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983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木板的测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木板测厚装置采用人工测量和激光测量装置。人工测量不能实现在线测量,更不能实现根据所测数据进行自动传送到服务器以达到自动调整压机开度的功能,激光测量虽然可以达到在线测量,但是由于生产线粉尘比较多,激光头很容易粘上粉尘影响测量精度,再加上木板在输送过程中上下抖动厉害,激光测量误差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既可在线测量,又不受粉尘及抖动影响的测厚装置。本发明包括上下各一套的测厚探头、PLC信号采集系统、上位机监控系统、旋转编码器和支架,所述的测厚探头包括轴承主轴、滑块、气动装置、磁栅尺传感器和导轨,轴承主轴和磁栅尺传感器安装在滑块上面,滑块安装在导轨上面,气动装置在气压作用下带动滑块在导轨上面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轴承主轴上下移动,确保主轴在测量时能接触到木板表面,保证测量精度;磁栅尺传感器连接PLC信号采集系统, PLC信号采集系统根据磁栅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计算出被测量物的厚度;PLC信号采集系统与上位机监控系统连接,用于显示PLC信号采集系统所计算出的板的厚度并对历史数据进行存储;旋转编码器固定安装在支架上,通过检测被测物的运行速度,可检测被测物是否进入测厚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还包括压紧机构,测量时压紧被测量物,避免被测量物输送过程中抖动。

所述的PLC信号采集系统包括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计数器模块,主要用于采集磁栅尺传感器的测量信号以及控制测量部件的张开及闭合,以达到代替人工手动测量的动作。

所述的气动装置由一个动力气缸和上下两个缓冲气缸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解决了国内人造板不能在线检测木板厚度的难题,由于在人造板生产线,板厚度是板规格的重要指标,木板厚度不稳定会严重影响板的质量,并造成参差不齐,加大砂光板面的砂光机的砂光难度,以及造成砂带的严重消耗,通过本发明的在线检测,时时把测量数据传送给压机服务器,及时调整压机开度,保证木板厚度的稳定性,从而大大提高木板的质量。

2、传统的木板测厚装置一般采用光栅尺,光栅尺的读数头和尺身通过导轨连接在一起,读数头运动时很容易与导轨磨擦造成磨损,并且光栅尺的读数头与尺身要求的间隙为1mm,对机械安装平行度要求极高,运行一段时间很容易出现故障。本发明使用磁栅尺传感器,磁栅尺传感器的读数头和尺身为非接触式,而且读数头与尺身要求的间隙为2mm,大大减小机械装配的难度,并且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长久而造成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测厚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厚探头,2、轴承主轴,3、滑块,4、气动装置,5、磁栅尺传感器,6、导轨,7、被测量物,8、压紧机构,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测厚装置包括上下各一套的测厚探头1、PLC信号采集系统、上位机监控系统、旋转编码器和支架9,测厚探头1包括轴承主轴2、滑块3、气动装置4、磁栅尺传感器5和导轨6,轴承主轴2和磁栅尺传感器5安装在滑块3上面,气动装置4在气压作用下,带动滑块3在导轨6上面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轴承主轴2和测厚探头1上下移动,确保轴承主轴2在测量时能接触到被测量物7表面,保证测量精度;磁栅尺传感器5连接PLC信号采集系统, PLC信号采集系统根据磁栅尺传感器5采集的数据计算出被测量物7的厚度;PLC信号采集系统与上位机监控系统连接,用于显示PLC信号采集系统所计算出的板的厚度并对历史数据进行存储;旋转编码器固定安装在支架9上,通过检测被测量物7的运行速度,可检测被测量物7是否进入测厚装置;被测量物7上面设有压紧机构8,测量时压紧被测量物7,避免被测量7物输送过程中抖动。

所述的PLC信号采集系统包括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计数器模块,主要用于采集磁栅尺传感器5的测量信号以及控制测量部件的张开及闭合,以达到代替人工手动测量的动作。

所述的气动装置4由一个动力气缸和上下两个缓冲气缸组成。

整个装置开始运行时,在被测量物7还没输送过来时,上下测厚探头1在气动装置4的作用下进行闭合,这时磁栅尺传感器5数据清零,也就是以上下测厚探头1闭合时为0点,然后上下轴承主轴2张开,当被测量物7过来时,上下测厚探头1闭合,各自紧压被测量物7上下表面,此时上下测厚探头1中磁栅尺传感器5各自的读数与0点所各自对应的数据的差值的和就是被测量物7的实测厚度,从而实现测量出厚度的目的。

测量木板一个点的厚度需要上下两个测厚探头1,一张木板的常规宽度为1.22米,一般测量三个点,即左中右三个点的厚度,需要上下共六个测厚探头1,气动装置4六套;也可以根据需要多点测量。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