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9603发布日期:2018-12-25 20:0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接头。



背景技术:

在机械工程中,用于承力的梁或杆等部件往往采用的是整体式结构,但采用整体式结构的梁或杆等承力部件,通常承力较为单一,尤其是长度较长的梁或杆,不仅成型比较困难,而且转移和运输都比较复杂;故在实际生产和制造过程中,通常是将承力梁或杆打断(分段),以便于成型和运输;而在实际使用时,将打断(分段)的梁或杆通过接头拼接成一体即可,利用接头不仅可以实现梁或杆的连接,而且还可以满足工程结构的需求,如实现承力梁的弯曲等。

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接头在连接梁或杆时,被连接的梁或杆与接头之间通常采用的是不可拆卸的紧固连接,如焊接、铆接等,不便于梁或杆的拆卸,尤其是在需要经常拆卸和组装的结构或装置中,非常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接头,结构紧凑,加工制造方便,可以实现不同角度承力梁或杆的可拆卸连接,既便于组装和拆卸,又便于转移和运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接头,包括对接接头和侧接头,其中,所述对接接头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可拆卸的固定所需对接的梁或杆,所述侧接头设置在所述对接接头上,所述侧接头用于可拆卸的固定所述对接接头。

优选地,所述对接接头中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夹角的范围可以为90~18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U型槽结构,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的侧壁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实现螺栓连接。螺栓连接为螺栓、螺钉等易(可)拆卸的紧固件连接,尤其适用于经常拆卸与组装(连接)的场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管夹,所述侧接头包括连板和第二管夹,所述连板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均包括管夹孔,第二管夹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板上,并与连板构成L型结构;固定所述连板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对应管夹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管夹孔构成一条用于容纳梁或杆的通道;所述第一管夹与所述第二管夹相配合实现所述对接接头的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夹与所述第二管夹通过螺栓连接实现所述对接接头的固定。

优选地,所述连板通过铆接或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凹槽及所述管夹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弓形或矩形或梯形等。

优选地,所述对接接头和/或侧接头和/或第一管夹可以是由复合材料或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对接接头与所述侧接头可以是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处可以设置切角,所述切角用于减轻所述对接接头的重量。在保证对接接头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切角的设置,既可以减轻整个对接接头的重量,又可以减小对接接头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接头和/或所述侧接头和/或所述第一管夹上与梁或杆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防震软垫,所述防震软垫用于减震;以防止大过载情况下,强烈振动传递至机载设备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折叠接头,结构紧凑,可以实现梁(尤其是承力主梁)或杆的可拆卸连接,既便于组装和拆卸,又便于转移和运输。

2、本折叠接头,加工、制造方便,装配过程简单,不仅可以采用多个零部件拼接而成,而且可以采用一体化工艺成型。

3、本折叠接头,适用于对接互成角度的梁或杆,不仅紧固效果好,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使得对接接头满足工程结构的需求,如实现承力梁不同角度的弯曲效果等。

4、本折叠接头可以将所对接梁上传来的各种载荷传递到下方的承重杆上,使得对接梁中载荷的传递不受影响。

5、本折叠接头,在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同时,还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如应用于无人机机架结构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折叠接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折叠接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折叠接头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处于一条直线上,即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夹角为180时的示意图。

图5为利用图4所提供的一种折叠接头,实现第一梁和第二梁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折叠接头中,第一管夹与第二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利用图6所提供的一种折叠接头,实现第一梁和第二梁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折叠接头中,设置防震软垫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折叠接头中,设置切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提供的一种折叠接头的主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对接接头101,第一连接部102,第二连接部103,侧接头104,通孔105,第一管夹106,连板107,第二管夹108,管夹孔109,凹槽110,防震软垫111,切角112;

第一梁201,第二梁202,承重杆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折叠接头,包括对接接头101和侧接头104,其中,对接接头101包括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3,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3为一体结构,需要进行对接的两根梁或杆,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3内,并分别利用第一连接部102和/或第二连接部103实现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以实现将两根梁或杆对接在一起的效果;侧接头104设置在对接接头101上,通过侧接头104可以将对接接头101(或本折叠接头)可拆卸的固定在预定的位置,如另一根梁或杆上。

利用本折叠接头对接梁或杆时,至少有一个被对接的梁或杆是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固定在对接接头101上的,且对接接头101同样采用的是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实际应用中,在进行组装时,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两根梁或杆的对接,且对接效果好,固定牢靠;在需要进行运输时,可以方便地拆卸下至少一根梁或杆,从而有效地减少梁或杆的整体尺寸,以便保证运输的时效性。

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需要对接的是第一梁201(杆)和第二梁202(杆)。

如图1或图2或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接接头101中的第一连接部102与第二连接部103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θ,以满足所要对接的梁或杆的位置关系;在优选地方案中,所述夹角θ的范围可以为90~180度;其中当第一连接部102与第二连接部103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θ=180度时,如图4所示,表明第一连接部102与第二连接部103处于一条直线上;此时,本折叠接头可以用于实现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根梁的对接,如图5所示。

如图1或图2或图3或图4所示,在一种优选地方案中,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3均采用的是U型槽结构,需要对接的梁或杆可以放置在U型槽中,利用U型槽上一对平行的侧壁面,可以有效地限制梁或杆的自由度,以免梁或杆的位置发生变动;第一连接部102和/或第二连接部103的侧壁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05,利用通孔105可以使U型槽内的梁或杆实现可拆卸的螺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只在第一连接部102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两个通孔105,如图1或图2或图3所示,第一梁201(即被对接的一根梁)上对应位置处同样设置通孔105,利用螺栓、螺钉等易(可)拆卸的紧固件连接穿过所述通孔105,就可以将第一梁201牢牢的固定在第一连接部102上;第二连接部103上没有设置通孔105,第二梁202可以通过铆接或焊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03上,实现第一梁201与第二梁202的对接,在进行运输或拆卸时,只需将第一梁201拆卸下来即可。

在进一步地方案中,第二梁202上也设置有通孔105,利用螺栓、螺钉等易(可)拆卸的紧固件连接穿过该通孔105,就可以将第二梁202牢牢的固定在第二连接部103上,实现第一梁201与第二梁202的对接,在进行运输或拆卸时,可以将第一梁201和第二梁202都从本折叠接头上拆卸下来,非常地方便。

在优选地方案中,本折叠接头还包括第一管夹106,侧接头104包括连板107和第二管夹108,连板107固定在第一连接部102或第二连接部103的侧壁面上,第一管夹106和第二管夹108上均包括管夹孔109,第二管夹108垂直设置在连板107上,并与连板107构成L型结构,在优选地方案中,第二管夹108与连板107为一体结构(一体成型);固定连板107的第一连接部102或第二连接部103上对应管夹孔109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110,凹槽110与管夹孔109构成一条用于容纳梁或杆的通道;第一管夹106与第二管夹108相配合实现对接接头101的固定。

如图1或图2或图3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板107固定在第二连接部103的侧壁面上,第二连接部103上对应管夹孔109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110,凹槽110与管夹孔109构成一条通道,用于固定本折叠接头的梁或杆(为便于说明,这里采用的是承重杆203)可以设置在该通道中,通过第一管夹106与第二管夹108相配合可以紧紧的夹持在承重杆203上,从而实现本折叠接头的固定,如图7所示;固定完毕之后,第一梁201和第二梁202上的载荷可以通过本折叠接头传递到承重杆203上。

如图6所示,在优选地方案中,第一管夹106与第二管夹108的结构相同,第一管夹106与第二管夹108可以优先采用螺栓连接配合在一起,通过拧紧螺栓或螺钉,可以将承重杆203夹紧在第一管夹106与第二管夹108之间的管夹孔109中,在实现固定对接接头101的同时,也实现了侧接头104的可拆卸连接。

根据承重杆203截面形状的不同,凹槽110及管夹孔109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弓形或矩形或梯形等;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固定本折叠接头的承重杆203为圆柱杆,其横截面为圆形,故凹槽110及管夹孔109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弓形等,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半圆形,如图6或图7所示;可以理解,可以根据固定本折叠接头的承重杆203的结构不同,选用不同形状的凹槽110及管夹孔109,又如,当承重杆203的横截面为矩形时,凹槽110及管夹孔109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优先采用矩形或梯形等,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种方案中,连板107可以通过铆接或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一连接部102或第二连接部103上;在实际制造和装配过程中,本折叠接头中的对接接头101及连板107可以单独制造并成型,最后通过铆接或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在一起即可。

进一步地优化方案中,对接接头101和/或侧接头104和/或第一管夹106可以是由复合材料或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确保对接接头101、侧接头104、第一管夹106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第一梁201和第二梁202所传递的载荷而不发生屈服或变形即可。

在另一种方案中,对接接头101与侧接头104可以是一体结构,既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造并加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接接头和侧接头104采用的是金属材料,并为一体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对接接头101和/或侧接头104和/或管夹上与梁或杆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防震软垫111,防震软垫111用于减震。

如图8所示,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对接接头101中,呈U型槽结构的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3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防震软垫111,并且侧接头104上的第二管夹108以及第一管夹106上的管夹孔109内均设置有防震软垫111;在进行第一梁201和第二梁202的对接时,第一梁201与第一连接部102之间有防震软垫111,第二梁202与第二连接部103之间有防震软垫111,同时,第一管夹106和第二管夹108与承重杆203之间也有防震软垫111;防震软垫111能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尤其是当梁上设置有机载设备时,可以有效地防止过载情况下,强烈震动传递到机载设备,影响机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在进一步地方案中,第一连接部102和/或第二连接部103的两端处可以设置切角112,切角112可以有效地减轻对接接头101的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本折叠接头的整体重量;尤其是当本折叠接头应用在一些特定场合时,如应用在无人机上时,在保证对接接头101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需要尽量降低无人机的重量,通过在第一连接部102和/或第二连接部103的两端处设置切角112,切除部分结构,既可以减轻整个对接接头101的重量,又可以减小对接接头101的体积。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3的两端处的下方位置处,均设置有切角112,有利于本折叠接头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