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结构以及具有该限位结构的电动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49818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向支架部的另一端部侧前进,若越过防脱突部则线圈部件的直径返回原先的大小。而且,由防脱突部的防脱面对线圈部件朝从支架部的一端部脱落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当使线圈部件与导轨螺纹结合时,不需要使用用于扩大线圈部件的直径的夹具等,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并且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螺纹结合于导轨的线圈部件的脱落。
[0025]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线圈部件的匝数是I以上。这样的话,能够使线圈部件可靠地与导轨螺纹结合,因此,能够抑制线圈部件从支架部脱落,而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来更加可靠地限制磁性转子的旋转。
[0026]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具有技术方案I?3任一项中所记载的限位结构。这样的话,即使在该线圈部件因线圈部件的一个端部与限位面抵接后的势头而朝向从支架部的一端部脱落的方向的情况下,线圈部件与防脱突部抵接而能够抑制从支架部的脱落,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来更加可靠地限制磁性转子的旋转。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向剖视图。
[0028]图2是图1的电动阀所具备的支承部件以及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0029]图3是图2的支承部件的支架部的俯视图。
[0030]图4是图2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0031 ] 图5是说明图1的电动阀的组装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0032]图6是图1的电动阀所具备的磁性转子的纵向剖视图。
[0033]图7是图6的磁性转子的剖面立体图。
[0034]图8是说明图1的电动阀的阀全开状态时的图。
[0035]图9是说明图1的电动阀的阀全闭状态时的图。
[0036]图10是以往的电动阀的纵向剖视图。
[0037]图11是表示图10的电动阀所具备的从动滑块的图。
[0038]图12是与图10不同的其它电动阀的纵向剖视图。
[0039]图13是图12的电动阀所具备的支架部以及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0040]图中:
[0041]I—电动阀,20—支承部件,21—支架部,21a—外周面,21b—上端部(支架部的一端部),21c—下端部(支架部的另一端部),25—导轨,251—卷绕部分(导轨的靠支架部的一端部的部分),27—开阀上限限位突起(限位突部),27a—上限限位面(限位面),28—防脱爪(防脱突部),28a—锥形面,28b—防脱面,30—转子轴,40—阀芯部,50—线圈部件,51一线圈部,51a—一端,51b—另一端(线圈部件的一个端部),52—爪部,60—步进马达,62一磁性转子,L一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参照图1?图9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阀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对电动阀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限位结构并不限定于电动阀,例如,也能够用于线性促动器等的其它装置、系统等。
[0043]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图1的电动阀所具备的支承部件以及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支承部件的支架部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说明图1的电动阀的组装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而言,图5(a)?图5(c)的各图中,上侧是支架部附近的放大主视图,下侧是俯视图,图5(a)表示在设于支架部的一端部的开阀上限限位突起钩挂有线圈部件的线圈部的一部分的状态,图5(b)表示从图5(a)开始使线圈部扩径而在该线圈部的内侧插入有支架部的状态,图5(c)表示从图5(b)开始进一步进行插入而使线圈部件螺纹结合于支架部的导轨的状态。图6是图1的电动阀所具备的磁性转子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图6的磁性转子的剖面立体图。图8是说明图1的电动阀的阀全开状态时的图。具体而言,图8(a)是图1的电动阀的阀全开状态时的支架部附近的主视图,图8(b)是图8(a)的俯视图,图8(c)是后视图。图9是说明图1的电动阀的阀全闭状态时的图。具体而言,图9(a)是图1的电动阀的闭阀状态时的支架部附近的后视图,图9(b)是沿图9(a)的A-A线的剖视图。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表示“上下”等方向的概念与图1中的方向对应,表示各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不表示绝对的位置关系。
[0044]如图1所示,该电动阀(图中,由符号I表示)具备阀主体10、支承部件20、转子轴30、阀芯部40、线圈部件50以及步进马达60。
[0045]阀主体10例如以不锈钢等金属为材料而形成为圆筒形状。在阀主体10设有阀座部11,该阀座部11以封堵图中下方的端部的方式一体形成于阀主体10。在阀座部11的中央开口有阀口 11a。在阀主体10的内侧形成有阀室12。
[0046]在阀主体10、且在外周单侧连接有作为制冷剂等流体的流路的第一接头管13,该第一接头管13与阀室12连通。并且,在阀座部11连接有第二接头管14,该第二接头管14经由阀口 Ila而与阀室12连通。第一接头管13以及第二接头管14例如以铜、黄铜等为材料而构成,并通过钎焊等固定于阀主体10。
[0047]支承部件20例如具有PPS (聚苯硫醚)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的大致圆柱状的支架部21、和通过嵌入成形一体地设于该支架部21的靠阀主体10的端部的不锈钢制的凸缘部22。支承部件20通过由阀主体10和后述的步进马达60的不锈钢制的壳体61夹持凸缘部22并相互焊接等来固定于阀主体10。
[0048]支架部21配置为其轴心与通过阀口 Ila的轴的轴线L重叠。在支架部21的中心,形成有以贯通该支架部21的方式在轴线L方向上并列的螺纹孔23和滑动孔24。在螺纹孔23的内周面形成有驱动内螺纹23a,与后述的转子轴30螺纹结合。滑动孔24靠阀口Ila配置,形成为直径比螺纹孔23的直径大。在滑动孔24,能够滑动移动地嵌合后述的阀芯部40。
[0049]如图2所示,在支架部21、且在其外周面21a —体地形成有由螺旋状的突条构成的导轨25。导轨25以相互邻接的卷绕部分(在支架部21的外周面绕一周的部分)空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导轨25与后述的线圈部件50的线圈部51螺纹结合,从单侧或者两侧对线圈部51的各卷绕部分进行导向,以使线圈部件50能够沿周向旋转。导轨25配置为其轴心与轴线L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部21的外周面21a的一部分位置在轴线L方向上被实施倒角。由此,导轨25不是实际上连续的螺旋形状,而形成为在被实施了倒角的位置上假想地连续的螺旋形状。这样,支架部21的树脂成形的起模变得容易。当然不限定于此,支架部21也可以形成为没有上述的倒角的圆筒形状,导轨形成为实际上连续的螺旋形状。
[0050]如图3所示,在支架部21的外周面21a中的导轨25的靠阀口 Ila的端部(下端部25a)附近,设有沿该导轨25的径向突出的闭阀下限限位突起26,在支架部21的外周面21a中的导轨25的与下端部25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端部25b)附近,设有沿该导轨25的径向突出的片状的开阀上限限位突起27。该开阀上限限位突起27配置于支架部21的一端部(上端部21b) ο
[0051]在闭阀下限限位突起26,以当后述的线圈部件50被导轨25引导而到达该下端部25a时、与线圈部件50的爪部52(即,线圈部51的一端51a)抵接的方式设有下限限位面26a,该下限限位面26a形成为在导轨25的下端部25a、以与该导轨25相交的方式与轴线L平行且与导轨25的径向平行。下限限位面26a以比导轨25向支架部2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下限限位面26a形成为从支架部21的外周面21a开始的高度比导轨25尚。
[0052]在开阀上限限位突起27,以当后述的线圈部件50被导轨25引导而到达该上端部25b时、与线圈部件50的线圈部51的另一端51b (—个端部)抵接的方式设有上限限位面27a,该上限限位面27a形成为在导轨25的上端部25b、以与该导轨25相交的方式与轴线L平行且与导轨25的径向平行。上限限位面27a以比导轨25向支架部2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上限限位面27a形成为从支架部21的外周面21a开始的高度比导轨25高。开阀上限限位突起27相当于限位突部,上限限位面27a相当于限位面。
[0053]本实施方式中,下限限位面26a以及上限限位面27a形成为与轴线L平行且与导轨25的径向平行,S卩、以朝向支架部21的外周面21a的周向的方式形成,但除去以严格地朝向该周向的方式形成之外,还包括以大概朝向该周向的方式形成。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下限限位面26a以及上限限位面27a以比导轨25向支架部2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从支架部21的外周面21a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