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51641阅读:来源:国知局
841,扭簧的一端位于缺口 841内,扭簧的另一端从容置空间伸出,当扳动手柄部84时,位于缺口 841内的扭簧会随之一起运动,而扭簧的另一端则被限位住,从而在扳动手柄部84时,弹簧9会被压紧,从而储存弹性势能。松开手柄部84时,弹簧9释放能量,带动扇形齿轮81反方向转动,通过各级齿轮的传递,将转动传动到输出轴6。
[0054]第一齿轮3包括第一大齿盘31、第一小齿盘32和第一连接轴33,第一大齿盘31和第一小齿盘32通过第一连接轴33连接。第二齿轮4包括第二大齿盘41、第二小齿盘42和第二连接轴43,第二大齿盘41和第二小齿盘42通过第二连接轴43连接,第一小齿盘32和第二大齿盘41啮合,第二小齿盘42和扇形齿轮81啮合。
[0055]摆动齿轮7包括第三大齿盘71、第三小齿盘72和第三连接轴73,第三大齿盘71和第三小齿盘72通过第三连接轴73连接,第三小齿盘72和第一大齿盘31啮合,释放能量时,第三大齿盘71和输出齿轮5啮合,储能时,第三大齿盘71则处于与输出齿轮5不啮合的位置。
[0056]面壳I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定位孔11,底壳2上设置有第二弧形定位孔21,第三连接轴73的一端嵌入第一弧形定位孔11内,第三连接轴73的另一端嵌入第二弧形定位孔21内,从而实现摆动齿轮7的摆动。第一弧形定位孔11和第一弧形定位孔21的设置可以限定第三连接轴73的运动范围和轨迹。
[0057]底壳2的部分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一侧壁22,第一侧壁22上设置有若干个向着面壳I方向延伸的固定柱23 ;面壳I的部分边缘向下延伸有第二侧壁12,第二侧壁12上设置有与固定柱23匹配的通孔13 ;底壳2和面壳I通过嵌入通孔13内的固定柱23连接。这种装配方式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装配和拆卸容易。
[0058]底壳2的未延伸出第一侧壁22的边缘区域形成有可供可扳动部件8扳动90°的第一区域24、供摆动齿轮7部分伸出的第二区域25、供输出齿轮5部分伸出的第三区域26和供扇形齿轮81部分伸出的第四区域27 ;第一侧壁22并不是连续的,而是被间隔开来了,以便于使部分齿轮伸出,减小整个齿轮箱的体积,而且便于散热,更为重要的是,第一区域24便于可扳动部件8的运动。
[0059]面壳I的未延伸出第二侧壁12的边缘区域形成与第一区域24对应设置的第五区域14、与第三区域26对应设置的第六区域15和供第一齿轮3部分伸出的第七区域16。第二侧壁12并不是连续的,而是被间隔开来了,以便于使部分齿轮伸出,减小整个齿轮箱的体积,而且便于散热,更为重要的是,第五区域14便于可扳动部件8的运动。
[0060]第一区域24和第四区域27之间的第一侧壁22上设置有一个可对弹簧9的一端起到限位作用的固定柱23。也就是说,扭簧的一端位于缺口 841内,另一端则被固定柱23限定,在扳动可扳动部件8时扭簧的另一端被固定住,扭簧的一端则跟随着可扳动部件8 一起运动,如此就使得扭簧被压紧。
[006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62]储能时,如图1、3、4和6所示,可扳动部件8的手柄部84处于与面壳I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位置,此时,弹簧9处于自由状态,用手顺时针扳动手柄部84,使手柄部84运动至与面壳I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位置上,如图2、5和7所示,此时,弹簧9会连带在一起被压紧,从而储存弹性势能。同时,扇形齿轮81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齿轮4,第二齿轮4带动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带动摆动齿轮7。由于摆动齿轮7的第三连接轴73可在第一弧形定位孔11和第一弧形定位孔21限定的区域内运动,此时,在齿轮力的作用下,摆动齿轮7的第三连接轴73的两端分别会摆动到底壳2上的21A位置和面壳I的IlA位置,此时,摆动齿轮7处于不与输出齿轮5啮合的位置,因此输出轴6不会转动。故在扳动齿轮上链的时候,齿轮箱的输出轴6不会转动。
[0063]释放能量时:当完全压紧弹簧9后松开手柄部84,弹簧9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扇形齿轮81逆时针转动,传动经过第二齿轮4、第一齿轮3后到达摆动齿轮7,在齿轮力的作用下,摆动齿轮7的第三连接轴73的两端分别会分别由底壳2上的21A位置和面壳I的IlA位置摆动到底壳2上的21B位置和面壳I的IlB位置,此时,摆动齿轮7处于与输出齿轮5啮合的位置,从而输出轴6转动,弹簧9释放能量完毕后,可扳动部件8的手柄部84又回复到与面壳I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位置处(如图1、3、4和6所示),实现复位。
[0064]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主权项】
1.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包括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壳的靠近所述面壳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输出齿轮、输出轴、摆动齿轮和可扳动部件,所述输出齿轮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可扳动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可扳动部件上设置有扇形齿轮,并且所述可扳动部件上还设置有弹簧; 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摆动齿轮啮合,在释放能量时,所述摆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扳动部件包括主体部、带有中心孔的固定轴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手柄部,所述扇形齿轮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并且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主体部,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可扳动部件通过穿过所述中心孔的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设置为扭簧,所述手柄部的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扭簧的一端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从所述容置空间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大齿盘、第一小齿盘和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大齿盘和所述第一小齿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二大齿盘、第二小齿盘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大齿盘和所述第二小齿盘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小齿盘和所述第二大齿盘啮合,所述第二小齿盘和所述扇形齿轮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齿轮包括第三大齿盘、第三小齿盘和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大齿盘和所述第三小齿盘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三小齿盘和所述第一大齿盘啮合,释放能量时,所述第三大齿盘和所述输出齿轮啮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定位孔,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第二弧形定位孔,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弧形定位孔内,所述第三连接轴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二弧形定位孔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部分边缘向上延伸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向着面壳方向延伸的固定柱; 所述面壳的部分边缘向下延伸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柱匹配的通孔; 所述底壳和所述面壳通过嵌入所述通孔内的固定柱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未延伸出第一侧壁的边缘区域形成有可供所述可扳动部件扳动90°的第一区域、供所述摆动齿轮部分伸出的第二区域、供所述输出齿轮部分伸出的第三区域和供所述扇形齿轮部分伸出的第四区域; 所述面壳的未延伸出第二侧壁的边缘区域形成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设置的第五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对应设置的第六区域和供所述第一齿轮部分伸出的第七区域。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之间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可对所述弹簧的一端起到限位作用的所述固定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扳动式储能的齿轮箱,包括面壳和底壳,底壳的靠近面壳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输出齿轮、输出轴、摆动齿轮和可扳动部件,输出齿轮套设于输出轴上,可扳动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壳上,可扳动部件上设置有扇形齿轮,并且可扳动部件上还设置有弹簧;扇形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与摆动齿轮啮合,在释放能量时,摆动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扳动式的上链,增加了上链形式的多样性,而且结构简单,比较省力;而且松开可扳动部件,还可以实现快速放链。
【IPC分类】F16H33/02
【公开号】CN204704350
【申请号】CN201520373315
【发明人】陈汉雄
【申请人】东莞力嘉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