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66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总成、第一气瓶总成、第二气瓶总成、第三气瓶总成、自增压系统、汽化器、缓冲罐、加液面板总成、变送器、紧固带以及各连接管路及线束等;

框架总成包括框架、多个鞍座,其中,框架采用各类不同形状的高强度钢材焊接/栓接固定而成;鞍座固定在框架上,可与紧固带配合固定气瓶总成;

第一气瓶总成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下部,包括第一气瓶、第一进液单向阀、第一增压截止阀、第一经济调节阀、第一排空截止阀、第一主安全阀、第一副安全阀、第一气瓶径向压力表、第一出液截止阀、第一过流阀、第一真空塞等保证该LNG系统正常使用所需的各主要阀、表类元器件;

第二气瓶总成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中部,包括第二气瓶、第二进液单向阀、第二增压截止阀、第二经济调节阀、第二排空截止阀、第二主安全阀、第二副安全阀、第二气瓶压力表截止阀、第二出液截止阀、第二过流阀、第二真空塞等保证该LNG系统正常使用所需的各主要阀、表类元器件;

第三气瓶总成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上部,包括第三气瓶、第三进液单向阀、第三增压截止阀、第三经济调节阀、第三排空截止阀、第三主安全阀、第三副安全阀、第三气瓶压力表截止阀、第三出液截止阀、第三过流阀、第三真空塞等保证该LNG系统正常使用所需的各主要阀、表类元器件;

第一气瓶、第二气瓶、第三气瓶分别置于鞍座与紧固带之间,鞍座与紧固带配合,对第一气瓶、第二气瓶、第三气瓶进行固定;

自增压系统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下部,主体位于第一气瓶总成的正下方,自增压系统包括:增压调压阀、自增压盘管、自增压进液管、自增压回气管以及自增压管路安全阀,当发动机采用第一/第二/第三气瓶供液时,为了防止供气压力过低,同时开启第一/第二/第三气瓶的增压截止阀与排空截止阀,增压调压阀可根据气瓶内压力自适应控制自增压系统的启闭,自增压盘管盘旋、固定在框架总成底部,自增压系统的两端由自增压进液管和自增压回气管通过三通接头及管路与第一气瓶总成/第二气瓶总成/第三气瓶总成连接形成闭环;但当第一/第二/第三自增压截止阀开启,而第一/第二/第三排空截止阀关闭时,自增压管路容易因为气化作用而导致压力过大,此时,若管路压力大于管路安全阀开启压力,管路安全阀开启,从而保护自增压管路不受破坏;

汽化器固定安装于框架总成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前下部,汽化器的进气口通过三通接头与第一、第二及第三出液管连接,汽化器的出气口与缓冲罐的进气口连接,汽化器的进、回水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冷却循环水的出、回水口连接,发动机冷却循环水为汽化器实现LNG的汽化提供所需的热量;

缓冲罐固定安装于框架总成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后下部,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连接,实现对发动机的供气;

加液面板总成包括:加液面板、回气口、管路压力表以及加液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面板总成安装在框架总成的车辆行驶方向的右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的下鞍座设有多个预留孔,自增压盘管从预留孔中通过以增大盘管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送器:第一变送器、第二变送器、第三变送器分别与第一气瓶总成、第二气瓶总成、第三气瓶总成连接,将第一气瓶总成、第二气瓶总成、第三气瓶总成传输的各信号进行转换,并输送至驾驶室仪表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采用各类不同形状的高强度钢材焊接/栓接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的外侧还可通过螺栓连接增加外蒙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为可拆卸式,采用螺栓连接在框架上,可根据LNG气瓶总成直径的大小进行更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的下部焊有副梁,在各角部焊有各类加强筋以增加其承重强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其特征在于,管路压力表安装在加液面板上所述的第一气瓶径向压力表安装在第一气瓶右端部,第二气瓶轴向压力表及第三气瓶轴向压力表通过连接支架集中安装在行驶方向右侧框架立柱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