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氟龙高压软管无泄漏接头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8311发布日期:2020-12-04 13:5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特氟龙高压软管无泄漏接头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管及其相关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特氟龙高压软管无泄漏接头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特氟龙软管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ptfe),又称为铁氟龙软管;该软管可以输送99%的腐蚀性化学品:强酸、强碱,各类有机溶液,耐强氧化剂,耐高压、耐高温耐低寒环境。适用于腐蚀化学品的输送,药品,食品,溶剂和各类酸的抽吸和转移。不会有溶胀,溶解,龟裂和变形现象。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和塑性,但缺点是没有弹性。管道的应用必然是需要接头进行配合连接的,如说明书附图8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特氟龙软管接头,当接头芯子在插入特氟龙软管以后,在金属外套扣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但工作初期由于金属扣压外套具有金属的弹性,作用在芯子和特氟龙之间的结合面上,一般不会泄漏。但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会产生进一步的塑性变形,如果金属弹性应变补偿不了塑性变形,那么在芯子和特氟龙软管之间会失去密封所需应力,会造成泄漏,这是特氟龙软管接头普遍存在的失效问题;且单一的金属扣无法保证扣接稳定,皆软管与接头的接触截面处也没有加以密封处理,同样会产生泄漏;所以现有的特氟龙软管接头应用时带来的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特氟龙高压软管无泄漏接头芯子结构,通过设置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接头芯子主体、密封垫圈、第一管道扣、第二管道扣,解决了接头芯子和特氟龙软管之间长期使用后会失去密封所需应力、造成泄漏和接头芯子和特氟龙软管之间的连接结构不牢固、端面处缺少密封处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特氟龙高压软管无泄漏接头芯子结构,包括接头芯子主体、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密封垫圈和第一管道扣,所述接头芯子主体的表面套设有第一o型圈,所述第一o型圈一侧的接头芯子主体的表面套设有第二o型圈,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用于对接头芯子主体的密封、防渗漏使用,增加接头芯子主体的密封性,所述第一o型圈远离第二o型圈一侧的接头芯子主体上套设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用于增加管道接口端面处的密封性,所述接头芯子主体的外侧套设有高压软管主体,所述高压软管主体的外侧通过套设第一管道扣和第二管道扣与接头芯子主体固定密封连接,实现双重稳固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芯子主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沟槽和第二密封沟槽,所述第一o型圈套设在接头芯子主体表面的第一密封沟槽内,所述第二o型圈套设在接头芯子主体表面的第二密封沟槽内,用于嵌入沟槽内设置,采用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实现双重的密封防渗漏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扣包括弧形固定件、螺母和螺栓,所述弧形固定件设有上下对称的两个,且两个弧形固定件的内侧面贴合高压软管主体表面,两个弧形固定件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锁紧固定,第一管道扣为市面上常见的金属管道扣,用于对管道和接头的连接部分进行紧固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扣套设固定在密封垫圈和第一o型圈外侧的高压软管主体上,所述第二管道扣套设固定在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之间的高压软管主体上,采用间隔式的固定设计,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扣和第二管道扣的结构组成一致,所述第二管道扣的纵向宽度大于第一管道扣的纵向宽度,所述接头芯子主体远离第二o型圈一端的内部设有内螺纹,实现双重紧固结构,保证不会再连接处造成渗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接头芯子主体,解决了接头芯子和特氟龙软管之间长期使用后会失去密封所需应力、造成泄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传统市面上的接头芯子结构,额外增加了两重o型圈,使得接头芯子与高压软管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更好,不会出现应力不足而导致渗漏的问题,在进行高压软管与接头芯子之间的连接时,将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分别套设在接头芯子主体表面的第一密封沟槽和第二密封沟槽上,再将接头芯子主体的一段插入高压管道主体中,采用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的双重密封设置,避免在长期使用后失去密封所需应力,保证不会缠身泄漏。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垫圈、第一管道扣、第二管道扣,解决了接头芯子和特氟龙软管之间的连接结构不牢固、端面处缺少密封处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双重的紧固效果,且采用间隔式的紧固设计,使得密封性更高,并且加强了端面处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增加防渗漏效果,在高压软管主体的端面处抵接接头芯子主体处,而在此抵接处的接头芯子主体表面套设密封垫圈,加强端面连接处的密封性,并在其外侧套设第一管道扣进行稳定的扣接,在密封垫圈和第一o型圈的外侧将高压软管主体进行锁紧,随后在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之间的高压软管主体再次通过第二管道扣进行固定,保证结构的稳定密封。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垫圈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管道扣的侧视结构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的接头芯子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接头芯子主体;2、内螺纹;3、第一o型圈;4、第二o型圈;5、密封垫圈;6、第一密封沟槽;7、第二密封沟槽;8、第一管道扣;9、第二管道扣;10、高压软管主体;11、弧形固定件;12、螺母;1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特氟龙高压软管无泄漏接头芯子结构,包括接头芯子主体1、第一o型圈3、第二o型圈4、密封垫圈5和第一管道扣8,接头芯子主体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o型圈3,第一o型圈3一侧的接头芯子主体1的表面套设有第二o型圈4,利用间隔设置的第一o型圈3和第二o型圈4实现结构的密封,保证接头芯子主体1与高压软管主体10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应力不足泄漏,第一o型圈3远离第二o型圈4一侧的接头芯子主体1上套设有密封垫圈5,密封垫圈5用于在接头芯子主体1与高压软管主体10的连接处端部进行密封,提高最外侧端面的密封性,接头芯子主体1的外侧套设有高压软管主体10,高压软管主体10即为特氟龙高压软管,高压软管主体10的外侧通过套设第一管道扣8和第二管道扣9与接头芯子主体1固定密封连接,采用第一管道扣8和第二管道扣9进行结构的紧固,并且采用间隔设置,配合第一o型圈3和第二o型圈4实现密封的最大化设计。

其中如图1-3所示,接头芯子主体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沟槽6和第二密封沟槽7,第一o型圈3套设在接头芯子主体1表面的第一密封沟槽6内,第二o型圈4套设在接头芯子主体1表面的第二密封沟槽7内;开设第一密封沟槽6和第二密封沟槽7的设计,用于对第一o型圈3和第二o型圈4的位置限定,使其稳定的套设在接头芯子主体1上,实现结构的密封,第一o型圈3和第二o型圈4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实现双重的密封效果,避免接头芯子主体1与高压软管主体10的连接处应力不足而产生泄漏。

其中如图6-7所示,第一管道扣8包括弧形固定件11、螺母12和螺栓13,弧形固定件11设有上下对称的两个,且两个弧形固定件11的内侧面贴合高压软管主体10表面,两个弧形固定件11之间通过螺栓12和螺母13锁紧固定;第一管道扣8为市面上常见的管道固定组件,两个弧形固定件11分别抵接在高压软管主体10与接头芯子主体1连接处的外侧,在旋入螺母12和螺栓13将两个弧形固定件11锁紧靠近,即可对高压软管主体10与接头芯子主体1的连接处进行锁紧固定。

其中如图1-7所示,第一管道扣8套设固定在密封垫圈5和第一o型圈3外侧的高压软管主体10上,第二管道扣9套设固定在第一o型圈3和第二o型圈4之间的高压软管主体10上;采用此间隔式的设计,利用第一管道扣8将密封垫圈5和第一o型圈3外侧的高压软管主体10于接头芯子主体1的连接处进行稳固,实现结构的固定,而采用第二管道扣9设置在第一o型圈3和第二o型圈4之间的高压软管主体10上,将此段区域内的高压软管主体10进行收缩,产生塑性形变绷紧,紧紧地抵接在第一o型圈3和第二o型圈4的外侧,使得第一o型圈3和第二o型圈4的密封效果更好;

第一管道扣8和第二管道扣9的结构组成一致,第二管道扣9的纵向宽度大于第一管道扣8的纵向宽度,接头芯子主体1远离第二o型圈4一端的内部设有内螺纹2;宽度稍大的第二管道扣9用于适应第一o型圈3和和第二o型圈4之间的区域使用,方便实现大面积的固定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