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2635发布日期:2018-10-30 21:5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合器通常是通过齿轮的结合或分离来实现离合器的作用,这样的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齿轮容易受到损坏,降低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合器,解决了离合器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离合器,包括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左侧设有依次啮合的动力输入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左端面上设有第一太阳齿轮,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外侧设有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内通过多个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通过第一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左端设有第一行星输出轴,所述第一行星输出轴左端设有第一输出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左端面上设有第二太阳齿轮,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外侧设有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内通过多个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行星齿轮通过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左端设有第二行星输出轴,所述第二行星输出轴左端设有第二输出传动齿,所述第一输出传动齿通过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传动齿连接,所述第二输出传动齿上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左端设有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行星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行星输出轴通过第二支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板上端和所述第二支板上端之间设有制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星输出轴上套设有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行星输出轴上套设有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板上的第二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器为手动制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制动器包括贯穿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的转动轴,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之间的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制动板,所述第一支板右侧的所述转动轴上设有摇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行星减速器做离合,齿轮之间常闭合,防止齿轮多次分离和结合导致齿轮损坏,从而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离合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其说明:

1、输出齿轮;2、输出轴;3、第二输出传动齿;4、中间齿轮;5、第二行星输出轴;6、第二轴承;7、制动板;8、第二传动齿轮;9、转动轴;10、摇臂;11、第一传动齿轮;12、第一齿圈;13、第一支板;14、动力输入齿轮;15、第二支板;16、第一轴承;17、第一行星输出轴;18、第一输出传动齿;19、动力输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合器,包括第一支板,第一支板左侧设有依次啮合的动力输入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左端面上设有第一太阳齿轮,第一太阳齿轮外侧设有第一齿圈,第一齿圈内通过多个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一太阳齿轮连接,多个第一行星齿轮通过第一行星架连接,第一行星架左端设有第一行星输出轴,第一行星输出轴左端设有第一输出传动齿,第二传动齿轮左端面上设有第二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外侧设有第二齿圈,第二齿圈内通过多个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太阳齿轮连接,多个第二行星齿轮通过第二行星架连接,第二行星架左端设有第二行星输出轴,第二行星输出轴左端设有第二输出传动齿,第一输出传动齿通过中间齿轮与第二输出传动齿连接,第二输出传动齿上设有输出轴,输出轴左端设有输出齿轮,第一行星输出轴和第二行星输出轴通过第二支板连接,第一支板上端和第二支板上端之间设有制动器。动力输入齿轮与一动力输入轴19连接,通过动力输入轴19的转动带动整机的转动。

本技术方案,用行星减速器做离合,其核心原理行星减速器的太阳轮输入,齿圈旋转,行星架没有动力输出;当齿圈被制动(刹车)时,动力从行星架输出,从而实现离合的作用。本技术方案采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配合方便正反转,提高使用能。在实际的步履车使用中,可以左右都设置本发明。

第一行星输出轴17上套设有安装在第二支板15上的第一轴承16,第二行星输出轴5上套设有安装在第二支板15上的第二轴承6。这样可以减少轴承的摩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制动器为手动制动器。手动制动器包括贯穿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5的转动轴9,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5之间的转动轴9上设有制动板7,第一支板13右侧的转动轴9上设有摇臂10。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使用电动制动器代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行星减速器做离合,齿轮之间常闭合,防止齿轮多次分离和结合导致齿轮损坏,从而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