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043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旋转编码器也称轴编码器,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检测元件。旋转编码器是集光机电于一体的速度位移传感器,旋转编码器轴带动光栅盘旋转,经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被光栅盘狭缝切割成断续光线,并被接收元件接收产生初始信号,该信号经后继电路处理后,输出脉冲或代码信号。旋转编码器通过转换,它可将机械运动中的角位移、角速度等机械量转化成相应的电脉冲以数字量输出。

现有的轴式旋转编码器一般为底座式固定,旋转编码器按照安装方式包括实心轴旋转编码器和轴套型旋转编码器,实心轴旋转编码器一般通过法兰盘、柔性联轴器、轴承座、万向轴、齿轮条、皮带轮等连接编码轴和机械轴,从而测定机械轴的角位移、角速度等机械量;轴套型旋转编码器一般通过连接轴、连杆等连接编码轴和机械轴。

但是,轴式旋转编码器安装时,编码器轴与机械轴要求同轴心安装,如果安装时同轴度不精确,会引起编码器轴和机械轴之间的偏差,容易造成编码器轴跳动,进而造成编码器轴的损坏,影响测量精度。编码器轴和机械轴的同轴心安装对操作人员的找正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对一般操作人员显得较为困难。

因此,如何方便旋转编码器轴和机械轴的安装,且不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找正技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旋转编码器轴和机械轴找正安装困难,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找正技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座、中间滑块和底座,其中:

所述中间滑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和底座之间;

所述固定座的底端设置第一滑动件,所述中间滑块的顶端设置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相匹配,且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所述中间滑块;

所述中间滑块的底端设置第三滑动件,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第四滑动件,所述第三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相匹配,且所述中间滑块通过所述第三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滑动连接所述底座。

优选的,上述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所述第一滑动件的轴线和所述第三滑动件的轴线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滑动件的轴线和所述第三滑动件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上述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所述第一滑动件为导向键,所述第二滑动件为导向槽。

优选的,上述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所述导向键为T型键,且所述导向槽为T型槽。

优选的,上述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所述第三滑动件为导向杆,所述第四滑动件为导向孔,且所述导向杆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

优选的,上述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所述固定座上设置若干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

优选的,上述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所述固定座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中心与所述通孔的中心距离均相等。

优选的,上述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

优选的,上述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若干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对称分布于所述底座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座、中间滑块和底座,其中中间滑块设置在固定座和底座之间;固定座的底端设置第一滑动件,中间滑块的顶端设置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相匹配,且固定座通过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中间滑块;中间滑块的底端设置第三滑动件,底座的顶端设置第四滑动件,第三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相匹配,且中间滑块通过第三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滑动连接底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和调节轴式旋转编码器,工作过程中,轴式旋转编码器带动固定座相对于中间滑块滑动、中间滑块相对于底座滑动,通过滑动调节轴式旋转编码器的位置,从而保证轴式旋转编码器的精确安装,提高测量精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中间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固定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中间滑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底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图8符号表示:1-固定座,11-通孔,12-第一螺纹孔,13-第一滑动件,2-中间滑块,21-第二滑动件,22-第三滑动件,3-底座,31-第四滑动件,32-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记靠近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连接端的一端为顶端,另一端为底端。

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的基本结构,其主要包括固定座1、中间滑块2和底座3,其中:

固定座1用于固定连接轴式旋转编码器,底座3用于固定在机械设备上,中间滑块2设置于固定座1和底座3之间,且中间滑块2分别与固定座1和底座3活动连接。

固定座1的底端设置第一滑动件13,中间滑块2的顶端设置第二滑动件21,第一滑动件13和第二滑动件21相配合,且可发生相对移动,如此固定座1通过第一滑动件13和第二滑动件21滑动连接中间滑块2。

中间滑块2的底端设置第三滑动件22,底座3的顶端设置第四滑动件31,第三滑动件22和第四滑动件31相配合,且可发生相对移动,如此中间滑块2通过第三滑动件22和第四滑动件31滑动连接底座3。

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安装过程,先将底座3固定连接在机械设备上,再将中间滑块2通过第三滑动件22和第四滑动件31活动连接到底座3上,再将固定座1通过第一滑动件13和第二滑动件21活动连接到中间滑块2上,最后将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连接到固定座1上。工作时,轴式旋转编码器旋转带动固定座1相对于中间滑块2滑动,中间滑块2相对于底座3滑动,通过滑动来调节轴式旋转编码器的位置。

参见图2,该图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1的基本结构,固定座1可方便轴式旋转编码器的安装固定。

为方便固定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座1上设置若干第一螺纹孔12,第一螺纹孔12均匀分布在固定座1上。轴式旋转编码器和固定座1通过螺纹连接,且为防止轴式旋转编码器安装后旋转,影响测量精度,第一螺纹孔1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如此可限制6个方向的自由度,保证轴式旋转编码器与固定座1之间的稳固性。应当指出,轴式旋转编码器与固定座1的固定连接并不限制于螺纹连接,如卡接、销接等,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方便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轴与机械轴之间的固定连接,固定座1的中心位置设置圆形通孔11,以供旋转编码器的轴穿过该通孔11并与机械轴连接。通孔11可对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轴起到支撑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固定轴式旋转编码器。

参见图2和图3,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1中第一滑动件13的基本结构,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滑块2中第二滑动件21的基本结构。

为方便轴式旋转编码器带动固定座1相对于中间滑块2滑动,第一滑动件13和第二滑动件21相匹配,且第一滑动件13为导向键,第二滑动件21为导向槽。安装固定座1时,将导向键从导向槽的一端穿过至另一端,导向键和导向槽既可保证固定座1和中间滑块2的连接,又可保证固定座1沿着中间滑块2滑动,从而使得轴式旋转编码器沿着第一滑动件13的轴线滑动调节位置。优选的,导向键为T型导向键,且导向槽为T型导向槽。

参见图3和图4,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滑块2中第三滑动件22的基本结构,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底座3中第四滑动件31的基本结构。

为方便中间滑块2相对于底座3滑动,第三滑动件22为导向杆,第四滑动件31为导向孔,且导向孔和导向杆相匹配。安装中间滑块2时,将导向杆穿入导向孔中,固定中间滑块2,同时中间滑块2可沿底座3滑动。为防止中间滑块2相对于底座3转动,导向杆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若只设置一个导向杆,中间滑块2可能会相对于底座3旋转,进而引起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转动,损伤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轴,影响测量精度。为方便制作和减小滑动阻力,导向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导向孔为圆形孔,且圆形孔的直径大于导向杆的截面直径,使得导向杆沿着导向孔顺利滑动。

参见图5,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的基本结构,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座1、中间滑块2和底座3,固定座1、中间滑块2和底座3的结构分别参见图6、图7和图8。

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1中第一滑动件13的另一种结构,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滑块2中第二滑动件21的另一种结构,其中:

第一滑动件13为滑块,第二滑动件21为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杆,第一滑动件13为下端开口的滑块,滑块的中心位置设置通孔,滑杆可从滑块的一端穿过至另一端,既可保证固定座1和中间滑块2的连接,又可保证固定座1沿着中间滑块2滑动。为方便制作和减小滑动阻力,滑块2中心位置设置的通孔为圆形通孔,滑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滑杆的截面直径小于圆形通孔的直径,以保证滑块可以沿着滑杆顺利滑动。

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滑块2中第三滑动件22的另一种结构,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底座3中第四滑动件31的另一种结构,其中:

第三滑动件22为滑块,第四滑动件31为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杆,滑块的中心位置设置盲孔,滑杆可从滑块的底端穿入,既可保证中间滑块2和底座3的连接,又可保证中间滑块2沿着底座3滑动。为制作方便和减小滑动阻力,滑块2中心位置设置的盲孔为圆形盲孔,滑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滑杆的截面直径小于圆形盲孔的直径,以保证滑块可以沿着滑杆顺利滑动。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13、第二滑动件21、第三滑动件22和第四滑动件3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这几种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结构,均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为使得轴式旋转编码器可以在上下、左右不同方向上进行调节,第一滑动件13的轴线和第三滑动件22的轴线相互垂直,且第一滑动件13的轴线和第三滑动件22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轴式旋转编码器可沿第一滑动件13的轴线滑动调节,也可沿第三滑动件22的轴线滑动调节,第一滑动件13的轴线和第三滑动件22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得轴式旋转编码器可以沿着不同方向进行调节,提高测量精度。

为方便底座3固定连接机械设备,底座3的底端设置若干第二螺纹孔32,底座3和机械设备通过第二螺纹孔32固定连接。为防止底座3随着机械设备转动,第二螺纹孔32对称分布在底座3的底端,参见图4和图8。应当指出,底座与机械设备的固定连接并不限制于螺纹连接,如卡接、销接等,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和调节轴式旋转编码器,其包括固定座1、中间滑块2和底座3,安装时,先将底座3固定连接机械设备,再通过第三滑动件22和第四滑动件31将中间滑块2和底座3活动连接,再通过第一滑动件13和第二滑动件21将固定座1和中间滑块2活动连接,最后将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连接到固定座1上。固定座1螺纹连接轴式旋转编码器,轴式旋转编码的轴穿过固定座1与机械轴固定连接,可以方便安装固定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固定座1可相对于中间滑块2滑动,中间滑块2相对于底座3滑动。工作时,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轴和机械轴是同轴心安装,若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轴与机械轴同轴心,即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轴与机械轴之间没有偏差,轴式旋转编码器不会带动固定座1滑动,固定座1也不会带动中间滑块2滑动;若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轴与机械轴不同轴心,即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轴与机械轴之间存在偏差,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轴会发生跳动,从而带动固定座1相对于中间滑块2滑动,中间滑块2相对于底座3滑动,滑动调节抵消了轴式旋转编码器的轴与机械轴之间的偏差,等到偏差完全抵消后,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不再滑动。如此操作人员在连接旋转编码器的轴和机械轴时不必找正安装,旋转编码器可以自行进行调节找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式旋转编码器固定支架中,第一滑动件13的轴线和第三滑动件22的轴线相互垂直,如此可有效解决旋转编码器的不同轴问题,保证旋转编码器可以上下、左右不同方向进行调节,从而有效的抵消旋转编码器的轴和机械轴之间的偏差。第三滑动件22、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32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有效防止旋转编码器随机械设备转动,避免损伤旋转编码器的轴,保证轴式旋转编码器的测量精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