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动传动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6660发布日期:2018-12-28 20:32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动传动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差动传动轴。



背景技术:

扩展方舱在扩展时是由电机带动传动轴,再由传动轴带动齿轮齿条从而带动多根传动导轨实现扩展运动。扩展时由于设备精度和装配误差以及车架变形等,会出现两侧传动导轨扩展不同步的问题。然而,现有扩展方舱下部带动导轨移动的传动轴从电机到导轨大多是整体结构,无法通过自身调整装配误差,导轨同步大多用加垫板来调节底部导轨伸出长度,每次调节需拆卸螺栓,装配复杂,调整复杂且困难,比较麻烦;同时,检修困难,一旦拆下检修,需重新加减垫板对导轨进行调节,原有自带垫板需重新更换,不具有通用性;另外,垫板外漏,影响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差动传动轴,可差动式调整传动轴两端的旋转角度差,从而调节传动轴两端传动导轨的伸缩距离,减小同步误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差动传动轴,其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以及位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的中间轴;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中间轴通过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可定位的第一孔位或第一齿位可拆卸连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孔位或第一齿位的对准关系可使所述中间轴相对于所述主动轴作微调式转动;所述中间轴和所述从动轴通过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可定位的第二孔位或第二齿位可拆卸连接,通过调整所述第二孔位或第二齿位的对准关系可使所述从动轴相对于所述中间轴作微调式转动;所述第一孔位或第一齿位的数目与所述第二孔位或第二齿位的数目不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中间轴之间通过第一法兰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所述第一孔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法兰为七孔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包括第一半法兰盘和第二半法兰盘,所述第一半法兰盘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半法兰盘与所述中间轴连接,所述第一半法兰盘和所述第二半法兰盘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螺钉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中间轴之间通过第一花键连接,所述第一花键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花键齿,所述第一花键齿形成所述第一齿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花键为七齿花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通过第二花键连接,所述第二花键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花键齿,所述第二花键齿形成所述第二齿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花键与所述从动轴一体成型形成花键轴,所述中间轴设有与所述花键轴相配合的花键轴孔,所述中间轴套设安装在所述花键轴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花键为六齿花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通过第二法兰连接,所述第二法兰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所述第二孔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差动传动轴应用于相邻两根传动导轨之间的传动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差动传动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差动传动轴,利用差动传动轴两端不同的连接结构调整的传动轴旋转角度不同,利用旋转角度差来调节同步的方法,通过将差动传动轴一端第一孔位或第一齿位的数目与差动传动轴另一端第二孔位或第二齿位的数目设置为不一致,这样在分别调整第一孔位或第一齿位的对准关系以及调整第二孔位或第二齿位的对准关系时引起的传动轴两端的旋转角度不同,从而引起差动传动轴两端传动导轨的伸出长度不一致,因此,可以通过差动调整差动传动轴两端的旋转角度差,来消除导轨的安装误差和车架变形引起的位移偏差,达到减小同步误差的目的;减少扩展舱扩展出来的距离不一致的现象,提高扩展舱扩展后的整体外观效果;同时,维护检修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扩展方舱的扩展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差动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动传动轴1,可用于相邻两根传动导轨3之间的传动连接。该差动传动轴1包括靠近电机2一侧的主动轴11、远离电机2一侧的从动轴13、以及位于所述主动轴11和所述从动轴13之间的中间轴12。主动轴11与中间轴12通过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可定位的第一孔位或第一齿位可拆卸连接,通过调整该第一孔位或第一齿位的对准关系,可以使中间轴12相对于主动轴11作微调式转动。中间轴12和从动轴13通过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可定位的第二孔位或第二齿位可拆卸连接,通过调整该第二孔位或第二齿位的对准关系,可以使从动轴13相对于中间轴12作微调式转动。第一孔位或第一齿位的数目与第二孔位或第二齿位的数目不相等,这样在分别调整第一孔位或第一齿位的对准关系以及调整第二孔位或第二齿位的对准关系时引起的传动轴1两端的旋转角度不同,传动轴两端传动导轨3的伸出长度不同,才可以通过差动调整传动轴1两端的角度差来达到减小同步误差的目的。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轴11和中间轴12之间可以通过第一法兰14连接,第一法兰14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43,该第一安装孔143形成上述所述的第一孔位。通过调整第一安装孔143的对准关系,可以使中间轴12相对于主动轴11作微调式转动。第一法兰14包括第一半法兰盘141和第二半法兰盘142。第一半法兰盘141与主动轴11连接,其也可以与主动轴11一体成型。第二半法兰盘142与中间轴12连接,其也可以与中间轴12一体成型。第一半法兰盘141和第二半法兰盘142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143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轴12和从动轴13之间通过第二花键15连接,第二花键15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花键齿151,该第二花键齿151形成上述所述的第二齿位。通过调整第二花键齿151的对准关系,可以使从动轴13相对于中间轴12作微调式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花键15可以与从动轴13一体成型形成花键轴。中间轴12上设有与第二花键15相配合的花键轴孔121,中间轴12套设安装在第二花键15的外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花键轴孔121沿其轴向贯穿中间轴12形成空心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中间轴12上设置有花键,从动轴13上设置有相配合的花键轴孔。

第一法兰14的孔数与第二花键15的齿数不一致,这样在分别调整第一法兰14上第一安装孔143的对准关系以及调整第二花键15上第二花键齿151的对准关系时引起的差动传动轴1两端的旋转角度不同,从而引起差动传动轴两端的传动导轨3改变的直线距离不一致。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法兰14上第一安装孔143的对准关系和第二花键15上第二花键齿151的对准关系,消除导轨的安装误差和车架变形引起的位移偏差,将传动误差控制在两个距离差之间,达到减小同步误差的目的。

具体地,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法兰14为七孔法兰盘,第一法兰14转动一下即转动51.4°,第二花键15为六齿花键,第二花键15转动一下即转动60°,第一法兰14转动一下和第二花键15转动一下即有8.6°的角度差,从而引起差动传动轴两端的传动导轨3的伸出长度不一致。该差动传动轴1在使用时,事先测量好相邻两根传动导轨3在扩展时的位移偏差,并由该位移偏差计算出需要调整的差动传动轴1两端的旋转角度差,断开第一法兰14以及第二花键15与差动传动轴1之间的连接,再通过分别调整第一法兰14上第一安装孔143的对准关系以及调整第二花键15上第二花键齿151的对准关系来达到需要调整的旋转角度差,以此来消除传动导轨3的安装误差和车架变形引起的位移偏差,达到减小同步误差的目的。可以理解地,通过增加第一法兰14的孔数和第二花键15的齿数,例如采用八孔法兰盘和七齿花键,来减小第一法兰14转动一下与第二花键15转动一下的旋转角度差,可以更精确的减小传动导轨之间的同步误差。

该差动传动轴1利用传动轴两端不同的连接结构调整的传动轴两端的旋转角度不同,利用旋转角度差来调节同步的方法,通过调整差动传动轴1两端的旋转角度差来调整传动轴两端传动导轨3的伸缩距离,来达到减小同步误差的目的。可以理解地,该差动传动轴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主动轴11和中间轴12之间通过第一花键连接,该第一花键可以为七齿花键,或者中间轴12和从动轴13之间通过第二法兰连接,该第二法兰可以为六孔法兰盘,或者也可以是通过联轴器等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该连接结构能实现分别调整传动轴两端的旋转角度不同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2与传动导轨3之间也可以设置为通过法兰连接,以保持连接的一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差动传动轴1的两端分别通过等速万向节16与传动导轨3连接,等速万向节16可以调整传动过程中地面不平或负载变化引起的角度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差动传动轴1,通过分别调整第一法兰14上第一安装孔143的对准关系和第二花键上第二花键齿151的对准关系引起的旋转角度差,可差动式调节传动轴两端传动导轨3的伸缩距离,无需添加垫板,能够简便地达到传动导轨3的同步扩展,减少扩展舱扩展出来的距离不一致的现象,提高扩展舱扩展后的整体外观效果;同时,维修或维护导轨时,只需拆卸螺钉,维护检修方便。

该差动传动轴1可以适用于扩展方舱、房车等领域,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需要同步扩展的机械传动领域。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