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充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749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减震器充气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标自动化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减震器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充气式减震器与传统减震器相比,有着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噪声小的优点,而且充气式减震器内部采用气体减震,与传统的储油缸减震器相比,解决了油液浮华的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但是充气式减震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向减震器内充入氮气,其充气过程较为复杂,增加生产成本。现有生产厂家采用人工生产,生产效率低,由于减震器内氮气气压较高,给充气带来很大困难,而且高压氮气在充气时,需要严格保证减震器与气针连接后再进行充气,不然会发生严重的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减震器充气机。具体设计方案为:

一种减震器充气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底端安装有基座,所述机箱的后侧安装有电控箱,所述机箱的前端安装有上料组件、密封组件、充气组件,所述基座上还安装有支架,所述上料组件、密封组件、充气组件由上向下依次安装于机箱的前端,所述支架、密封组件、充气组件上安装有传感器组,所述充气组件上安装有消音组件,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快速作业开关、感光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所述感光传感器、快速作业开关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气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密封组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充气组件上。

所述电控箱与所述机箱铆合连接,所述电控箱通过数据线连接有主控制箱、辅控制箱,所述主控制箱安装于所述机箱的左侧前端,所 述辅控制箱位于所述机箱的右侧前端,所述主控制箱的底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辅控制箱的底端通过三角铁与所述机箱固定连接,用于所述电控箱与主控制箱、辅控制箱埋于所述机箱内。

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基板,所述上料基板与所述机箱的前端螺栓连接,所述机箱内部底端安装有上料电机、上料架,所述上料电机的前端安装有上料螺杆,所述上料架上安装有上料丝杠,所述上料螺杆水平放置,所述上料丝杠竖直放置,所述上料螺杆与上料丝杠之间通过上料连接件连接,所述上料连接件为环形结构,所述上料连接件套于所述上料丝杠上,所述上料连接件的外环上设有锯齿,所述上料连接件与所述上料螺杆啮合连接,所述上料连接件的内环与所述上料丝杠键连接,所述上料丝杠的底端安装有上料支架,所述上料支架与所述上料丝杠螺纹连接,所述上料支架由后向前依次贯穿所述机箱、上料基板,所述上料支架的前端安装有减震器固定块,所述减震器固定块为竖直放置的柱形结构,所述上料基板为矩形环状结构,所述感光传感器位于所述上料基板的前端上部。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托架,所述密封托架的上端安装有密封盒、密封气缸固定架,所述密封气缸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密封气缸固定架呈左右分布,所述密封盒位于两个密封气缸固定架之间,所述两个密封气缸固定架上均安装有密封气缸,所述密封气缸贯穿所述密封气缸固定架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密封块分别与两个密封气缸连接,所述两个密封块的内部形成密封腔,所述气压传感器位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密封块的顶端安装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为两个弧形结构的金属片闭合形成的环形盘状结构。

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基板,所述充气基板上安装有充气电机、充气丝杠、充气导杆、气针限位夹,所述充气电机固定于所述充气丝杠的顶端,所述充气电机与所述充气丝杠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充气丝杠、充气导杆均为竖直放置,所述充气导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充气导杆呈左右分布,所述充气丝杠位于两个充气导杆之间,所述 充气丝杠通过丝杠固定轴承固定于所述充气基板的前端,所述充气导杆的前端安装有气针支架,所述气针支架通过滑套与所述充气导杆滑动连接,所述气针支架可以沿所述充气导杆的轴向方向滑动,所述气针支架通过螺母套与所述充气丝杠螺纹连接连接,所述螺母套套于所述充气丝杠上,所述气针支架上安装有气针,所述气针由上到下贯穿所述气针限位夹并嵌入所述密封组件中,所述消音组件包裹于所述气针的外侧,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气针与所述气针支架的连接处。

所述支架的水平截面呈“n”形结构,所述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充气组件的前端、所述机箱的内侧均安装有束线槽,所述束线槽均为径向截面呈“L”形结构的金属条。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减震器充气机,其有益效果是:

实现充气式减震器的氮气自动化充气,确保充气时减震器与气针的连接,避免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器充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料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基座;3、电控箱;31、主控制箱;32、辅控制箱;33、三角铁;4、上料组件;41、上料基板;42、上料电机;43、上料螺杆;44、上料丝杠;45、上料连接件;46、减震器固定块;47、上料支架;48、上料架;5、密封组件;51、密封托架;52、密封盒;53、密封气缸固定架;54、密封气缸;55、密封块;56、限位盘;6、充气 组件;61、充气基板;62、充气电机;63、充气丝杠;64、充气导杆;65、丝杠固定轴承;66、联轴器;67、气针支架;68、滑套;69、气针;610、气针限位夹;7、支架;71、束线槽;81、快速作业开关;82、感光传感器;83、气压传感器;84、压力传感器;9、消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器充气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减震器充气机,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的底端安装有基座2,所述机箱1的后侧安装有电控箱3,所述机箱1的前端安装有上料组件4、密封组件5、充气组件6,所述基座2上还安装有支架7,所述上料组件4、密封组件5、充气组件6由上向下依次安装于机箱1的前端,所述支架7、密封组件5、充气组件6上安装有传感器组,所述充气组件6上安装有消音组件9,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快速作业开关81、感光传感器82、气压传感器83、压力传感器84,所述感光传感器82、快速作业开关81位于所述支架7上,所述气压传感器83安装于所述密封组件5中,所述压力传感器84位于所述充气组件6上。

所述电控箱3与所述机箱1铆合连接,所述电控箱3通过数据线连接有主控制箱31、辅控制箱32,所述主控制箱31安装于所述机箱1的左侧前端,所述辅控制箱32位于所述机箱1的右侧前端,所述主控制箱31的底端与所述支架7固定连接,所述辅控制箱32的底端通过三角铁33与所述机箱1固定连接,用于所述电控箱3与主控制箱31、辅控制箱32埋于所述机箱1内。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料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图7所示,所述上料组件4包括上料基板41,所述上料基板41与所述机箱1的前端螺栓连接,所述机箱1内部底端安装有上料电机42、上料架48,所述上料电机42的前端安装有上料螺杆43,所述上料架48上安装有上料丝杠44,所 述上料螺杆43水平放置,所述上料丝杠44竖直放置,所述上料螺杆43与上料丝杠44之间通过上料连接件45连接,所述上料连接件45为环形结构,所述上料连接件45套于所述上料丝杠44上,所述上料连接件45的外环上设有锯齿,所述上料连接件45与所述上料螺杆43啮合连接,所述上料连接件45的内环与所述上料丝杠44键连接,所述上料丝杠44的底端安装有上料支架47,所述上料支架47与所述上料丝杠44螺纹连接,所述上料支架47由后向前依次贯穿所述机箱1、上料基板41,所述上料支架47的前端安装有减震器固定块46,所述减震器固定块46为竖直放置的柱形结构,所述上料基板41为矩形环状结构,所述感光传感器82位于所述上料基板41的前端上部。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所述密封组件5包括密封托架51,所述密封托架51的上端安装有密封盒52、密封气缸固定架53,所述密封气缸固定架5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密封气缸固定架53呈左右分布,所述密封盒52位于两个密封气缸固定架53之间,所述两个密封气缸固定架53上均安装有密封气缸54,所述密封气缸54贯穿所述密封气缸固定架53连接有密封块55,所述密封块5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密封块55分别与两个密封气缸54连接,所述两个密封块55的内部形成密封腔,所述气压传感器83位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密封块55的顶端安装有限位盘56,所述限位盘56为两个弧形结构的金属片闭合形成的环形盘状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所述充气组件6包括充气基板61,所述充气基板61上安装有充气电机62、充气丝杠63、充气导杆64、气针限位夹610,所述充气电机62固定于所述充气丝杠63的顶端,所述充气电机62与所述充气丝杠63通过联轴器66连接,所述充气丝杠63、充气导杆64均为竖直放置,所述充气导杆6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充气导杆64呈左右分布,所述充气丝杠 63位于两个充气导杆64之间,所述充气丝杠63通过丝杠固定轴承65固定于所述充气基板61的前端,所述充气导杆64的前端安装有气针支架67,所述气针支架67通过滑套68与所述充气导杆64滑动连接,所述气针支架67可以沿所述充气导杆64的轴向方向滑动,所述气针支架67通过螺母套与所述充气丝杠63螺纹连接连接,所述螺母套套于所述充气丝杠63上,所述气针支架67上安装有气针69,所述气针69由上到下贯穿所述气针限位夹610并嵌入所述密封组件5中,所述消音组件9包裹于所述气针69的外侧,所述压力传感器84位于所述气针69与所述气针支架67的连接处。

所述支架7的水平截面呈“n”形结构,所述支架7的左右两侧、所述充气组件6的前端、所述机箱1的内侧均安装有束线槽71,所述束线槽71均为径向截面呈“L”形结构的金属条。

所述主控制箱31用于对各个电机和气缸等驱动组件的控制,而辅控制箱32则是负责对及其的工作进行设置和调整,由于辅控制箱32与主控制箱31之间的连接线较多,所以需要较近安装,但是不便于操作,所述辅控制箱32在设置完成后,并不需要重复设置,所以通过单一连接线,将辅控制箱32与快速作业开关81连接,而所述快速作业开关81可以安装在便于使用的位置,提高生产效率。

安装时,需要配备氮气储气罐,并通过导气管将氮气储气罐与所述气针69对接,可以连接高压氮气储气罐,或者在连接氮气储气罐与气针69的导气管中安装增压泵,一边提供足够气压的氮气。

生产时,通过所述减震器固定块46将减震器进行固定,然后启动上料电机42,所述上料电机42依次通过上料螺杆43、上料连接件45、上料丝杠44传动,使所述减震器固定块46托举减震器向上移动,使所述减震器的充气口进入所述密封腔内。

上述过程中,所述感光传感器82位于所述上料基板41的前端上部,当减震器的充气口进入所述密封腔内时,所述感光传感器82会被减震器遮挡,确保减震器位置正常。

减震器的充气口进入所述密封腔内后,所述密封气缸54推动所述密封块55移动,当左右两个密封块55闭合后,所述密封块55、减震器的顶部、限位盘56形成上端开口的盒装结构。

所述密封块55闭合后,启动充气电机62,所述充气电机62带动充气丝杠63转动,从而使所述气针支架67沿所述充气导杆64向下移动,所述气针69依次贯穿所述气针限位夹610、限位盘56,并与减震器的充气口对接。

上述过程中,减震器的充气口与气针69对接的过程中,气针69向下运动,对接完成后,所述减震器的充气口会对气针69有一个向上的推力,所述压力传感器84对推力进行检测,确保气针69与减震器的充气口完全对接。

完成对接后,通过气针69向减震器中进行充气。

上述过程中,氮气出气时,会有较大的噪声,所述消音组件9可以减小噪声。

上述过程中,如果所述压力传感器84、感光传感器82都判断失误,而减震器没有与气针69完全对接,此时如果开始充气,氮气就会泄漏到密封腔中,由于气针69下移后密封腔为封闭结构,所以虽然会有部分氮气泄漏,但是第一可以明显减缓泄漏速度,第二可以使所述密封腔内的气压增加,所述压力传感器83会感应到压力变化,通过报警避免生产事故。

充气完成后,所述充气电机62带动气针69复位,所述密封气缸54带动密封块55复位,所述上料电机42带动减震器下移,完成充气作业。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