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8409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支架。
【背景技术】
[0002]当在支架上设置的元器件运作时,会产生有一定频率的震动,这些震动容易产生噪首等不利影响。
[0003]为了减少上述震动,目前往往会在对用于固定栗的安装支架上设置减震装置。传统的减震装置参见图1,包括支架本体1,在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0,在通孔10上设置有减震垫以用于吸收设置在支架上的元器件的震动,为了使得减震垫能够套设于支架本体1的通孔内且保证减震垫可拆卸,所述减震垫具有如下结构,包括减震垫本体2,在该减震垫本体2的上设置有环形槽20,环形槽20位于所述减震垫本体2位于底部的位置。上述结构具有如下缺陷:由于环形槽20位于减震垫本体2底部位置,这导致减震垫本体2底部很容易断裂,此外该种形式的减震垫本体2在安装于通孔10内时也十分不方便。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案参见附图2至附图3,包括支架本体3,将通孔30设置在支架本体3的侧壁,从而使得通孔30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缺口,减震垫本体4可以通过滑移的方式直接设置于通孔30内,因此减震垫本体4上的环形槽40可以设置在位于减震垫本体4中间位置,这使得其强度得到保证。但是上述结构依旧存在问题,具体的:在减震垫本体4受到水平方向较大力的时候,容易从通孔与外界连通的缺口处脱出,此外通孔30与外界连通的缺口处位置较为尖锐,容易划伤操作工人。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支架。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减震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减震垫片,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减震垫片的通孔,在所述减震垫片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配合的环形槽,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连通一开口。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四个拐角位置。
[000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减震垫片在安装时,首先将其置于开口内,然后从开口沿着导向槽滑入(或拨入)通孔中,以最终实现减震垫片的固定,由于减震垫片通过导向槽滑入通孔内,所以其环形凹槽位置不必设置在减震垫片的底部位置,因此减震垫片的强度得以保证,并且由于通孔不对外连通,因此在受到水平方向较大外力时也不会脱出,此外由于没有尖锐部位外露,因此不会增加操作工人在组装支架时被划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背景技术】中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背景技术】中另一结构形式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与图2中支架本体配合的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4至图5,一种减震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和减震垫片2,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减震垫片2的通孔3,在所述减震垫片2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3配合的环形槽20,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3连通的导向槽4,所述导向槽4连通一开口 5。
[0015]所述通孔3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四个拐角位置。
[0016]本实用新型减震垫片在安装时,首先将其置于支架本体1的开口 5内,然后从开口5沿着导向槽4滑入(或拨入)通孔3中,以最终实现减震垫片的固定,由于减震垫片通过导向槽滑入通孔内,所以其环形凹槽位置不必设置在减震垫片的底部位置,因此减震垫片的强度得以保证,并且由于通孔不对外连通,因此在受到水平方向较大外力时也不会脱出,此外由于没有尖锐部位外露,因此不会增加操作工人在组装支架时划伤的风险。
【主权项】
1.一种减震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和减震垫片(2 ),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减震垫片(2 )的通孔(3 ),在所述减震垫片(2 )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3 )配合的环形槽(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3)连通的导向槽(4),所述导向槽(4 )连通一开口( 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四个拐角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减震垫片,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减震垫片的通孔,在所述减震垫片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配合的环形槽,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连通一开口。本实用新型由于减震垫片通过导向槽滑入通孔内,所以其环形凹槽位置不必设置在减震垫片的底部位置,因此减震垫片的强度得以保证,并且由于通孔不对外连通,因此在受到水平方向较大外力时也不会脱出,此外由于没有尖锐部位外露,因此不会增加操作工人在组装支架时被划伤的风险。
【IPC分类】F16F15/04
【公开号】CN205078691
【申请号】CN201520708629
【发明人】卢连苗, 卢勃, 杨军民
【申请人】宁波强生电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