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双向密封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0400发布日期:2018-08-07 22:4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双向密封蝶阀。



背景技术:

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调节阀,随着科技的进步,蝶阀的发展较快,在各行各业中,尤其是大口径管线上,有取代闸阀的趋势,应用越来越广泛,蝶板的密封面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是靠传动装置的力矩使蝶板转动,蝶阀正向承压时,压力越高,正向密封越紧;当阀门关闭,会有部分介质回流,在阀体的出口处形成背压,蝶板承受背压时,当介质与蝶板之间的压力大于阀体与蝶板之间的压力时,就会产生回流。

专利号为CN10352779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向承压硬密封蝶阀,包括:阀体,阀体包括进口和出口;设置在阀体上与阀体相适配的阀座;与阀座相适配的蝶板,蝶板的边缘沿蝶板的轴线方向呈圆弧形;与蝶板连接的阀杆,阀杆的顶端与传动装置连接;设置在出口处与蝶板的弧形边缘配合的背压密封机构;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该发明提供的双向承压硬密封蝶阀,蝶板设置成球形蝶板,蝶板的边缘沿蝶板的轴线方向呈圆弧形设计,背压密封装置与蝶板边缘的接触由原来的点密封形成了面密封,增强了背压密封装置与蝶板之间的密封性,当阀体承受的背压增大时,接触密封面会增大,从而有效的防止了介质的回流,起到了有效的密封作用,增强了蝶阀反向承压情况下蝶阀的密封性。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结构阀内易损件不易更换,通用性差且密封泄漏量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阀板采用双偏心结构,再利用阀座和O形圈a均采用弹性材料且匹配设置,同时通过压圈将O形圈a和O形圈b安装在阀座上,从而解决了阀内易损件不易更换,通用性差且密封不严密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具有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等特点效果。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柔性双向密封蝶阀,包括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密封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传动组件;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阀体上的阀板、设在所述阀板前端的阀座、设置在所述阀座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阀座柔性相连;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内,其包括阀杆、设置在所述阀体与阀杆之间的填料件和设置在三开环内的预紧螺钉。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密封件包括:

O形圈a,所述O形圈a偏心设置在所述阀座上且其密封面形状为斜锥体;以及

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阀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基座上方设有浮动空间,所述浮动空间位于所述阀体下。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阀座上设置有压圈,所述压圈用于将O形圈a固定在阀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压圈上还设置有O形圈b。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填料件包括:

轴套,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阀杆下方;

填料压套,所述填料压套设置在所述轴套前端;以及

填料,所述填料设置在所述填料压套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阀板采用双偏心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阀杆采用一体式加工方式。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阀板一体式加工而成。

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阀杆后方设置有限位件且其与所述阀体通过定位销贯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阀板采用双偏心结构,O形圈a通过压圈固定在阀座上,与阀板一体加工而成一独特的偏心体,使得阀板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偏心原理迅速贴合或脱离阀座密封面,进而减小了密封副间的摩擦,提高使用寿命;此外阀座采用压圈定位,调整预紧螺钉预紧,通用性好。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阀座密封面通过工装夹具加工成为与O形圈a相同的斜锥体,采用压圈定位,调整预紧螺钉预紧,阀门关闭过程中可自动迎合密封线;阀座与阀体间的密封采用模压成型的增强柔性石墨;再配合基座上方留有的浮动空间,当正向安装时,预紧螺栓保证预紧力,反向安装时,介质作用力可推动阀座向前位移,实现可靠的反向密封;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阀座为浮动式,可自动定位,同时采用销钉定位,以方便阀座的加工及保证装配的可靠性,进而解决了加工后装配时阀座无定位基准的难题;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阀杆采用一体式,保证耐压强度及同心度,强度满足预紧力及阀门关闭时的介质压力,防止由于介质压力而变形的现象,阀杆尾部设置限位单元,防止阀板中心偏移及防阀杆飞出,保证蝶阀使用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实现双向零泄漏,增加阀门使用寿命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密封严密的阀门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弹性双向密封蝶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弹性双向密封蝶阀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弹性双向密封蝶阀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弹性双向密封蝶阀阀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柔性双向密封蝶阀,包括阀体1、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的密封组件2以及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的传动组件3;

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的阀板21、设在所述阀板21前端的阀座23、设置在所述阀座23上的密封件22;所述密封件22与所述阀座23柔性相连;

传动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3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其包括阀杆31、设置在所述阀体1与阀杆31之间的填料件34和设置在三开环35内的预紧螺钉36。

值得一提的是,阀座密封面通过工装夹具加工成为与O形圈a 221相同的斜锥体,采用压圈242定位,调整预紧螺钉36预紧,阀门关闭过程中可自动迎合密封线;阀座23与阀体1间的密封采用模压成型的增强柔性石墨;当正向安装时,预紧螺栓保证预紧力,反向安装时,介质作用力可推动阀座向前位移,实现可靠的反向密封。

此外,所述O形圈a221和阀座23均为柔性材料,其中阀座23可以采用整体PTFE、R-PTFE、PPL中任何一种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耐磨性及耐腐蚀性,增加阀门使用寿命,降低成本,达到零泄漏的效果。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件22包括:

O形圈a221,所述O形圈a221偏心设置在所述阀座23上且其密封面形状为斜锥体;以及

基座222,所述基座222设置在所述阀座23上。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阀座23上设置有压圈242,所述压圈242用于将O形圈a221固定在阀座23上。

进一步,如图3所示,压圈242上还设置有O形圈b223,所述O形圈b223设置上下两个。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阀板21采用双偏心结构,O形圈a 221通过压圈242固定在阀板21上,与阀板21一体加工而成一独特的偏心体,使阀板21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偏心原理迅速贴合或脱离阀座密封面,减小了密封副间的摩擦,提高使用寿命。O形圈a 221采用金属环,密封面特殊的工装加工为一斜锥体。

此外阀座23采用压圈242定位,调整预紧螺钉36预紧,通用性好。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阀杆31后方设置有限位件32且其与所述阀体1通过定位销33贯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阀座23为浮动式,可自动定位,同时采用销钉定位,以方便阀座23的加工及保证装配的可靠性,进而解决了加工后装配时阀座无定位基准的难题。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填料件34包括:

轴套341,所述轴套341设置在所述阀杆31下方;

填料压套342,所述填料压套342设置在所述轴套341前端;以及

填料343,所述填料343设置在所述填料压套342内。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阀板21采用双偏心结构。

进一步,所述阀杆31采用一体式加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阀杆31采用一体式,保证耐压强度及同心度,强度满足预紧力及阀门关闭时的介质压力,防止由于介质压力而变形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密封件a22与所述阀板21一体式加工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如图2、图3所示,所述基座222上方设有浮动空间10,所述浮动空间10位于所述阀体1下。

在本实施例中,,当流体从阀杆31方向流入时,阀板21受流体压力向下运动与密封件22实现密封;当流体从反向流入时,阀板21受流体压力向上运动,通过在所述基座222上方设有浮动空间10,密封件22受到流体的单向力时,同步实现向上运动,进而实现与阀板21的密封工作,达到最终实现蝶阀的双向密封性。

总之,生产出来的弹性双向密封蝶阀规格为DN100-DN1000,公称压力为PN2.0-PN11.0,其密封等级为双向零泄漏,使用寿命续动作不低于15万次,使用温度在-40~+300℃之间。

实施例二

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阀杆31后方设置有限位件32且其与所述阀体1通过定位销33贯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阀杆尾部设置限位单元311,防止阀板中心偏移及防阀杆飞出,保证蝶阀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