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0226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减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独立式住宅及低层集合住宅等建筑物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那样,作为这种减振装置,已知有如下这样的减振装置,gp,具备固定在梁上的板状的上部传递构件和固定在地板等基础上的板状的下部传递构件,且在上部传递构件和下部传递构件之间设有油压减振器。上述上部传递构件和下部传递构件传递水平方向的振动。油压减振器的油缸端部以及活塞杆端部,分别连结于上部传递构件以及下部传递构件。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70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_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的结构中,由于在上部的水平构件即梁和下部的水平构件即基础之间的中央设置油压减振器,在例如上部的梁的弯曲刚度比下部的基础的弯曲刚度小的情况下,在地震时等,上部的梁在来自阻尼部件的反作用力等的作用下而产生弯曲变形,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油压减振器的阻尼性能。
[0008]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梁或者基础等水平构件的强度如何,都能够充分发挥阻尼部件的阻尼性能的减振装置。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发明的减振装置为设置在一对水平构件之间的减振装置,该一对水平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相面对,该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I构件,其固定于一个水平构件并且朝向另一个水平构件突出;第2构件,其固定于另一个水平构件并且朝向一个水平构件突出,该另一个水平构件具有比一个水平构件的弯曲刚度小的弯曲刚度;以及阻尼部件,其连结于所述第I构件和第2构件。阻尼部件被设置为靠近另一个水平构件。
[0011]根据该减振装置,阻尼部件被设置为靠近一对水平构件中的弯曲刚度较小的另一个水平构件,因此,在向其框架输入水平力的情况下,距该阻尼部件的距离越大自阻尼部件受到的弯曲应力越大。因此,能够由水平刚度较大的水平构件来负担该弯曲应力,能够减轻反作用力给另一个水平构件带来的负担。结果是,能够抑制弯曲刚度较小的水平构件的弯曲变形。另外,由于该水平构件的弯曲变形被抑制,因此能够将框架的位移集中在阻尼部件。因此,无论梁或者基础等水平构件的强度如何,都能够充分发挥阻尼部件的阻尼性能。
[0012]第I构件呈沿一对水平构件的延伸方向配置的板状,并且接合于一个水平构件。因此,虽然第I构件相对于一个水平构件呈悬臂梁状突出,但是由于第I构件是板状,因此第I构件的刚度得到提高。因此,第I构件的连结于阻尼部件的顶端部与该一个水平构件的相对位移大致同样地位移。结果是,第I构件和阻尼部件的相对位移变大,由此能够更大程度地体现阻尼部件的阻尼性能。
[0013]在第I构件的与另一个水平构件相面对的端部设有缺口部,在该缺口部配置有第2构件和阻尼部件。由此,在该缺口部配置有第2构件和阻尼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减振装置的在宽度方向(即水平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大型化。
[0014]第I构件具有:腹板部,其形成为板状;以及一对凸缘部,该一对凸缘部配置在腹板部的在水平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并且该一对凸缘部的在面外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腹板部的在面外方向上的宽度,这一对凸缘部接合于一个水平构件。由此,第I构件的弯曲刚度得到提高,因此第I构件的伴随水平载荷所产生的挠曲变小,能够更可靠地向油压减振器传递载荷。
[0015]—对凸缘部各自在靠一个水平构件侧的端部具有平板状的端板,端板以与一个水平构件面接触的状态固定于一个水平构件。在凸缘部和一个水平构件之间借助端板传递轴力(拉伸力或压缩力),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轴力的传递。
[0016]—对凸缘部各自在靠一个水平构件侧的端部具有平板状的端板,端板以与一个水平构件面接触的状态刚接于一个水平构件。在凸缘部和一个水平构件之间借助端板传递轴力(拉伸力或压缩力),因此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轴力的传递。
[0017]—对凸缘部各自形成为筒状,并且在靠一个水平构件侧的端部的侧面具有开口,该开口形成至端板,端板具有通到凸缘部的内部空间的贯通孔,减振装置设置有固定螺栓,该固定螺栓固定于一个水平构件且穿过该贯通孔。由此,能够通过固定螺栓将端板接合于一个水平构件,能够适宜地实现刚接。另外,像这样在凸缘部的正下方将该凸缘部和一个水平构件刚接,因此能够避免腹板部的缺损,且能够抑制端部处的剪切屈服强度的下降。
[0018]第I构件的一个凸缘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突出到比另一个凸缘部及腹板部靠另一个水平构件侧的位置,第2构件被设置为与一个凸缘部的该突出部相面对,阻尼部件连结于一个凸缘部的突出部和第2构件。由此,能够将阻尼部件收容于第I构件的一对凸缘部之间,能够将减振装置的宽度设为与一对凸缘部之间的宽度相当。
[0019]在第I构件设置有平板状的板,该板固定于另一个凸缘部以及腹板部的靠另一个水平构件侧的端部,且该板延伸至一个凸缘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I构件的靠另一个水平构件侧的端部的刚度。例如,能够防止在输入水平力时第I构件的靠另一个水平构件侧的端部弯曲。
[0020]在第I构件和另一个水平构件之间或第I构件和第2构件之间设置有振动防止部,该振动防止部用于防止第I构件的在面外方向上的振动。由此,能够利用振动防止部,防止第I构件在地震时等情况下向面外方向的变形,能够防止减振装置的伴随该向面外方向的变形而产生的早期的损伤。
[0021]振动防止部具有导向片以及约束构件,其中,该导向片安装于第I构件和另一个水平构件中的任一者,该约束构件安装于第I构件和另一个水平构件中的另一者,或者,该导向片安装于第I构件和第2构件中的任一者,该约束构件安装于第I构件和第2构件中的另一者,该约束构件容许导向片在另一个水平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并且该约束构件约束导向片在面外方向上的移动。通过导向片和约束构件之间的卡合,能够容许第I构件伴随在地震时等情况下的振动向面内方向(即另一个水平构件的延伸方向)的位移,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第I构件伴随在地震时等情况下的振动向面外方向的变形或者位移。
[0022]振动防止部的约束构件具有紧贴于导向片两面的一对夹持片,该一对夹持片被设定成这样的状态,即:在环境振动发生时以及小地震发生时约束导向片在另一个水平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且在大地震发生时容许导向片在另一个水平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环境振动等日常振动(即小振动),由于约束构件紧贴于导向片,因此能够抑制导向片的移动。因此,第I构件和第2构件的相对移动被抑制,能够抑制减振装置在该环境振动程度的振动下体现功能。另一侧面,在大地震发生时,通过容许导向片在另一个水平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即摆动),从而能够使减振装置的功能得到体现。
[0023]一个水平构件为混凝土制的连续基脚,另一个水平构件为具有比连续基脚的弯曲刚度小的弯曲刚度的梁,阻尼部件设置在该梁的正下方。由此,能够减轻给另一个水平构件即梁带来的负担,进而能够谋求梁的轻量化等。
[0024]发明的效果
[0025]根据本发明,无论梁或者基础等水平构件的强度如何,都能够充分发挥阻尼部件的阻尼性能。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表示设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的框架的主视图。
[0027]图2是图1中的减振装置的主视图。
[0028]图3是构成图2的减振装置的第I构件的主视图。
[0029]图4是图2的沿着IV-1V线的剖面图。
[0030]图5是图2的沿着V-V线的剖面图。
[0031]图6是图2的沿着V1-VI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3]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I是如下这样的装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