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用降噪刹车片钢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415发布日期:2019-02-01 19:2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铁用降噪刹车片钢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刹车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铁用降噪刹车片钢背。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越来越多,高速铁路不仅降低了人们在路上的时间,高速铁路还提高了出行的舒适度,高铁的速度非常快,因此高铁对的刹车系统的要求也越高,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201620953964.2提出了一种刹车片钢背,该专利通过在钢背表面增设加强结构来增加钢背与缓冲层的黏贴强度,但是该专利无法降低刹车片的噪音,且无法对钢背起到保护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铁用降噪刹车片钢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铁用降噪刹车片钢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铁用降噪刹车片钢背,包括钢背、缓冲层、安装孔、橡胶凸块、凹槽和散热孔,所述钢背顶部设有缓冲层,所述钢背表面对称设有安装孔,且缓冲层表面设有与安装孔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和吸音棉,所述第二橡胶层与钢背顶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橡胶层远离钢背的一侧固定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远离第二橡胶层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靠近钢背的一侧均匀固定有橡胶凸块,所述钢背顶部设有与橡胶凸块相配合的凹槽,且橡胶凸块嵌入在凹槽内,所述钢背远离第二橡胶层的一侧均匀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层由耐磨橡胶材料构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橡胶层有导热性好的橡胶材料构成。

优选的,所述钢背的边沿部均设有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层中间的吸音棉对刹车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降低刹车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且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可以对钢背受到的作用力吸收,降低钢背受到的作用力,防止钢背受到损坏。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橡胶层侧面的橡胶凸块与钢背表面凹槽的配合,增加了缓冲层与钢背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缓冲层与钢背的连接牢固度,防止缓冲层与钢背脱离,且通过钢背侧面的散热孔增加钢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钢背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背;2、缓冲层;3、安装孔;4、橡胶凸块;5、凹槽;6、散热孔;7、吸音棉;8、第一橡胶层;9、第二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铁用降噪刹车片钢背,包括钢背1、缓冲层2、安装孔3、橡胶凸块4、凹槽5和散热孔6,所述钢背1顶部设有缓冲层2,所述钢背1表面对称设有安装孔3,且缓冲层2表面设有与安装孔3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缓冲层2包括第一橡胶层8、第二橡胶层9和吸音棉7,所述第二橡胶层9与钢背1顶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橡胶层9远离钢背1的一侧固定有吸音棉7,所述吸音棉7远离第二橡胶层9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橡胶层8,所述第二橡胶层9靠近钢背1的一侧均匀固定有橡胶凸块4,所述钢背1顶部设有与橡胶凸块4相配合的凹槽5,且橡胶凸块4嵌入在凹槽5内,所述钢背1远离第二橡胶层9的一侧均匀设有散热孔6。

所述第一橡胶层8由耐磨橡胶材料构成,提高第一橡胶层8的使用寿命,防止第一橡胶层8因摩擦而损坏。

所述第二橡胶层9有导热性好的橡胶材料构成,便于将缓冲层2受到的热量传递给钢背1,便于散热孔6将热量散发。

所述钢背1的边沿部均设有倒角,增加钢背1的受力强度。

工作原理为:通过缓冲层2中间的吸音棉8对刹车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降低刹车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且第一橡胶层7和第二橡胶层9可以对钢背1受到的作用力吸收,降低钢背1受到的作用力,防止钢背1受到损坏,且通过第二橡胶层9侧面的橡胶凸块4与钢背1表面凹槽5的配合,增加了缓冲层2与钢背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缓冲层2与钢背1的连接牢固度,防止缓冲层2与钢背1脱离,且通过钢背1侧面的散热孔6增加钢背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钢背1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