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车鹤管快速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9644阅读:20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槽车鹤管快速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槽车鹤管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槽车鹤管快速接头组件。应用于铁路槽车下卸鹤管,特别是接卸原油等重油作业的鹤管。



背景技术:

公知的槽车接卸重油作业是通过快速接头将下卸鹤管与槽车下卸口相连后打开槽车中心阀进行自流卸油作业的,快速接头一般采用的是球面挤压式结构的铝质快速接头。目前槽车鹤管快速接头采用的球面挤压式结构,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磨损、开裂等故障,导致密封圈使用寿命较短,漏油现象较为严重,需频繁更换配件。且下卸鹤管快速接头前端没有设计堵头,在无原油接卸作业时下卸鹤管为敞口状态,汇油管线及鹤管内油气挥发直接泄漏到大气中,尤其夏季挥发更为严重,不仅油品损耗较大造成效益流失,且污染环境,给作业区带来安全隐患,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和目前提倡的降低损耗、清洁生产理念。

经查找文献,在槽车鹤管快速接头的相关报道中,有相关快速接头结构及连接方式技术的研究。中国专利201661799U提出的“一种用于原油卸车的铝快速接头”主要由快接公头、快接母头组成。所述铝铸造的快接公头与快接母头通过把手扣接;快接母头一端设置有与快接公头连接的腔形密封槽,腔形密封槽外设有两个通过销轴铰接的凸出弧形把手,每个把手上设置有卡紧快接公头凹穴的凸端。该专利产品结构简单、对接方便、不产生火花、生产成本低。但是由于该铝质快速接头凸端使用过程中磨损、铜把手与连接处开裂、铜把手损坏等问题造成连接不严,导致漏油现象比较严重,密封圈更换频繁,配件费用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槽车鹤管快速接头,消除了非作业状态下汇油管线及下卸鹤管内挥发油气逸出污染环境着火爆炸的安全隐患问题,实现快速联接紧密配合消除介质泄漏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快捷方便、使用寿命较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槽车鹤管快速接头组件包括鹤管接头、鹤管堵头、下卸接头,在所述鹤管接头与下卸接头之间、鹤管接头与鹤管堵头之间设置有凹槽凸台渐变窄宽联接配合结构及锥面密封配合结构,卸车工作状态下,所述鹤管接头与鹤管前端波纹管相连,所述下卸接头与槽车下卸口相连,通过设置在鹤管接头上的渐变窄凹环槽与设置在下卸接头上的渐变宽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紧密相连;未卸车非工作状态下,鹤管接头与鹤管前端波纹管相连,鹤管堵头与鹤管接头相连,通过设置在鹤管接头上的渐变窄凹环槽与设置在鹤管堵头上的渐变宽堵头旋转凸台套紧密相连。

上述鹤管接头主要由鹤管接头本体、凹环槽、旋转环、联接管、密封圈、固定环组成,所述的鹤管接头本体为环形,其下部为旋转环,内壁为凹环槽,形状由宽渐变窄,所述的鹤管接头把手固定在鹤管接头本体的外壁上,所述的联接管通过固定环与鹤管接头本体连接,在凹环槽内固定环上方设有密封圈,在联接管上连接有密封垫、联接管的下部外壁上设有连接外丝。

上述下卸接头主要由下卸接头本体、下卸接头把手、联接内丝、下卸接头密封垫、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锥面组成,所述下卸接头本体的内径下部窄、上部宽,所述下卸接头把手固定在下卸接头本体的外壁上,在下卸接头本体的上部内壁上设有联接内丝,并在联接内丝下方设有下卸接头密封垫,在下卸接头的下端连接有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该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的下方为锥面,所述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的形状由窄渐变宽。

上述鹤管堵头主要由鹤管堵头本体、堵头把手、盲盖、密封锥面、堵头旋转凸台套组成,所述鹤管堵头本体的上端面设有盲盖,所述的堵头把手连接在鹤管堵头本体的外壁上,在所述鹤管堵头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堵头旋转凸台套,该堵头旋转凸台套的形状由窄渐变宽,堵头旋转凸台套的下方为密封锥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槽车鹤管快速接头组件包括下卸接头、鹤管接头及鹤管堵头,其中:下卸接头为与槽车下卸口相连部件、鹤管接头为与卸油栈台的下卸鹤管相连部件、鹤管堵头为非卸车状态下与下卸鹤管鹤管接头的相连部件。由于下卸接头与鹤管接头为凸台凹槽连接配合结构,主要通过下卸接头的渐变宽凸台旋转进入鹤管接头活动端的凹槽使得下卸接头的锥面与鹤管接头的密封垫紧密连接,通过旋转力度与幅度来调整相连紧密度,由此,有效消除非作业状态下汇油管线及下卸鹤管内挥发油气逸出污染环境着火爆炸的安全隐患。设置的三道密封,即二道平面密封分别设置在鹤管接头与波纹管之间、下卸接头与槽车下卸口之间,一道锥面密封设置在鹤管接头与下卸接头之间,实现快速联接紧密配合消除介质泄漏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旋转连接结构不会出现因接头磨损或开裂等出现连接不紧造成漏油或接头脱落等问题。在经常拆装的鹤管接头与下卸接头之间将下卸接头连接处设计为锥面,对该处密封点由平面密封改为锥面密封,当密封磨损时,仅需安装时旋转角度大一些就可继续使用,不仅提高了密封圈使用寿命,且消除了因密封圈稍有磨损造成的介质泄漏、密封垫较易磨损且厚度不好调整等问题,同时设计的防爆快速堵头,可防止汇油管线及下卸鹤管内油气逸出。具有结构简单独特、操作快捷方便、减少作业时间、提高使用寿命等优点,避免卸车过程油品泄漏,减少油品损耗,消除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满足安全环保和清洁作业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鹤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卸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鹤管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联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非工作状态联接示意图。

图中:1、鹤管接头,2、鹤管堵头,3、下卸接头,4、凹环槽,5、鹤管接头把手,6、旋转环,7、联接管,8、鹤管接头密封圈,9、密封垫,10、固定环,11、堵头把手,12、盲盖,13、密封锥面,14、堵头旋转凸台套,15、下卸接头把手,16、联接内丝,17、下卸接头密封垫,18、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19、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本实施例所述的槽车鹤管快速接头组件主要包括鹤管接头1、鹤管堵头2和下卸接头3。

如图1-2所示:所述的鹤管接头1主要由鹤管接头本体、鹤管接头把手5、凹环槽4、旋转环6、联接管7、密封圈8、密封垫9、固定环10组成,所述的鹤管接头本体为环形,其下部为旋转环6,内壁为凹环槽4,形状由宽渐变窄,所述的鹤管接头把手5固定在鹤管接头本体的外壁上,所述的联接管7通过固定环10与环形接头连接,即固定环10的上端位于凹环槽4内并与其活动连接、下端与联接管7焊接固定,在固定环10位于凹环槽4内的内环上设置有密封圈8,所述联接管7的下部外壁上设有连接外丝,在联接管7上连接有密封垫9。

如图3-4所示:下卸接头3主要由下卸接头本体、下卸接头把手15、联接内丝16、下卸接头密封垫17、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18、锥面19组成,所述下卸接头本体的内径下部窄、上部宽,所述下卸接头把手15固定在下卸接头本体的外壁上,在下卸接头本体的上部内壁上设有联接内丝16,并在联接内丝下方设有下卸接头密封垫17,实现下卸接头与槽车下卸口间密封,在下卸接头的下端连接有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18,该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18的下方为锥面19,其与所述鹤管接头1所设密封圈8配合,实现锥面密封,所述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18的形状与鹤管接头1的凹环槽4相反,形状由窄渐变宽。

如图5-6所示:鹤管堵头2主要由鹤管堵头本体、堵头把手11、盲盖12、密封锥面13、堵头旋转凸台套14组成,鹤管堵头本体的上端面设有盲盖12,所述的堵头把手11连接在鹤管堵头本体的外壁上,在所述鹤管堵头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堵头旋转凸台套14,该堵头旋转凸台套14的形状与所述鹤管接头1所设凹环槽4形状相反,由窄渐变宽,堵头旋转凸台套14的下方为密封锥面13,该密封锥面13与所述鹤管接头1所设密封圈8配合,实现锥面密封。

如图7-8所示:使用时,在鹤管卸车前联接快速接头时,通过所设联接管7与下卸鹤管前端内丝相连,密封圈9起到密封介质作用。旋转下卸接头把手15使下卸接头3 的联接内丝16与槽车下卸口外丝相连。移动安装好鹤管接头1的下卸鹤管至安装好下卸接头3的槽车下卸口处,将鹤管接头1对准下卸接头3后旋转鹤管接头把手5使下卸接头3上的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18旋转进入鹤管接头1的凹环槽4中逐渐压紧,通过密封圈8使鹤管接头1与下卸接头3的密封锥面13紧密相连,起到密封鹤管接头1与下卸接头3之间介质的作用。当卸完槽车介质后,反方向旋转鹤管接头把手5使下卸接头3的下卸接头旋转凸台套18逐渐退出鹤管接头1的凹环槽4,使下卸接头3从槽车下卸口退出复位。

本实施例在没有卸车作业时,通过鹤管接头1所设联接管7与下卸鹤管前端内丝相连,密封圈9起到密封介质作用。通过鹤管堵头2所设密封锥面13与鹤管接头1相连,密封圈8起到密封介质作用。通过鹤管堵头2上的堵头把手11将堵头旋转凸台套14旋转进入鹤管接头1的凹环槽4中逐渐压紧,通过通过密封圈8使鹤管接头1与鹤管堵头2锥面紧密相连,鹤管堵头2所设盲盖12起到密封挥发油气及介质作用,密封圈8起到密封鹤管接头1与鹤管堵头2间介质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