)由下往上移,当支撑力小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值或设定力值时,伸张阀阀口(路径(16)流经的阀口为伸张阀阀口)则由关闭位打开直到全开,伸张阀阻尼由大变小;当支撑减振装置压缩时支撑力由小变大,测力弹簧(2)由长变短,带动连杆(1)和连杆(1)上的滑阀(8)由上往下移,当支撑力大于支撑减振装置所支撑物的重力值或设定力值时,压缩阀阀口(路径(14)流经的阀口为压缩阀阀口)则由关闭位打开直到全开,压缩阀阻尼由大变小;支撑减振装置伸张时,液流经路径13通过单向阀(6)流入压缩腔(9);支撑减振装置压缩时,液流经路径15通过单向阀(6)流入拉伸腔(5)。支撑减振装置伸张和压缩时的液流通过路径(20)进入和流出储液器(19)。

图1、图3、图5的控制连杆(1)可上下调节,通过调节控制连杆(1)的位置可调节滑阀(8)的位置,从而调节阀口开启时和关阀时支撑减振装置的临界力值。

优选方案2:

如图7、图8所示的液压支撑式拉伸或压缩阻尼受控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

该支撑减振装置主要由储能器(19),单作用液压缸(20),液压阀(减压阀(21)、溢流阀(23)、单向阀(22))等构成,减压阀(21)和溢流阀(23)的调压弹簧设定进入或流出液压缸(20)的液流压力,并将进入或流出液压缸(20)的液流压力与设定压力进行比较,以此间接测量液压缸(20)的支撑力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减压阀(21)和溢流阀(23)阀口的阻尼值,从而调节进入或流出液压缸(20)的液流压力。

工作原理:

图7所示的支撑减振装置:液压缸(20)受压缩回时,液流经单向阀(22)流入储能器(19)。液压缸伸张时,减压阀(21)使从储能器内流入液压缸的液压力不大于设定力值,从而限制液压缸的支撑力增加。

图8所示的支撑减振装置:液压缸(20)伸张时,储能器(19)内液流经单向阀(22)流向液压缸(20),液压缸(20)压缩时,溢流阀(23)使从液压缸流出的液流压力不小于设定力值,从而防止液压缸的支撑力减小。

优选方案3:

如图9、图10、图11所示的电控阻尼式支撑减振装置示意图:

该支撑减振装置包括:测力元件(25,26),支撑弹簧(4),液压缸(减振器)(17),电控阀(即减振器底阀(29)或活塞(28)上的阀(30))以及控制器(24)等构成,测力元件(25,26)由称重传感器及相关电路元件构成,控制器(24)由电子电路元件构成,控制器(24)的作用是计算测力元件(25,26)的测量值并控制电控阀(30)的阻尼值(电控阀指电磁阀、磁流变阻尼器、电流变阻尼器等)。图9、图10所示的拉伸或(和)压缩阻尼受控式支撑减振装置其中底阀(29)或活塞(28)上至少有一个设有电控阀(30),图11所示的拉伸或(和)压缩阻尼受控式支撑减振装置其中底阀(29)或活塞(28)上至少有一个设有电控阀(30)和单向阀(22)。

工作原理:

图9所示的支撑减振装置:力传感器a(25)测量支撑弹簧(4)的支撑力,力传感器b(26)测量液压缸(减振器)(17)的拉力或压力。

图10所示的支撑减振装置:力传感器a(25)测量支撑弹簧(4)和液压缸(减振器)(17)的总支撑力,力传感器b(26)测量液压缸(减振器)(17)的拉力或压力。

图11所示的支撑减振装置:力传感器(25)测量支撑弹簧(4)和液压缸(减振器)(17)的总支撑力,活塞(28)或(和)底阀(29)上除了装有电控阀(30)还装有单向阀(22)。

后续工作状态说明中,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仅适用于控制装有电控阀(30)的活塞(28)或装有电控阀(30)的底阀(29),对于未采用电控阀(30)的活塞(28)或未采用电控阀(30)的底阀(29),其阻尼阻值变化不受控制器(24)控制。未采用电控阀(30)的活塞(28)或未采用电控阀(30)的底阀(29),其工作方式与传统减振器的活塞或底阀的工作方式一样。图9,图10,图11示意图中的活塞(28)和底阀(29)至少有一个装有电控阀(30),也可以两个都装电控阀(30),但不是两个都必需装电控阀(30)。

图9,图10所示的支撑减振装置:控制器(24)根据测力传感器a(25)和测力传感器b(26)测得的值计算合力,当合力大于设定力值且液压缸(减振器)(17)的力值为拉力时,控制器(24)输出的控制信号增加活塞(28)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活塞上装有电控阀(30)时适用),减小底阀(29)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底阀上装有电控阀(30)时适用);当合力大于设定力值且液压缸(减振器)(17)的力值为压力时,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减小活塞(28)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活塞上装有电控阀(30)时适用)和底阀(29)的上的电控阀(30)阻尼(底阀上装有电控阀(30)时适用)。

当合力小于设定力值且液压缸(减振器)(17)的力值为拉力时,控制器(24)输出的控制信号减小活塞(28)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和底阀(29)的上的电控阀(30)阻尼;当合力小于设定力值且液压缸(减振器)(17)的力值为压力时,控制器(24)输出的控制信号减小活塞(28)的上的电控阀(30)阻尼(活塞上装有电控阀时(30)适用),增加底阀(29)的上的电控阀(30)阻尼(底阀上装有电控阀(30)时适用)。

图11所示的支撑减振装置:传感器测量支撑弹簧(4)和液压缸(减振器)(17)的总支撑力,活塞(28)或(和)底阀(29)上除了装有电控阀(30)还装有单向阀(20)。

当合力大于设定力值时,控制器输(24)出控制信号增加活塞(28)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底阀上装有电控阀(30)时适用),减小底阀(29)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底阀上装有电控阀(30)时适用)。

当合力小于设定力值时,控制器(24)输出控制信号减小活塞(28)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活塞上装有电控阀(30)时适用),增加底阀(29)上的电控阀(30)的阻尼(底阀(29)上装有电控阀(30)时适用)。

液压缸(17)拉伸且底阀上装有电控阀(30)和单向阀(22)时,液流流经底阀(29)上的单向阀(22),不受底阀(29)上的电控阀(30)影响。

液压缸(17)压缩且活塞(28)上装有电控阀(30)和单向阀(22)时,液流流经活塞(28)上的单向阀(22),不受活塞(28)上的电控阀(30)影响。

本文中所选的优选方案仅列举了其中的一部分,凡是采用测量力值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机械、电控或液控调节和控制阻尼力的减振或采用测量力值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机械、电控或液控调节和控制物体的支撑力值以减小振动的方法,都是本文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显而易见的方案之列,都应归于本专利技术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