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7655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管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管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流通着各种不同的管件,一种管件包括两个不同结构的面时,该种结构的管件的结构强度很低,而且该种管件的外沿面对内沿面作用力时,内沿面容易受力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结构强度大的新型管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新型管件,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及主件,且底座与主件贯通,主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外沿面及内沿面,外沿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凸弧段、凹弧段及配合段,凸弧段及凹弧段的截面呈弧形状,且凸弧段与凹弧段的弧形方向相反,凸弧段的弧度为25° -30°,凹弧段的弧度为30° -40°,配合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波浪段及第二波浪段,第一波浪段与第二波浪段之间通过平整段连接,其中,第一波浪段包括第一前弧段、第一中弧段及第一后弧段,第一前弧段与凸弧段连接,第一后弧段与平整段连接,第二波浪段包括第二前弧段、第二中弧段及第二后弧段,第二前弧段与平整段连接,第二后弧段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前弧段与第二前弧段的弧半径相等为2-4mm,第一中弧段与第一后弧段的弧半径相等为4-6mm,且第二中弧段与第二后弧段的弧半径相等为4_6mm ;
[0006]所述内沿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段、上斜段及下斜段,上斜段与下斜段通过转弯段连接,转弯段的截面呈弧形状,转弯段的弧度为25° -30°,上斜段与凹弧段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外沿面的结构强度,故设置凸弧段及凹弧段,且两者的弧形方向相反,使得凸弧段与凹弧段产生的内力方向相反,两者配合保证了外沿面不论受到那个方向的外力,凸弧段和凹弧段产生的内力使得其结构保持稳定。特别是当凸弧段的弧度为25° -30°,凹弧段的弧度为30° -40°时,凸弧段及凹弧段的抗压及抗撞击能力最佳,进而提高了外沿面的结构强度。
[0008]配合段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底座与主件的连接强度,保证底座在受外力撞击时,对主件的影响最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外沿面的结构强度及配合段自身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故配合段设有两段波浪段,第一波浪段和第二波浪段。
[0009]通过设置第一波浪段和第二波浪段,大大提高了配合段与内凹弧的连接强度及配合段与底座的连接强度。特别是第一前弧段与第二前弧段的弧半径相等为2-4mm时,第一前弧段后第二前弧段产生的内力效果最佳。第一中弧段设置提高了第一前弧段跟第一后弧段的连接强度;第二中弧段的设置提高了第二前弧段跟第二后弧段的连接强度,其中,第一中弧段和第二中弧段的弧半径相等,当第一中弧段或第二中弧段的弧半径为4-6mm时,第一中弧段或第二中弧段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最佳,保证了第一波浪段及第二波浪段在受外力时,结构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变形。
[0010]内沿面起到了支撑外沿面的作用,故通过设置转弯段,当转弯段的弧度为25° -30°时,内沿面的抗压能力最佳,当外沿面对内沿面对压力越大时,转弯段产生的内力也就越大,保证了内沿面受力不变形。而且在内沿面与外沿面之间设置有加强板,在提高两者连接强度的前提,更加保证了内沿面对外沿面的支撑能力。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弧段与直段通过适配段连接,适配段包括与直段连接的半圆段及与凸弧段连接的平行段,平行段与直段平行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适配段的设置是为连接外沿面与内沿面,特别是设置的半圆段,大大提高了外沿面跟内沿面的连接强度,及内沿面的抗压能力。由于半圆段呈半圆形,该在受力时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来抵消外沿面对内沿面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5]—种新型管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1及主件2,且底座1与主件2贯通,主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外沿面4及内沿面3,外沿面4包括依次连接的凸弧段4a、凹弧段4b及配合段4c,凸弧段4a及凹弧段4b的截面呈弧形状,且凸弧段4a与凹弧段4b的弧形方向相反,凸弧段4a的弧度为25° -30°,凹弧段4b的弧度为30° -40°,配合段4c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波浪段41及第二波浪段43,第一波浪段41与第二波浪段43之间通过平整段42连接,其中,第一波浪段41包括第一前弧段41a、第一中弧段41b及第一后弧段41c,第一前弧段41a与凸弧段4a连接,第一后弧段41c与平整段42连接,第二波浪段43包括第二前弧段43a、第二中弧段43b及第二后弧段43c,第二前弧段43a与平整段42连接,第二后弧段43c与底座1连接,所述第一前弧段41a与第二前弧段43a的弧半径相等为2_4mm,第一中弧段41b与第一后弧段41c的弧半径相等为4-6mm,且第二中弧段43b与第二后弧段43c的弧半径相等为4-6mm ;
[0016]所述内沿面3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段31、上斜段32及下斜段33,上斜段32与下斜段33通过转弯段34连接,转弯段34的截面呈弧形状,转弯段34的弧度为25° -30°,上斜段32与凹弧段4b之间通过加强板6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外沿面4的结构强度,故设置凸弧段4a及凹弧段4b,且两者的弧形方向相反,使得凸弧段4a与凹弧段4b产生的内力方向相反,两者配合保证了外沿面4不论受到那个方向的外力,凸弧段4a和凹弧段4b产生的内力使得其结构保持稳定。特别是当凸弧段4a的弧度为25° -30°,凹弧段4b的弧度为30° -40°时,凸弧段4a及凹弧段4b的抗压及抗撞击能力最佳,进而提高了外沿面4的结构强度。
[0018]配合段4c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底座1与主件2的连接强度,保证底座1在受外力撞击时,对主件2的影响最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外沿面4的结构强度及配合段4c自身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故配合段4c设有两段波浪段,第一波浪段41和第二波浪段43。
[0019]通过设置第一波浪段41和第二波浪段43,大大提高了配合段4c与内凹弧的连接强度及配合段4c与底座1的连接强度。特别是第一前弧段41a与第二前弧段43a的弧半径相等为2-4mm时,第一前弧段41a后第二前弧段43a产生的内力效果最佳。第一中弧段41b设置提高了第一前弧段41a跟第一后弧段41c的连接强度;第二中弧段43b的设置提高了第二前弧段43a跟第二后弧段43c的连接强度,其中,第一中弧段41b和第二中弧段43b的弧半径相等,当第一中弧段41b或第二中弧段43b的弧半径为4-6mm时,第一中弧段41b或第二中弧段43b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最佳,保证了第一波浪段41及第二波浪段43在受外力时,结构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变形。
[0020]内沿面3起到了支撑外沿面4的作用,故通过设置转弯段34,当转弯段34的弧度为25° -30°时,内沿面3的抗压能力最佳,当外沿面4对内沿面3对压力越大时,转弯段34产生的内力也就越大,保证了内沿面3受力不变形。而且在内沿面3与外沿面4之间设置有加强板6,在提高两者连接强度的前提,更加保证了内沿面3对外沿面4的支撑能力。
[00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弧段4a与直段31通过适配段5连接,适配段5包括与直段31连接的半圆段51及与凸弧段4a连接的平行段52,平行段52与直段31平行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适配段5的设置是为连接外沿面4与内沿面3,特别是设置的半圆段51,大大提高了外沿面4跟内沿面3的连接强度,及内沿面3的抗压能力。由于半圆段51呈半圆形,该在受力时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来抵消外沿面4对内沿面3的压力。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管件,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及主件,且底座与主件贯通,主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外沿面及内沿面,外沿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凸弧段、凹弧段及配合段,凸弧段及凹弧段的截面呈弧形状,且凸弧段与凹弧段的弧形方向相反,凸弧段的弧度为25° -30°,凹弧段的弧度为30° -40°,配合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波浪段及第二波浪段,第一波浪段与第二波浪段之间通过平整段连接,其中,第一波浪段包括第一前弧段、第一中弧段及第一后弧段,第一前弧段与凸弧段连接,第一后弧段与平整段连接,第二波浪段包括第二前弧段、第二中弧段及第二后弧段,第二前弧段与平整段连接,第二后弧段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前弧段与第二前弧段的弧半径相等为2-4mm,第一中弧段与第一后弧段的弧半径相等为4-6mm,且第二中弧段与第二后弧段的弧半径相等为4_6mm ; 所述内沿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段、上斜段及下斜段,上斜段与下斜段通过转弯段连接,转弯段的截面呈弧形状,转弯段的弧度为25° -30°,上斜段与凹弧段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管件,其特征是:所述凸弧段与直段通过适配段连接,适配段包括与直段连接的半圆段及与凸弧段连接的平行段,平行段与直段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管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及主件,且底座与主件贯通,主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外沿面及内沿面,外沿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凸弧段、凹弧段及配合段,凸弧段及凹弧段的截面呈弧形状,且凸弧段与凹弧段的弧形方向相反,凸弧段的弧度为25°-30°,凹弧段的弧度为30°-40°,配合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波浪段及第二波浪段,第一波浪段与第二波浪段之间通过平整段连接,内沿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段、上斜段及下斜段,上斜段与下斜段通过转弯段连接,转弯段的截面呈弧形状,转弯段的弧度为25°-30°,上斜段与凹弧段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结构强度大。
【IPC分类】F16S3/00
【公开号】CN204986360
【申请号】CN201520583082
【发明人】徐海龙, 卢丽君
【申请人】临海市华鸿制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