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及其输出轴位置的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65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伺服系统的输出轴位置的读取装置,所述伺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出轴上均设置有绝对编码器,所述绝对编码器能够获取相应的输出轴转过的圈数,所述读取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圈数获取模块,所述圈数获取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所述圈数获取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轴一一对应,所述圈数获取模块的各个输入端分别与相应的输出轴上的绝对编码器的输出端相连,以读取相应的所述输出轴转过的圈数;

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能够在接收到主控装置发出的读取指令后,控制所述圈数读取模块获取所述读取命令所要求获取的输出轴转过的圈数,并且所述单片机能够将获取到的圈数通过串口发送至所述主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数获取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接插头连接器和多个差分线接收器,每个所述绝对编码器对应一个所述接插头连接器,每个所述差分线接收器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接插头连接器,

所述接插头连接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所述接插头连接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绝对编码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接插头连接器的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绝对编码器的控制端相连,所述接插头连接器的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绝对编码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所述接插头连接器的第三接口用于与所述绝对编码器的输出端负极相连;

所述差分线接收器包括至少一组有用端口,每组有用端口对应一个所述接插头连接器,每组有用端口都包括所述差分线接收器的输出端、所述差分线接收器的第一接口、所述差分线接收器的第二接口和所述差分线接收器的使能控制端,在每组所述有用端口中:所述差分线接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差分线接收器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绝对编码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所述差分线接收器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绝对编码器的输出端负极相连,所述差分线接收器的使能控制端与所述单片机的使能信号输出端相连,当所述差分线接收器的使能控制端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能够输出圈数信息,在控制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输出高阻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系统包括多个输出轴,每个所述差分线接收器与两个接插头连接器相连;

所述单片机能够根据所述读取命令向所述读取命令所要求获取的输出轴的绝对编码器的控制端以及相应的所述差分线接收器中相对应的使能控制端均置1,并将其余输出轴的绝对编码器的控制端以及其余的使能控制端均置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系统包括六个输出轴。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能够在接收到所述读取命令之前将各个输出轴的绝对编码器的控制端以及所有的差分线接收器的所有使能控制端均置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能够在接收到命令后判断该命令是否为所述读取命令,当所述单片机判定接收到的命令为所述读取命令时,根据所述读取命令读取相应的输出轴转过的圈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能够在接收到所述主控装置的读取命令之后、发送所述控制信号之前,将待读取的输出轴的绝对编码器的控制端置0,并延时预定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能够在接收到圈数信息之后验证该圈数信息是否正确,当所述单片机验证所述圈数信息正确后将所述圈数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装置,当所述单片机验证所述圈数信息错误时,重新获取所述读取命令。

9.一种伺服系统,所述伺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输出轴和主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系统还包括所述输出轴的位置的读取装置,各个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绝对编码器,所述读取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读取装置,主控装置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单片机通信的串口,所述主控装置能够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输出轴的绝对位置:

Pa=Cn×Pn+PB

其中,Pa为当前绝对位置;

Cn为输出轴转过的圈数;

Pn为输出轴旋转一周输出的脉冲数;

PB为当前增量脉冲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系统还包括为所述串口供电的转换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