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731783阅读:来源:国知局
较大的应力作用于带齿部,因此在带的跳跃时容易产生齿缺损。
[0065]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滑轮10及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11、21与带齿部 3分别在比基准圆周L1、L2靠齿根侧的范围内以剖面曲线状地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 局部较大的应力作用于从动滑轮20的带齿部3,因此能够抑制跳跃时齿缺损的产生。
[006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状态下,驱动滑轮10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l及从动 滑轮20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2分别为齿距的0%以上且0.5%以下。因此,驱动滑轮10及从 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11、21与带齿部3能够顺畅地啮合,能够得到顺畅的动力传递性能。 [0067]而且,驱动滑轮10的外径比从动滑轮20的外径大,因此作用于驱动滑轮10的每一 个滑轮槽部上的带张力比作用于从动滑轮20上的带张力小。因此,即使在水与砂的混合物 等异物X附着的环境下,在驱动滑轮10中也几乎不会产生带的跳跃。因此,在驱动滑轮10中, 无需如从动滑轮20那样较大地确保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
[0068]如果驱动滑轮1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l超过齿距的6%的情况下,会产生动力 传递效率的下降、振动或噪音的产生、由磨损引起的有齿带的耐久性(寿命)的下降等问题。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滑轮1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l为齿距的6%以下, 因此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问题。
[006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滑轮1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l为齿距的2%以 上,因此驱动滑轮10的滑轮槽部11与带齿部3能够顺畅地啮合,能够得到顺畅的动力传递性 能。
[0070]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剖面中,带齿部3的齿顶部5(与带长度方向大致平行 地)形成为沿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因此,与在侧剖面中带齿部3的齿顶部形成为向外 侧鼓出的圆弧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大地确保驱动状态下的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的槽 底与带齿部3的齿顶的间隔。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X啮入从动滑 轮20的滑轮槽部21的槽底与带齿部3的齿顶之间,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带的跳跃的产生。
[0071] 而且,在构成有齿带2的橡胶状弹性体由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构成的情况下,即便 是有齿带的齿面未被齿布包覆的简单的结构,也能够容易地提高有齿带的耐磨损性。而且, 能够抑制磨损粉的产生。
[0072]而且,在构成有齿带2的橡胶状弹性体的JISA硬度为90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将有齿 带的齿变形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抑制带的跳跃的产生。
[0073]〈第二实施方式〉
[0074]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但是,关于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 结构,使用相同的幅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0075] 本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置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动滑轮20不同 的从动滑轮120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驱动滑轮10及有齿带2。
[0076] 如图7所示,在从动滑轮120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带齿部3啮合的滑轮槽部121。需要 说明的是,在图7中,使用虚线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动滑轮20。从动滑轮120的外径及滑轮 槽部121的槽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动滑轮20相同。
[0077] 在侧剖面中,滑轮槽部121相对于从动滑轮120的径向的任一直线都成为非对称。 在侧剖面中,滑轮槽部121成为将多个圆弧平滑地连结的形状。
[0078]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的槽深h3比带齿部3的齿高H大。两者之差为齿高H的 5%以上。滑轮槽部121的槽深h3比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动滑轮20的滑轮槽部21的槽深h2大。 [0079]滑轮槽部121的旋转方向(图7的箭头B方向)侧的面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滑轮槽部 21的旋转方向侧的面大致相同的形状。而且,滑轮槽部121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的面形成在 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滑轮槽部21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侧的面靠外侧处。因此,滑轮槽部121的槽 宽比滑轮槽部21的槽宽大。
[0080]如图8所示,在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 (图8的箭头B方向)侧的面的一部分进行面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省略表示有齿带2 及从动滑轮120的剖面的剖面线进行表示。设滑轮槽部121中的与带齿部3进行面接触的部 分为第三动力传递区域A3。而且,将以从动滑轮120的外径减去带齿部3的齿高H所得到的长 度为直径的与从动滑轮120同心的圆周为第三基准圆周L3。第三基准圆周L3的直径与第二 基准圆周L2的直径相同。
[0081 ]第三动力传递区域A3处于从第三基准圆周L3起齿根部6侧的范围内。而且,在侧剖 面中,第三动力传递区域A3是将多个圆弧连结的形状或单一的圆弧状(即,曲线状)。本实施 方式的第三动力传递区域A3与带齿部3的齿侧部7的一部分和齿根部6的一部分接触,但是 也可以仅与齿侧部7接触。第三动力传递区域A3的滑轮的径向(带厚度方向)的长度优选为 齿高H的10%以上且50%以下。
[0082]而且,在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侧的面 之间在第三基准圆周L3上的间隔(以下,称为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3为齿距的0.5%以下。也 可以不具有间隔D3(可以是齿距的0%)。而且,在驱动状态下,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 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最大值(以下,称为非动力传递侧 的齿隙)d3为齿距的10%以上且18%以下。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 方向的相反侧的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最大的位置相较于通过带齿部3的齿顶部的圆周更接 近第三基准圆周L3。
[0083]在本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滑轮驱动装置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效果 之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008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剖面中,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相对于滑轮的径向的 任一直线都为非对称。因此,在侧剖面中,与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相对于沿着滑轮的径 向的直线对称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大地确保驱动状态下的从动滑轮120的非动力传递侧的 齿隙d3。因此,能够防止在从动滑轮120的滑轮槽部121与带齿部3的带行驶方向的相反侧的 面之间砂与水的混合物等异物X被压固而滞留的情况,容易将异物X迅速地向外部排出。因 此,能够持续地抑制从动滑轮120处的带的跳跃的产生。
[0085]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只要是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86] 实施例
[0087]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0088] 〈实施例1>
[0089] 作为实施例1,使用了与图1~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有齿带驱动装 置同样的驱动滑轮、从动滑轮及有齿带。而且,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数为55,从动滑轮 的滑轮槽部的槽数为25,两者的槽数比为2.2。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由钢材形成。而且,驱动 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为3.45mm。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Hp)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 是,后述的实施例2及比较例2~8的驱动滑轮使用了与实施例1的驱动滑轮同样的装置。而 且,后述的实施例2及比较例2~8的从动滑轮的材质及滑轮槽的槽数与实施例1的从动滑轮 相同。
[0092] 实施例1的有齿带的规格如以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实施例2及比较例3~ 8的有齿带使用了与实施例1的有齿带同样的装置。
[0093] ?带宽:15mm
[0094] ?齿距:8mm
[0095] ?齿高(Hb) :3.4mm
[0096] ?节圆周长(节线上的长度):1200mm
[0097] ?齿数:150
[0098] ?橡胶状弹性体: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JISA硬度95
[0099] ?抗拉体:碳纤维、直径0.9mm
[0100] 实施例1的带行驶时的驱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为齿距的0.26%,非动力传 递侧的齿隙为齿距的4.52%。而且,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及非动力传 递侧的齿隙d相对于齿距的比例如表1所示。
[0101] 〈实施例2>
[0102] 作为实施例2的从动滑轮,使用了图7及图8所示的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动滑 轮。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Hp)如表1所示。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 D及非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相对于齿距的比例如表1所示。
[0103] 〈比较例1>
[0104] 作为比较例1,使用了与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40460号公报)中记载的驱动滑 轮、从动滑轮及有齿带同样的装置。图9(a)表示比较例1的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和有齿带的 局部放大剖视图。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数为55,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数为25,两者 的槽数比为2.2。驱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为3.65mm。从动滑轮的滑轮槽部的槽深(Hp)如 表1所示。
[0105] 比较例1的有齿带的抗拉体的材质、带齿部的齿高(Hb)、带齿部的形状与实施例1、 2及后述的比较例2~8的有齿带不同,但是其他的规格相同。在比较例1中,抗拉体的材质是 芳纶纤维,带齿部的齿高(Hb)为3.56_。如图9(a)所示,比较例1的有齿带的齿顶形成为剖 面圆弧状。
[0106] 比较例1的带行驶时的驱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为齿距的0.31%,非动力传 递侧的齿隙为齿距的3.49%。而且,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的动力传递侧的齿隙D及非动力传 递侧的齿隙d相对于齿距的比例如表1所示。在比较例1中,在带的移动时,从动滑轮的滑轮 槽部与有齿带的齿部的移动方向侧的面以剖面曲线状进行面接触。
[0107] 〈比较例2>
[0108] 图9(b)表示比较例2的带行驶时的从动滑轮和有齿带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比较例2 的有齿带的抗拉体由芳纶纤维构成,除了这一点以外,是与实施例1的有齿带相同的结构。 比较例2的从动滑轮的滑轮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