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559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缓速器领域,涉及一种液力缓速器,尤其是一种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用户对行车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家相关法规的实施,整车匹配辅助制动为大势所趋,液力缓速器作为一种优秀的辅助制动系统市场前景广阔。液力缓速器通常由比例控制阀控制的压缩气体将油池壳里的工作油液压进缓速器工作腔,缓速器工作腔由缓速器转子、缓速器定子和缓速器工作腔壳体组成,缓速器工作时缓速器转子高速旋转带动工作油液甩到缓速器定子上,缓速器定子给缓速器转子一个与缓速器转子旋转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即制动力。工作油液在工作腔内形成涡流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油路通道经热交换器冷却后重新进入油池壳,从而液力缓速器可以持续制动工作。车辆行驶不需要缓速器工作时,缓速器转子仍高速旋转。目前通常缓速器工作油道和润滑油道为同一油道,缓速器不工作时,通过工作腔中的负压倒吸油池壳里的油气进行润滑,润滑效果不理想,易导致轴承早期磨损,缓速器失效。同时传统液力缓速器油池壳油液高度较高,缓速器工作和解除缓速器时容易喷油,缓速器制动力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该油路系统在传统并联缓速器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两条并行油路,主油路和润滑油路分别独立循环、独立散热,通过在油路上加带有节流孔和一定开启压力的单向阀,有效解决制动力不稳及排气口喷油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包括缓速器的工作腔、主热交换器、次热交换器以及油池壳;
[0006]缓速器工作时,工作腔中的工作油液发热后经第一主油道进入主热交换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油液经第二主油道进入油池壳,油池壳中的油液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下由连接在油池壳出油口和工作腔进油口之间的管道进入工作腔,完成工作油液的循环;
[0007]缓速器不工作时,工作腔经第二润滑油道倒吸次热交换器中的油液进行润滑,润滑发热后的油液经第一润滑油道进入次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完成润滑油液的循环。
[0008]所述工作腔包括缓速器壳体,以及设置在缓速器壳体内的缓速器转子、缓速器定子、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缓速器花键轴。
[0009]所述第一主油道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第二主油道上安装有带节流孔的第二单向阀;油池壳与工作腔进油口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带节流孔的第三单向阀;第二润滑油道连接在第三单向阀与工作腔进油口之间的管路上。
[0010]所述第一主油道、第二主油道、第一润滑油道以及第二润滑油道均采用O型圈密封。
[0011]所述油池壳上连接有用于提供压缩空气压力的压缩空气储气筒以及比例控制阀,比例控制阀上连接有控制器,比例控制器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控制指令,调整比例控制阀的开关及大小,使压缩空气储气筒中的压缩空气进入油池壳内,为主油液循环系统提供动力。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条并行油路,主油路和润滑油路分别独立循环、独立散热,能有效解决缓速器不工作时缓速器的润滑问题。通过在油路上加带有节流孔和一定开启压力的单向阀,有效解决制动力不稳及排气口喷油问题。
[001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工作腔和主热交换器14之间,设有带有一定开启压力的第一单向阀,以便获得较高且稳定的制动力。
[001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主热交换器和油池壳之间设有带节流孔的第二单向阀,可以使主热交换器中保存较多的油液,降低油池壳油面高度,避免解除缓速器时排气喷油。
[001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油池壳和工作腔之间,设有带节流孔的第三单向阀,能有效避免油池壳进气时压缩空气的冲击,使工作腔进油稳定,排除工作强空气时避免喷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为压缩空气储气筒;2为比例控制阀;3为缓速器工作腔壳体;4为缓速器转子;5为第一轴承;6为缓速器花键轴;7为第二轴承;8为缓速器定子;9为第一主油道;10为第一单向阀;11为第一润滑油道;12为第二润滑油道;13为次热交换器;14为主热交换器;15为第二主油道;16为第二单向阀;17为油池壳;18为第三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压缩空气储气筒1、比例控制阀2、缓速器工作腔壳体3、缓速器转子4、第一轴承5、缓速器花键轴6、第二轴承7、缓速器定子8、第一主油道9、第一单向阀10、第一润滑油道11、第二润滑油道12、次热交换器13、主热交换器14、第二主油道15、第二单向阀16、油池壳17、第三单向阀18等组成。
[0021]如图1所示,缓速器工作时工作油液通过主油路进行循环:控制器控制比例控制阀2打开,压缩空气储气筒I中的压缩空气进入油池壳17,在压缩空气压力下,油池壳17中的油液经过带节流孔的第三单向阀18进入由缓速器转子4、缓速器定子8、缓速器工作腔壳体3组成的工作腔,油液产生涡流发热后经过第一主油道9和带有一定开启压力的第一单向阀10进入主热交换器14,油液冷却后经过第二主油道15和带节流孔的第二单向阀16进入油池壳17,完成主油路循环。
[0022]如图1所示,缓速器不工作时通过润滑油路进行润滑循环:在负压作用下次热交换器13中的油液经过第二润滑油道12进入由缓速器转子4、缓速器定子8和缓速器工作腔壳体3组成的工作腔,油液润滑轴承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第一润滑油道11流回次热交换器13,完成润滑循环。
[0023]在主油路中,油池壳17和由缓速器转子4、缓速器定子8、缓速器工作腔壳体3组成的工作腔之间,设有带节流孔的第三单向阀18,能有效避免油池壳17进气时压缩空气的冲击,使工作腔进油稳定,排除工作腔空气时避免喷油。在主油路中,由缓速器转子4、缓速器定子8、缓速器工作腔壳体3组成的工作腔和主热交换器14之间,设有带有一定开启压力的第一单向阀10,以便获得较高且稳定的制动力。在主油路中,主热交换器14和油池壳17之间设有带节流孔的第二单向阀,可以使主热交换器14中保存较多的油液,降低油池壳油面高度,避免解除缓速器时排气喷油。
[0024]第一主油道9、第一润滑油道11、第二润滑油道12、第二主油道15均设在工作腔、油池壳17及次热交换器13、主热交换器14壳体腔道内。油道结合面采用O型圈密封。
[0025]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缓速器的工作腔、主热交换器(14)、次热交换器(13)以及油池壳(17); 缓速器工作时,工作腔中的工作油液发热后经第一主油道(9)进入主热交换器(14)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油液经第二主油道(15)进入油池壳(17),油池壳(17)中的油液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下由连接在油池壳(17)出油口和工作腔进油口之间的管道进入工作腔,完成工作油液的循环; 缓速器不工作时,工作腔经第二润滑油道(12)倒吸次热交换器(13)中的油液进行润滑,润滑发热后的油液经第一润滑油道(11)进入次热交换器(13)进行换热,完成润滑油液的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包括缓速器壳体(3),以及设置在缓速器壳体(3)内的缓速器转子(4)、缓速器定子(8)、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7)以及缓速器花键轴(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油道(9)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10);第二主油道(15)上安装有带节流孔的第二单向阀(16);油池壳(17)与工作腔进油口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带节流孔的第三单向阀(18);第二润滑油道(12)连接在第三单向阀(18)与工作腔进油口之间的管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油道(9)、第二主油道(15)、第一润滑油道(11)以及第二润滑油道(12)均采用O型圈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池壳(17)上连接有用于提供压缩空气压力的压缩空气储气筒(I)以及比例控制阀(2),比例控制阀(2)上连接有控制器,比例控制器⑵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控制指令,调整比例控制阀⑵的开关及大小,使压缩空气储气筒(I)中的压缩空气进入油池壳(17)内,为主油液循环系统提供动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联缓速器的油路系统,包括缓速器的工作腔、主热交换器、次热交换器以及油池壳;缓速器工作时,油池壳中的油液在压缩空气压力下进入工作腔,工作腔中的工作油液发热后经第一主油道进入主热交换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油液经第二主油道进入油池壳,完成工作油液的循环;缓速器不工作时,工作腔经第二润滑油道倒吸次热交换器中的油液进行润滑,润滑发热后的油液经第一润滑油道进入次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完成润滑油液的循环。主油路和润滑油路分别独立循环、独立散热,能有效解决缓速器不工作时缓速器的润滑问题。通过在油路上加带有节流孔和一定开启压力的单向阀,有效解决制动力不稳及排气口喷油问题。
【IPC分类】F16D57/02
【公开号】CN204647074
【申请号】CN201520111369
【发明人】肖殿东, 王伟健
【申请人】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