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田用卸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92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田用卸车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田采出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田用卸车系统。



背景技术:

气田采出水处理由于水量较少,一般在集气站通过设置采出水罐,采取定期拉运的方式,集中后统一处理。拉运来的采出水在进入处理厂之前进入卸车系统进行处理,卸车系统主要作用是卸车、储存拉运来的采出水,也启到采出水处理系统的前端缓冲调节作用,然后用泵提升至采出水处理厂,卸车系统存在采出水罐车卸车不彻底,污泥泵抽吸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气田采出水罐车卸车不彻底以及污泥泵抽吸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气田用卸车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气田用卸车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卸车区、净化区以及卸车池,所述卸车区内设置有多个低于地面的卸车坡,用于停放拉运罐车,所述净化区内设置有多个封闭的净化箱,每个净化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净化箱内设有竖直放置的挡管,所述挡管底端通过弯管连接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于净化箱顶部,且进水口上设置有滤网,所述出水口设于净化箱侧边下部,所述卸车池内设有集水坑,其余区域为集泥区,所述出水口底部通过管线连接于卸车池侧边,且管线出口通至集泥区,所述集水坑位于卸车池侧边,集水坑上连接有提升泵,集水坑周围设置有围堰,所述集泥区的低洼处设置有集泥坑,集泥坑上连接有污泥泵。

所述卸车坡坡顶处设置挡板,靠近卸车坡坡底处设置挡车墩,且卸车坡底部还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通过管线连接至卸车池。

所述卸车坡上还设置有汽车接地设备。

所述卸车区还包括围挡和遮雨棚,所述围挡设置于卸车坡周围,遮雨棚设置于卸车坡上方。

所述净化箱的顶部都采用可拆卸的盖板。

所述集泥区内装有潜污搅拌机。

所述卸车池底部还接有热水伴热管线。

所述卸车池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气田用卸车系统通过滤网过滤净化,去除毛、织物类等杂质,减少进入净化箱的污泥,同时根据杂质情况,调节挡管高度将污泥挡在挡管外侧,以及固液的粗分离减少进入卸车池内的污泥,进一步进入卸车池内的采出水经过自沉降且通过围堰的阻挡得到较澄清的采出水,减少污水提升泵检修的次数解决了气田采出水罐车卸车不彻底的问题,而且卸车池内的污泥通过搅拌解决污泥泵抽吸困难的问题,减少工人的工作强度,避免人工清理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清淤方便、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气田用卸车系统通过在卸车坡坡顶处设置挡板,减缓拉运罐车进入卸车坡的速度,同时下雨时,阻挡雨水进入卸车坡内,坡底处设置挡车墩,拉运罐车进入卸车坡,当车后轮碰到挡车墩时即可停车,拉运罐车倾斜停放,有利于采出水卸干净,挡车墩可以避免拉运罐车在卸车过程中移动,挡车墩距离卸车区围墙距离为1.8~2.2m,避免拉运罐车尾部碰到墙上,卸车坡底部还设置有排水沟,卸车时采出水有少量滴漏,通过排水沟收集,同时也可及时排出下雨时流进卸车破的雨水,排水沟通过管线连接至卸车池,避免产生浪费和污染。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气田用卸车系统通过在卸车坡上设置汽车接地设备,用于拉运罐车拉运和停放过程中的静电泄放,保证安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气田用卸车系统通过在卸车坡周围设置围挡,在卸车坡上方设置遮雨棚,避免下雨时节雨水进入卸车坡,影响卸车进行和安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气田用卸车系统通过在净化箱的顶部采用可拆卸的盖板,便于清理净化箱内部的污泥杂质,同时,也方便卸下净化箱的出水口上部的挡管,使污泥杂质通过出水口排出。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气田用卸车系统通过在集泥区内装有潜污搅拌机,定期开启充分搅拌卸车池内淤泥,避免卸车池内污泥结块难以清理,并影响采出水收集。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气田用卸车系统通过在卸车池3底部接有热水伴热管线,当冬季容易结冻时,将热水接至卸车池3内的热水伴热管线,保证冬季污泥泵运行正常。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气田用卸车系统中的卸车池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避免采出水过多不够用以及卸车池出问题影响卸车进行。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田用卸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净化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卸车区;2、净化区;3、卸车池;4、卸车坡;5、净化箱;6、进水口;7、出水口;8、挡管;9、集水坑;10、集泥区;11、围堰;12、集泥坑;13、提升泵;14、污泥泵;15、挡板;16、挡车墩;17、围挡;18、潜污搅拌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克服气田采出水罐车卸车不彻底以及污泥泵抽吸困难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气田用卸车系统,卸车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卸车区1、净化区2以及卸车池3,所述卸车区1内设置有多个低于地面的卸车坡4,用于停放拉运罐车,卸车坡1坡度为3~5%,长度为14~16m,拉运罐车倾斜停放,有利于采出水卸干净,所述净化区2内设置有多个净化箱5,净化箱5宽度500~800mm,深度1200~1500mm,每个净化箱5上设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7,如图2所示,净化箱5内设有竖直放置的挡管8,所述挡管8底端通过弯管连接于出水口7,所述进水口6设于净化箱5顶部,且进水口6上设置有滤网,所述出水口7设于净化箱5侧边下部,所述卸车池3内设有集水坑9,其余区域为集泥区10,所述出水口7底部通过管线连接于卸车池3侧边,且管线出口通至集泥区10,所述集水坑9位于卸车池3侧边,集水坑9上连接有提升泵13,集水坑9周围设置有围堰11,所述集泥区10的低洼处设置有集泥坑12,集泥坑12上连接有污泥泵14,污泥泵14选用工业转子泵。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气田用卸车系统的卸车工艺如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拉运罐车进入卸车区1内,停在卸车坡4上,车尾位于卸车坡4坡底;

步骤2)将拉运罐车的出水管线连接至净化箱顶部的进水口6,打开出水阀,拉运罐车内的采出水从进水口6上进入净化箱5,并且通过进水口6上的滤网进行过滤净化,卸车完毕,关闭出水阀,取出出水管线;

步骤3)调节好出水口7上部的挡管8高度,出水口7通过管线输送采出水至卸车池3内的集泥区10,输送过程中通过水流向上、固体及悬浮物杂质向下的自行分离实现固液的粗分离;

步骤4)经过粗分离的采出水进入集泥区10,且自动流向集水坑9,在流动过程中固体及悬浮物杂质沉积在池底,且由于集水坑9周围设置有围堰11,进一步阻挡固体及悬浮物杂质进入集水坑9,最后,集水坑9内得到较澄清的采出水,并通过提升泵13输出;

步骤5)同时,进入卸车池3内的采出水中的固体及悬浮物杂质向集泥坑12沉积,定期开启潜污搅拌机搅拌,同时通过污泥泵14将固体及悬浮物杂质排出,清理卸车池3。

进一步的,为了加快卸车,所述卸车区1内能同时停放多个拉运罐车,每个拉运罐车单独对应一个净化箱5卸采出水,或者多个拉运罐对应一个净化箱5,提高卸车效率,同时多个净化箱5同时向一个卸车池3输采出水至卸车池3装满再换下一个备用卸车池3。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气田用卸车系统通过滤网过滤净化,去除毛、织物类等杂质,减少进入净化箱的污泥杂质,同时根据污泥杂质情况,调节挡管高度将污泥杂质挡在挡管外侧,以及固液的粗分离减少进入卸车池内的污泥杂质,进一步进入卸车池内的采出水经过自沉降且通过围堰的阻挡得到较澄清的采出水,减少污水提升泵检修的次数解决了气田采出水罐车卸车不彻底的问题,而且卸车池内的污泥杂质通过搅拌解决污泥泵抽吸困难的问题,减少工人的工作强度,避免人工清理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清淤方便、安全可靠。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气田用卸车系统,所述卸车坡4坡顶处设置挡板15,减缓拉运罐车进入卸车坡4的速度,同时下雨时,阻挡雨水进入卸车坡4内,靠近坡底处设置挡车墩16,高度300-500mm,拉运罐车进入卸车坡4,当车后轮碰到挡车墩16时即可停车,拉运罐车倾斜停放,有利于采出水卸干净,挡车墩16可以避免拉运罐车在卸车过程中移动,挡车墩16距离卸车区1围墙距离为1.8~2.2m,避免拉运罐车尾部碰到墙上,卸车坡4底部还设置有排水沟,卸车时采出水有少量滴漏,通过排水沟收集,同时也可及时排出下雨时流进卸车破的雨水,排水沟通过管线连接至卸车池3,避免产生浪费和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卸车坡4上还设置有汽车接地设备,用于拉运罐车拉运和停放过程中的静电泄放,保证安全,汽车接地设备为公知设备,这里不详细说明。

为了避免下雨时节雨水进入卸车坡4,影响卸车进行和安全,所述卸车区1还包括围挡17和遮雨棚,所述围挡17设置于卸车坡1周围,遮雨棚设置于卸车坡4上方。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气田用卸车系统,所述净化箱2的顶部都采用可拆卸的盖板,便于清理净化箱2内部的污泥杂质,同时,也便于卸下净化箱2的出水口7上部的挡管8,使污泥杂质通过出水口7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集泥区7内装有潜污搅拌机18,定期开启充分搅拌卸车池内淤泥,避免卸车池内污泥结块难以清理,并影响采出水收集。

所述卸车池3底部还接有热水伴热管线,当冬季容易结冻时,将热水接至卸车池3内的热水伴热管线,保证冬季污泥泵运行正常。

所述卸车池3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避免采出水过多不够用以及卸车池出问题影响卸车进行。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