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外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7082发布日期:2018-12-05 19:0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外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外圈。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的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在运转当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润滑油,因此定期润滑是我们正常使用四列圆柱滚子轴承时的一个关键的步骤,如果四列圆柱滚子轴承长期使用,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内的润滑油会磨损殆尽,进而导致四列圆柱滚子轴承磨损,减少了四列圆柱滚子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轴承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的新型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外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外圈,包括有圈体,所述圈体内设置有与圈体一体成型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活塞,所述容纳空间接近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小过滤板,所述容纳空间底部设置有大过滤板,所述圈体底部内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呈S型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圈体下方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表面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表面包裹有垫圈。

作为优选,所述垫圈表面设置有滚子。

作为优选,所述滚子之间设置有支杆。

作为优选,所述保持架为每列一组独立的窗式结构组合保持架。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设置有容纳空间、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通孔的传输,将容纳空间内的润滑油传递到滚动体内,进而实现长期润滑,减少轴承磨损,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以及第二通孔可以轻松的将润滑油注入到轴承内,进而减少了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配合有活塞、小过滤板和大过滤板,活塞可以控制轴承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不会流失,保证轴承处于润滑状态,小过滤板和大过滤板有效的防止外部污染物的进入,造成对轴承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外圈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外圈A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外圈,包括有圈体1,所述圈体1内设置有与圈体1一体成型的容纳空间2,所述容纳空间2用于储存润滑油,所述容纳空间2内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用于输入润滑油,所述第一通孔21内设置有活塞22,所述活塞22可以控制轴承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不会流失,保证轴承处于润滑状态,所述容纳空间2接近第一通孔21内设置有小过滤板23,所述容纳空间2底部设置有大过滤板24,所述小过滤板23和大过滤板24相配合有效地过滤掉外部污染物,防止外部污染物对轴承的损伤,所述圈体1底部内设置有第二通孔25,所述第二通孔25用于将润滑油注入到轴承内,进而减少了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第二通孔25呈S型设置。所述圈体1下方设置有支柱3,所述支柱3表面设置有保持架4,所述保持架4表面包裹有垫圈41,所述垫圈4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保持架4与滚子5工作之间产生磨损。所述垫圈41表面设置有滚子5。所述滚子5之间设置有支杆6。所述保持架4为每列一组独立的窗式结构组合保持架,增强了保持架4的刚性,使得每列滚子5组旋转不受干扰,然后轴承运行状态更加良好,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设置有容纳空间、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通孔的传输,将容纳空间内的润滑油传递到滚动体内,进而实现长期润滑,减少轴承磨损,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以及第二通孔可以轻松的将润滑油注入到轴承内,进而减少了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配合有活塞、小过滤板和大过滤板,活塞可以控制轴承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不会流失,保证轴承处于润滑状态,小过滤板和大过滤板有效的防止外部污染物的进入,造成对轴承的损伤。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