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电磁控制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885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电磁控制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路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测试方面的动力电池电磁控制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百分之七十六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超导、蓄电池、制氢等方式储存。太阳能是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进行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及水力发电。但是,由于固定的电能有大量的多余电量,就要采用电能迁移,如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都离不开动力蓄电池,动力蓄电池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大功率动力电池,在生产和使用前都要检测它的各项技术指标,如:带载电压,电流,HA等,由于动力电池体积大,又重,测试极为不方便,传统的大功率动力电池每次测试都要花很长时间安装,拆卸。本发明主要解决这一测试工装的技术瓶颈。然而,传统电源测试装置是花费大量的人工来操作,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同时,测试时,给操作人员带来极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具有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节能环保以及操作方便的动力电池电磁控制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电磁控制测试装置,其包括动力电池主体,所述的动力电池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动力电池单体的电磁控制测试装置;所述的电磁控制测试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动力电池主体上面的两根支撑柱,安装在两根支撑柱上的固定挡板,安装在固定挡板下面的用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的正检测电极,负检测电极,安装在固定挡板上端的电磁机构以及设置电磁机构内部的用于实现正负电压切换的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

依据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端的外套筒,安装在外套筒内部的弹簧,安装在弹簧上端的电磁线圈,设置于电磁线圈内部的电磁铁,安装在弹簧及电磁线圈内部的电磁顶针。

依据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是由永磁、电磁以及线圈组合而成。

依据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上还设置有第二正检测电极,第二负检测电极。

依据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正检测电极,负检测电极分别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连接,第二正检测电极,第二负检测电极分别与控制电压电源连接;检测时,设置于动力电池主体的第二正检测电极,第二负检测电极处输入一个正向电极,所述的电磁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力,该电磁力驱使整个电磁机构下压移动,此时,所述正检测电极,负检测电极分别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形成一个电路回路,对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完成检测动作;若设置于动力电池主体的第二正检测电极,第二负检测电极处输入一个反向电极,所述的电磁线圈断电后,电磁力消失,在弹簧本身弹力作用下,所述的电磁机构复位到原来位置处,所述正检测电极,负检测电极分别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所成电路回路被断开。

依据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包括驱动芯片IC,开关QM1,开关QM2,开关QM3,开关QM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Driv1接口,Driv2接口,Driv3接口,Driv4接口;开关QM1,开关QM2,开关QM3以及开关QM4均可以包括控制端以及开关控制通路的两端;开关QM1,开关QM2,开关QM3以及开关QM4依次为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场效应管;开关QM1的一端分别与电源以及开关QM2的一端相耦合,开关QM1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QM3的一端和电磁铁的一端耦合,开关QM3的另一端接地;开关QM2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QM4的一端和电磁铁的另一端耦合,开关QM4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电阻R1与Driv1接口相耦合,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电源以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谐振电路的一端以及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电阻R2与Driv2接口相耦合,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谐振电路的另一端以及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电阻R3与Driv3接口相耦合,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流电阻R4与Driv4接口相耦合,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电感L1以及与电感L1并联耦合的电容C5;电感L1的一端以及电容C5的一端均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耦合;电感L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5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耦合,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阻R6的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耦合,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耦合,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阻R8的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耦合,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容器C3的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容C4的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源端VDD通过容C6接地;连接于电阻R5一端的A端点和连接于电阻R5一端的B端点,分别与磁力线圈连接一起。

本申请有益技术效果为:因所述的动力电池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动力电池单体的电磁控制测试装置;所述的电磁控制测试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动力电池主体上面的两根支撑柱,安装在两根支撑柱上的固定挡板,安装在固定挡板下面的用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的正检测电极,负检测电极,安装在固定挡板上端的电磁机构以及设置电磁机构内部的用于实现正负电压切换的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使用时,利用所述的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的断开或关闭,控制电磁控制测试装置上下移动,驱使电池控制测试装置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形成检测电路回路,当测试时由检测电路回路的断开或关闭,由永磁、电磁及弹簧组成高效节能的磁保持电磁电路实现完成对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的电源的动作,完成测试工作过程,代替了现有技术现有大功率动力电池检测方式,从而达到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节能环保的目的。检测时只需要控制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的断开或关闭即可,从而达到操作方便。另外,避免现有技术中在生产和使用前都要检测它的各项技术指标,如:带载电压,电流,HA等。由于动力电池体积大,质量重,测试极为不方便,传统的大功率动力电池每次测试都要花很长时间安装,拆卸。本发明技术中的测试工作效率能够实现批量的自动化检测,提高工作效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电磁控制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驱动芯片IC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电池电磁控制测试装置,其包括动力电池主体1,电磁控制测试装置。

所述的电磁控制测试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动力电池主体1上面的两根支撑柱2,安装在两根支撑柱2上的固定挡板3,安装在固定挡板3下面的用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的正检测电极4,负检测电极5,安装在固定挡板3上端的电磁机构以及设置电磁机构内部的用于实现正负电压切换的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所述的电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杆2上端的外套筒10,安装在外套筒10内部的弹簧6,安装在弹簧6上端的电磁线圈7,设置于电磁线圈7内部的电磁铁,安装在弹簧6及电磁线圈7内部的电磁顶针。所述动力电池1上还设置有第二正检测电极8,第二负检测电极9。所述电磁线圈7是由永磁、电磁以及线圈组合而成。

所述的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包括驱动芯片IC,开关QM1,开关QM2,开关QM3,开关QM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Driv1接口,Driv2接口,Driv3接口,Driv4接口;开关QM1,开关QM2,开关QM3以及开关QM4均可以包括控制端以及开关控制通路的两端;开关QM1,开关QM2,开关QM3以及开关QM4依次为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场效应管;开关QM1的一端分别与电源以及开关QM2的一端相耦合,开关QM1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QM3的一端和电磁铁的一端耦合,开关QM3的另一端接地;开关QM2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QM4的一端和电磁铁的另一端耦合,开关QM4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电阻R1与Driv1接口相耦合,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电源以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谐振电路的一端以及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电阻R2与Driv2接口相耦合,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谐振电路的另一端以及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电阻R3与Driv3接口相耦合,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流电阻R4与Driv4接口相耦合,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电感L1以及与电感L1并联耦合的电容C5;电感L1的一端以及电容C5的一端均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耦合;电感L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5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耦合,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阻R6的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耦合,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耦合,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阻R8的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耦合,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容器C3的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容C4的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耦合,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耦合;电源端VDD通过容C6接地;连接于电阻R5一端的A端点和连接于电阻R5一端的B端点,分别与磁力线圈连接一起。

所述正检测电极4,负检测电极5分别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连接,第二正检测电极8,第二负检测电极9分别与控制电压电源连接。检测时,设置于动力电池主体1的第二正检测电极8,第二负检测电极9处输入一个正向电极,所述的电磁线圈7通电后产生电磁力,该电磁力驱使整个电磁机构下压移动,此时,所述正检测电极4,负检测电极5分别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形成一个电路回路,对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完成检测动作;若设置于动力电池主体1的第二正检测电极8,第二负检测电极9处输入一个反向电极,所述的电磁线圈7断电后,电磁力消失,在弹簧6本身弹力作用下,所述的电磁机构复位到原来位置处,所述正检测电极4,负检测电极5分别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所成电路回路被断开。

综上所述,因所述的动力电池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动力电池单体的电磁控制测试装置;所述的电磁控制测试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动力电池主体1上面的两根支撑柱2,安装在两根支撑柱2上的固定挡板3,安装在固定挡板3下面的用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的正检测电极4,负检测电极5,安装在固定挡板3上端的电磁机构以及设置电磁机构内部的用于实现正负电压切换的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使用时,利用所述的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的断开或关闭,控制电磁控制测试装置上下移动,驱使电池控制测试装置与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形成检测电路回路,当测试时由检测电路回路的断开或关闭,由永磁、电磁及弹簧组成高效节能的磁保持电磁电路实现完成对被检测动力电池单体的电源的动作,完成测试工作过程,代替了现有技术现有大功率动力电池检测方式,从而达到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节能环保的目的。检测时只需要控制驱动电磁铁磁保持开关电路的断开或关闭即可,从而达到操作方便。另外,避免现有技术中在生产和使用前都要检测它的各项技术指标,如:带载电压,电流,HA等。由于动力电池体积大,质量重,测试极为不方便,传统的大功率动力电池每次测试都要花很长时间安装,拆卸。本发明技术中的测试工作效率能够实现批量的自动化检测,提高工作效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