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0224发布日期:2018-11-20 19:2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
背景技术
:聚乙烯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聚乙烯复合管常用于水、石油等物料的运输。现有技术中的聚乙烯复合管通常包括材质为聚乙烯的管体,以及设于所述管体内的金属骨架,通过设置金属骨架增大聚乙烯管的抗拉强度。工程中设置管道时,聚乙烯复合管通常有局部需要进行弯曲处理,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聚乙烯复合管的耐弯性能通常较差,当聚乙烯被弯曲处理时,金属骨架容易与管体相分离,导致所述聚乙烯复合管的弯曲部位的强度不足。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旨在提高聚乙烯复合管的耐弯曲性能。为了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包括聚乙烯内层、包覆于所述聚乙烯内层外的聚乙烯外层、以及设于所述聚乙烯内层和所述聚乙烯外层之间的聚乙烯热熔胶层,所述聚乙烯内层的外侧面凸设有防脱凸起,其中,所述聚乙烯外层的材质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聚乙烯内层的材质的弹性模量;所述聚乙烯热熔胶层内设有呈网状设置的钢丝骨架,所述钢丝骨架围绕所述聚乙烯内层设置;所述聚乙烯内层内沿所述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的长度方向设有抗拉金属丝。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内层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聚乙烯外层的材质为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地,所述钢丝骨架包括:多个第一钢丝,所述第一钢丝均绕所述聚乙烯内层呈左旋螺纹状设置;以及,多个第二钢丝,所述第二钢丝均绕所述聚乙烯内层呈右旋螺纹状设置。优选地,所述抗拉金属丝的外表面凸设有多个限位凸起,所述多个限位凸起沿所述抗拉金属丝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多个限位凸起均沿所述抗拉金属丝的周向呈环形设置。优选地,所述抗拉金属丝设有多个,所述多个抗拉金属丝沿所述聚乙烯内层的周向呈间隔排布。优选地,所述钢丝骨架和/或所述抗拉金属丝的材质为304不锈钢。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外层外覆设有抗静电层。优选地,所述抗静电层的材质为ABS。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聚乙烯内层的外侧面凸设有防脱凸起,使得聚乙烯内层与聚乙烯热熔胶层结合更加紧密,当聚乙烯因布管需要被弯曲处理时,聚乙烯内层与聚乙烯热熔胶层之间不易发生开裂分层。从而提高了所述聚乙烯复合管弯曲部位的强度。由于所述聚乙烯外层的材质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聚乙烯内层的材质的弹性模量,使得当聚乙烯复合管遭受弯曲应力时,所述聚乙烯外层的拉伸或者压缩变形量大于所述聚乙烯内层的拉伸或者压缩变形量,从而减小所述聚乙烯外层与所述聚乙烯内层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而减小聚乙烯复合管弯曲时,聚乙烯热熔胶层因聚乙烯外层与所述聚乙烯内层之间的相对位移而遭受的剪切应力,因而,这样可以防止聚乙烯热熔胶层与聚乙烯外层之间,或者聚乙烯热熔胶层与聚乙烯内层之间发生开裂分层。此外,在聚乙烯内层内设置抗拉金属丝能够增强聚乙烯内层的抗拉伸能力,防止聚乙烯内层因弯曲时的拉伸发生开裂,而导致聚乙烯复合管内的物料发生泄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的一实施例的整体截面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钢丝骨架布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抗拉金属丝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聚乙烯内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聚乙烯内层31钢丝骨架11抗拉金属丝311第一钢丝111限位凸起312第二钢丝12防脱凸起4抗静电层2聚乙烯外层3聚乙烯热熔胶层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的一实施例,所述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包括聚乙烯内层1、包覆于所述聚乙烯内层1外的聚乙烯外层2、以及设于所述聚乙烯内层1和所述聚乙烯外层2之间的聚乙烯热熔胶层3,所述聚乙烯内层1的外侧面凸设有防脱凸起12。其中,所述聚乙烯外层2的材质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聚乙烯内层1的材质的弹性模量,所述聚乙烯热熔胶层3内设有呈网状设置的钢丝骨架31,所述钢丝骨架31围绕所述聚乙烯内层1设置,所述聚乙烯内层1内沿所述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的长度方向设有抗拉金属丝11。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聚乙烯内层1的外侧面凸设有防脱凸起12,使得聚乙烯内层1与聚乙烯热熔胶层3结合更加紧密,当聚乙烯因布管需要被弯曲处理时,聚乙烯内层1与聚乙烯热熔胶层3之间不易发生开裂分层。从而提高了所述聚乙烯复合管弯曲部位的强度。由于所述聚乙烯外层2的材质的弹性模量低于所述聚乙烯内层1的材质的弹性模量,使得当聚乙烯复合管遭受弯曲应力时,所述聚乙烯外层2的拉伸或者压缩变形量大于所述聚乙烯内层1的拉伸或者压缩变形量,从而减小所述聚乙烯外层2与所述聚乙烯内层1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而减小聚乙烯复合管弯曲时,聚乙烯热熔胶层3因聚乙烯外层2与所述聚乙烯内层1之间的相对位移而遭受的剪切应力,因而,这样可以防止聚乙烯热熔胶层3与聚乙烯外层2之间,或者聚乙烯热熔胶层3与聚乙烯内层1之间发生开裂分层。此外,在聚乙烯内层1内设置抗拉金属丝11能够增强聚乙烯内层1的抗拉伸能力,防止聚乙烯内层1因弯曲时的拉伸发生开裂,而导致聚乙烯复合管内的物料发生泄漏。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聚乙烯内层1和所述聚乙烯外层2的材料为聚乙烯,本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内层1和所述聚乙烯外层2的材质对应为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以使聚乙烯内层1和所述聚乙烯外层2的弹性模量不同。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均为现有技术中的材料,该两者的制备方法不同,化工生产中,高密度聚乙烯通常以聚合级乙烯为原料,以氧或有机过氧化物为触媒,在管式反应器货釜式反应器内,使用130-280MPa超高压和300摄氏度左右高温工艺进行聚合而成;低密度聚乙烯以高纯度乙烯为原料,丙烯或1-丁烯等为共聚单体,以烷烃做溶剂,在高活性催化剂存着下,使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溶液聚合,再经分离,干燥,混炼,造粒而制成。由于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不同,导致该两者的弹性模量不同:高密度聚乙烯的弹性模量通常为414~1035MPa,低密度聚乙烯的弹性模量通常为138~276MPa,高密度聚乙烯的弹性模量通常会高于低密度聚乙烯的弹性模量。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钢丝骨架3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钢丝骨架31包括多个第一钢丝311和多个第二钢丝312,其中,所述第一钢丝311均绕所述聚乙烯内层1呈左旋螺纹状设置,所述第二钢丝312均绕所述聚乙烯内层1呈右旋螺纹状设置。所述第一钢丝311和所述第二钢丝312能够承受作用于聚乙烯复合管不同方向的转矩,从而提高聚乙烯复合管的抗扭矩能力。为防止抗拉金属丝11与所述聚乙烯内层1之间结合不紧密,从而影响抗拉金属丝11对聚乙烯内层1抗拉性能的增强作用,所述抗拉金属丝11的外表面凸设有多个限位凸起111,所述多个限位凸起111沿所述抗拉金属丝11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为更好地防止所述抗拉金属丝11相对于所述聚乙烯内层1,沿所述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的长度方向发生位移,以确保所述抗拉金属丝11对所述聚乙烯内层1抗拉性能的增强作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限位凸起111均沿所述抗拉金属丝11的周向呈环形设置。为使聚乙烯内层1的周向均能得到加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拉金属丝11设有多个,所述多个抗拉金属丝11沿所述聚乙烯内层1的周向呈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钢丝骨架31和所述抗拉金属丝11的材质不作限制,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钢丝骨架31和所述抗拉金属丝11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诚然,也可以是所述钢丝骨架31和所述抗拉金属丝11其中之一的材质为304不锈钢。304不锈钢不仅能够防锈,而且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适宜于用作所述钢丝骨架31和所述抗拉金属丝11的材质。为防止所述高强度聚乙烯复合管在静电的作用下发生损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外层2外覆设有抗静电层4。本实用新型对所述抗静电层4的材质不作限制,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抗静电层4的材质为ABS,ABS材料为现有技术中的材料,其为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