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94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一种车用单向阀。
属于车辆上控制气流单方向流动的阀门装置。
设置在储气罐的进气端的单向阀是车用气路上的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当空压机或单向阀之后的任何管路出现严重漏气或断裂时,单向阀的阀塞将自动复位保持储气罐内的储气量,以避免车辆因无刹车而失控。已有技术凭藉类似锥体的、橡胶制成的阀塞阻塞呈喇叭口状的封闭口,往往因为阀塞运动中的少许轴向偏离,使之关闭不严而漏气,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气体中含有水、油等若干杂质和橡胶阀塞膨胀等原因,使用一段时间后使气路不畅,以致阀塞阻塞死住而不能运动,或者在冬季容易冻结而失灵,这些都是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潜在祸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经久耐用而又安全可靠的车用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是在已有单向阀的原理和构造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关闭气流的阀塞是其中一个端面为园形凹面的凸状柱体,且在其侧面中间部位上的径向穿心孔内装设一个碰珠机构,又在园形凹面内固定一个不易变形的弹性平垫的结构装置,当空压机停止进气时,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该平垫紧贴阀帽上设置的凸出的环状封闭口,以保证严密封闭气流的泄漏。此外,碰珠连同阀塞被限定在阀座上相对开设的一对开口导槽上运动,气流中含有的杂质、污物,由于碰珠的往复运动和挤压的双重作用,将由导槽处被排开,确保阀塞运动通畅。
本实用新型因为在原单向阀的阀座上相对开设一对开口导槽,阀帽上的封闭口是一个凸出的环状封闭口,而阀塞是一个带有碰珠机构和在园形凹面内固定橡胶平垫的凸状柱体塞子,因此其结构简单合理,消除了空气泄漏和堵塞失灵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和附图给出。
图1是关闭状态时单向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取下阀帽后部件的A向视图。
该装置包括金属制的阀帽〔11〕和阀座〔12〕,旋转六方螺口〔8〕,两者相互螺栓连接在一起,并压紧密封垫圈〔13〕。阀塞〔2〕被包容于阀座〔12〕的左内腔中,其凸头端a支撑在一个弹性适度的复位弹簧〔5〕的一端上,而复位弹簧〔5〕的另一端置于复位弹簧座〔7〕内。上述阀塞〔2〕是用铝车制或冷压成型的凸状柱体,在其径向穿心孔内按放一个弹簧〔6〕,弹簧〔6〕两端各固定一个不易锈蚀的钢珠〔3〕,则构成一个碰珠机构。平垫〔1〕采用耐油橡胶制成,并被固定在阀塞〔2〕左端的园形凹面内或以橡胶原料直接在凹面内成型,关闭状态时,能良好地封闭住阀帽〔11〕上凸出的环状封闭口〔9〕,该封闭口〔9〕与阀帽〔11〕制成一体且工艺上应保证平整。当一定压力的气体由入口进入时,钢珠〔3〕连同整个阀塞〔2〕,沿着阀座〔12〕上相对开设的一对开口导槽〔10〕,保持轴向的运动通畅,阀塞〔2〕的运动受限于b处的限位阶〔4〕和凸出的封闭口〔9〕之间,上述开口导槽〔10〕位于阀座〔12〕上限位阶〔4〕左侧,其宽度不小于一毫米为好,对于宽度的选择应与钢珠〔3〕的大小相适应为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致因杂质和阀塞变形而堵塞或漏气,开关动作灵敏可靠,显然对行车安全是大为有利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上控制气流单方向流动的单向阀装置,包括有支撑在复位弹簧[5]一端上的阀塞[2],阀帽[11]和阀座[12]两者螺栓连接一起,并压紧密封垫圈[13],阀塞[2]包容于阀座[12]左内腔中,并可沿其轴向运动,且受限于b处的限位阶[4]和封闭口[9]之间,气流关闭时,阀塞[2]关闭封闭口[9],其特征在于a、所述限位阶[4]左侧阀座[12]上相对开设一对开口导槽[10];b、所述阀帽[11]的封闭口是一个凸出的环状封闭口[9];c、所述的阀塞[2]是一个包含有碰珠机构和不易变形的弹性平垫[1]的凸状柱体,所述平垫[1]固定在其左端面的园形凹面之内,碰珠机构则是固定在凸状柱体侧面中间部位上的径向穿心孔内,且碰珠[3]连同阀塞[2]能够沿着阀座[12]上的一对开口导槽[10]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开口导槽〔10〕的开口宽度与碰珠的大小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的碰珠机构是由穿心孔内的一个弹簧〔6〕和其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碰珠〔3〕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平垫〔1〕是耐油橡胶制品。
专利摘要
一种车辆上控制气流单方向流动的单向阀。包括有相互螺栓连接的阀座和阀帽,以及支撑在复位弹簧一端,可沿阀座轴向往复运动的阀塞。其特点是阀塞是一个带碰珠机构和耐油橡胶平垫的“凸”状柱体,可以在阀座上的一对导槽内保持运动畅通而不致被杂质阻塞,另外橡胶平垫固定于阀塞的圆形凹面内,防止其膨胀变形,关闭时该平垫紧贴在阀帽上凸出的封闭口上,不仅关闭严密,而且冬季不易因结冰而失灵,确是车辆上一种安全可靠的单向阀。
文档编号F16K15/02GK86207790SQ86207790
公开日198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86年9月27日
发明者赵学平 申请人:赵学平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