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8711639阅读:来源:国知局
该第二随动片同步引动部的b区到第四轴销的距离大于a区到第四轴销的距离;该第二随动片同步引动部的b区到第四轴销的距离大于c区到第四轴销的距离。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数主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随动关节组共同并合排列、枢接。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的第一关节片、第二关节片分别设有朝外的组合端和朝内的轴孔;主动关节组的连动器两端位置分别设有轴孔、连动部; 该扭力关节组的第一关节片、第二关节片分别设有朝外的组合端、朝内的轴孔和连接轴孔的缺口 ;扭力关节组的连动器两端位置分别设有轴孔、连动部和连接轴孔的缺口 ;该随动关节组的第一随动片、第二随动片分别设有朝外轴孔和朝内轴孔; 该主动关节组的第一关节片的朝内轴孔、第二关节片的朝内轴孔、扭力关节组的第一关节片的朝内轴孔、第二关节片的朝内轴孔,分别对准该第一随动片的朝外轴孔、第二随动片的朝外轴孔,以该第一轴销、第二轴销组合; 该主动关节组的连动器两端的轴孔、扭力关节组的连动器两端的轴孔分别对准第一随动片的朝内轴孔、第二随动片的朝内轴孔,以该第三轴销、第四轴销组合;以及 该第一随动片同步引动部的b区到第一随动片朝内轴孔的距离大于第一随动片同步引动部的a区到第一随动片朝内轴孔的距离; 该第二随动片同步引动部的b区到第二随动片朝内轴孔的距离大于第二随动片同步引动部的a区到第二随动片朝内轴孔的距离。
25.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副扭力关节组;该副扭力关节组具有至少第一副扭力器和第二副扭力器,该第一副扭力器和第二副扭力器设置在该主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至少其中之一的第一关节片、第二关节片之间; 该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分别设有两分开的朝外轴孔和朝内轴孔,该些轴孔分别枢接第一轴销、第二轴销、第三轴销、第四轴销; 该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至少在相对朝内端的位置设有彼此相衔接的同步引动部,该同步引动部使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形成同步运动; 该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还包括连接其朝外轴孔的朝外缺口和连接其朝内轴孔的朝内缺口,该缺口使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分别具有一弹性夹制力;以及该第一副扭力器的朝内缺口对应着该第二副扭力器的朝内缺口。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副扭力关节组;副扭力关节组具有至少第一副扭力器和第二副扭力器,该第一副扭力器和第二副扭力器设置在主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至少其中之一的第一关节片、第二关节片之间; 该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分别设有两分开的朝外轴孔和朝内轴孔,该些轴孔分别枢接第一轴销、第二轴销、第三轴销、第四轴销; 该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至少在相对朝内端的位置设有彼此相衔接的同步引动部,该同步引动部使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形成同步运动; 该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还包括连接其朝外轴孔的朝外缺口和连接其朝内轴孔的朝内缺口,该缺口使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分别具有一弹性夹制力;以及该第一副扭力器的朝内缺口对应着该第二副扭力器的朝内缺口。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该主动关节组的同步引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该主动关节组的同步引动部设置在主动关节组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主动关节组的连动器的连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该主动关节组的连动器的连动部设置在主动关节组连动器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扭力关节组的同步引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该扭力关节组的同步引动部设置在扭力关节组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扭力关节组的连动器的连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该扭力关节组的连动器的连动部设置在扭力关节组连动器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随动关节组第一随动片的同步引动部、第二随动片的同步引动部是至少设置在随动关节组的朝内轴孔外部位置的齿状物凸轮结构。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的同步引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该主动关节组的同步引动部设置在主动关节组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主动关节组的连动器的连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该主动关节组的连动器的连动部设置在主动关节组连动器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扭力关节组的同步引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该扭力关节组的同步引动部设置在扭力关节组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扭力关节组的连动器的连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该扭力关节组的连动器的连动部设置在扭力关节组连动器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随动关节组第一随动片的同步引动部、第二随动片的同步引动部是至少设置在随动关节组的朝内轴孔外部位置的齿状物凸轮结构;以及 该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的同步引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该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的同步引动部设置在副扭力关节组的轴孔外部位置。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的同步引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设置在主动关节组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主动关节组的连动器的连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设置在主动关节组连动器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扭力关节组的同步引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扭力关节组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扭力关节组的连动器的连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扭力关节组连动器的轴孔外部位置; 该随动关节组第一随动片、第二随动片的同步引动部是至少设置在随动关节组的朝内轴孔外部位置的齿状物凸轮结构;以及 第一副扭力器、第二副扭力器的同步引动部是齿状物、摩擦件、交叉同步牵引组件的其中之一,设置在副扭力关节组的轴孔外部位置。
30.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随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分别是复数个板片体结构,共同并合组合而成。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随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分别是复数个板片体结构,共同并合组合而成。
3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随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副扭力关节组分别是复数个板片体结构,共同并合组合而成。
33.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随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副扭力关节组分别是复数个板片体结构,共同并合组合而成。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随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分别是复数个板片体结构,共同并合组合而成。
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随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副扭力关节组分别是复数个板片体结构,共同并合组合而成。
36.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随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副扭力关节组分别是复数个板片体结构,共同并合组合而成。
3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该扭力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块;以及 该主动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该扭力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块。
3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扭力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块;以及 该主动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该扭力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块。
3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该扭力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块;以及 该主动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该扭力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块。
4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该扭力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块;以及 该主动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该扭力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块。
4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扭力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块;以及 该主动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该扭力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
4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该扭力关节组第一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一电子器物的一显示模块;以及 该主动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该扭力关节组第二关节片的组合端,组合在电子器物的一机体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节式转轴的扭力变动装置,应用关节组干涉量变化,改变转轴距离而产生扭力差的作用,包括主动关节组、随动关节组及/或副随动关节组、和扭力关节组的组合,主动关节组、扭力关节组分别设有两相对的关节片和衔接于其间的至少一连动器,共同组合有轴销;以及,组合有轴销的随动关节组及/或副随动关节组设于该主动关节组或扭力关节组两相对的关节片之间,包括至少两随动片及/或副随动片,两随动片及/或副随动片的相对端形成凸轮结构的同步引动部相互衔接,而形成连动和干涉量变化;使主动关节组和扭力关节组任一相对的关节片在具有扭力变化的作用下,以多个旋转中心自由旋转,形成开、合机制。
【IPC分类】F16C11-04
【公开号】CN204419838
【申请号】CN201420869438
【发明人】徐安赐, 戴伟翰, 林君翰
【申请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