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刹车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8562发布日期:2022-08-27 02:5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刹车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刹车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刹车盘。


背景技术:

2.刹车盘是盘式刹车装置中的重要部件,以刹车卡钳控制两片刹车片去夹持固定在车轮上的刹车盘,在刹车片夹持刹车盘的制动部分时,其两者之间会发生摩擦,从而达到车辆行车制动的目的。
3.当刹车盘刹车时,会产生高温,刹车盘会有热胀的情况出现,刹车盘会有轻微摆动,作出适当的角度,跟刹车皮有一个最合适的磨擦面,保持刹车的稳定性,刹车盘的面积加大,也有助于刹车盘的散热功能。长时间刹车或大力刹车时,刹车盘摩擦面会因剧烈摩擦产生高温而发生纵向膨胀(也就是外缘直径扩大)。如果是一体化的刹车盘,高温膨胀的外缘和较冷的支架为刚性连接,会产生强大的内部拉扯应力,严重时会导致盘面横向扭曲变形,而刹车盘直径越大,这种变形就越明显。为获得较大的刹车力矩,高性能刹车系统都使用了大直径刹车盘,为避免刹车盘严重热变形导致刹车故障,工程师将刹车盘外缘摩擦面和内侧支架分开,中间用特殊的非刚性结构连接,也就是浮动连接。这样摩擦面和支架就成了相对独立的受力面,当摩擦面受热膨胀时,浮动结构允许摩擦面有一定的自由纵向膨胀空间,这样就可以消除与支架间产生内部拉扯应力的条件,从而保持摩擦面不会因受热不均而导致扭曲变形,使刹车更加稳定可靠。
4.通常浮动刹车盘的结构为:摩擦部分的外盘和固定承载部分的内盘,其中内盘负责连接轮毂,外盘一般通过铆钉连接在内盘上负责刹车的摩擦工作。在连接过程中,内、外盘通过铆钉连接,此连接为点连接。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刹车盘,1

、2

、3

分别为现有技术中的内盘、外盘、铆钉,内盘与外盘通过铆钉将二者连接固定,内盘与外盘连接处为点连接;当刹车时,外盘受到刹车片的夹持减速,内盘由于惯性有继续转动的趋势,且内、外盘连接处为点连接,因此内盘和外盘在两者相互连接的位置对铆钉施加一个方向相反的力,内盘、外盘、铆钉在连接处均受到一个挤压力,容易使内盘、外盘、铆钉发生挤压变形,使得刹车盘容易损坏,刹车盘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刹车盘,包括内盘、外盘、连接组件,其中:
6.内盘上设有中心轴孔,并且内盘上周向阵列有多个安装孔;
7.外盘具有一内环面,内盘可与外盘同轴设置的置于内环面内并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外盘上;
8.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紧固件,第一连接块安装在内盘上,第二连接块安装在外盘上,当内盘置于外盘的内环面内时,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面接触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9.所述紧固件包括固定杆、两个固定销,两个固定销相对布置并均安装在固定杆同一侧,并且固定销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设有螺纹段,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均开设有供螺纹段贯穿的通孔;当两个螺纹段贯穿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的通孔后,螺纹段上螺纹安装有螺母。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紧固件均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块、多个第二连接块、多个紧固件均一一对应设置。
11.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周向阵列的安装在内盘外圆周上,多个第二连接块周向阵列的安装在外盘内环面上。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凸块、卡槽,当内盘置于外盘的内环面内时,第一连接块上的凸块卡设在第二连接块上的卡槽内,第二连接块上的凸块卡设在第一连接块上的卡槽内。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内盘的一端部圆滑曲线过渡,并且外盘的内环面上设有容纳该端部的凹槽。
14.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外盘中心位置的一端部圆滑曲线过渡,并且内盘的外圆周上设有容纳该端部的凹槽。
1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内盘的一端部圆滑曲线过渡,并且外盘的内环面上设有容纳该端部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外盘中心位置的一端部圆滑曲线过渡,并且内盘的外圆周上设有容纳该端部的凹槽。
16.优选的,所述外盘上设有周向阵列设有多个散热孔部,散热孔部包括多个开设在外盘上的散热孔。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刹车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如下技术效果:
18.1、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等的设置,在内盘与外盘之间进行安装过程中,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位面接触,同时通过紧固件将二者进行连接固定,在刹车过程中,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受力均匀,保证了内盘与外盘之间稳定性和完整性;
19.2、通过紧固件等的设置,紧固件中的两个固定销可以将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连接,进而在刹车过程中,原先连接处铆钉受到的挤压力会转变为两个固定销受到的挤压力,两个固定销将此挤压力进行分担,使其受力均匀,进一步的提高了内盘与外盘之间的稳定性,使得刹车盘不容易损坏,提高了刹车盘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刹车盘;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盘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盘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内盘、2.外盘、3.第一连接块、4.第二连接块、5.紧固件、51.固定杆、52.固定销、53.螺纹段、6.通孔、7.螺母、8.凸块、9.卡槽、10.凹槽、11.散热孔、12.中心轴孔、1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参照图2-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刹车盘,包括内盘1、外盘2、连接组件,其中:内盘1上设有中心轴孔12,通过中心轴孔12可以将内盘1安装在转轴上,内盘1上周向阵列有多个安装孔13,通过安装孔13可以将内盘1进行装配;外盘2具有一内环面,内盘1可与外盘2同轴设置的置于内环面内并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外盘2上;同时为了提高刹车盘在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效果,在外盘2上设有周向阵列设有多个散热孔部,散热孔部包括多个开设在外盘2上的散热孔11。
33.其中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紧固件5,第一连接块3安装在内盘1上,第二连接块4安装在外盘2上,当需要将内盘1与外盘2进行固定连接时,将内盘1置于外盘2的内环面内,并且内盘1与外盘2同轴设置,此时第一连接块3与第二连接块4面接触,然后可以通过紧固件5进行连接;
34.进一步的,紧固件5包括固定杆51、两个固定销52,两个固定销52相对布置并均安装在固定杆51同一侧,并且固定销52远离固定杆51的一端设有螺纹段53,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上均开设有供螺纹段53贯穿的通孔6;当第一连接块3与第二连接块4面接触时,两个螺纹段53贯穿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上的通孔6,然后在螺纹段53上螺纹安装有螺母7,旋紧螺母7,将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进行固定。其中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安装时为面接触,同时通过两个固定销52将其连接固定;在刹车过程中,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之间的面接触使得内盘1与外盘2之间受力均匀,同时两个固定销52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单个铆钉,将铆钉单独承受的作用力,转换给两个固定销52均匀承受,使得内盘1、外盘2不易发生挤压变形,刹车盘不容易损坏,提高了刹车盘的使用寿命。
35.为了提高内盘1与外盘2之间的安装稳定性,设置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紧固件5均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块3、多个第二连接块4、多个紧固件5均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块3周向阵列的安装在内盘1外圆周上,多个第二连接块4周向阵列的安装在外盘2内环面上。
36.为了提高第一连接块3与第二连接块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准确性,在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凸块8、卡槽9,当内盘1置于外盘2的内环面内时,将第一连接块3上的凸块8自上而下卡设在第二连接块4上的卡槽9内,进而第二连接块4上的凸块8会自下而上的卡设在第一连接块3上的卡槽9内,然后可以通过紧固件5将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进行连接,提高了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准确性。
37.为了提高内盘1与外盘2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准确性,间接的提高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准确性。第一方式:可以设置第一连接块3远离内盘1的一端部圆滑曲线过渡,并且外盘2的内环面上设有容纳该端部的凹槽10,在内盘1与外盘2进行安装时,第一连接块3的圆滑端部可以容纳在凹槽10内,对内盘1和外盘2之间进行预定位,也即内盘1与外盘2之间进行同轴设置,进一步的会将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之间进行预定位;第二方式:第二连接块4靠近外盘2中心位置的一端部圆滑曲线过渡,并且内盘1的外圆周上设有容纳该端部的凹槽10,与第一方式的效果相同;第三方式:可以设置第一连接块3远离内盘1的一端部圆滑曲线过渡,并且外盘2的内环面上设有容纳该端部的凹槽10;第二连接块4靠近外盘2中心位置的一端部圆滑曲线过渡,并且内盘1的外圆周上设有容纳该端部的凹槽10,此方式将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进行结合。综上,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达到提高了内盘1与外盘2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目的即可。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