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以及致病微生物痕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054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以及致病微生物痕量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以及使用该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的致病微生物痕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包括临床检验以及食品安全领域肝炎检测、病毒检测、抗生素检测、毒素检测等ELISA原理方法,需要使用的检测芯片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可以运用传统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反应体系,并结合碱性磷酸酶的催化银单质特性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病微生物痕量检测装置,制作取材方便、成本较低,比较适合实验室。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一种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其包括传感芯片;传感芯片包括基础电极以及芯片基底;基础电极设置在芯片基底上;基础电极包括设置在芯片基底边缘的接线插片、以及至少一个的整体呈圆形的PAD;PAD包括第一极端、与第一极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极插指、以及第二极端、与第二极端电性连接的第二极插指;第一极端、第二极端分别与接线插片电性连接;第一极插指与第二极插指交叉地布置。

优选地,基础电极为金制成。

优选地,第一极插指的宽度以及第二极插指的宽度均为100μm,且第一极插指与第二极插指之间的间距为20μm。

一种致病微生物痕量检测装置,其包括孔板、以及上述的传感芯片;孔板整体呈盒状;孔板的顶端面设置有与PAD相匹配的凹孔;传感芯片铺设在孔板的底部且与孔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传感芯片之间的间距为0.2mm。传感芯片与孔板装配时,传感芯片可以微调,从而使各凹孔与各PAD配合,比较方便。

优选地,芯片基底为77 mm X17.8 mm X1 mm的玻璃片;每个芯片基底上阵列地设置有四组基础电极;孔板为九十六孔的孔板。

优选地,孔板为酶联免疫九十六孔板通过物理方法打磨掉底板的孔板。酶联免疫九十六孔板为比较常用的孔板,成本较低,对于通常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九十六孔板作为孔板,可以使本实施例的一种致病微生物痕量检测装置的制作取材方便、成本较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运用传统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反应体系,并结合碱性磷酸酶的催化银单质特性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2、致病微生物痕量检测装置的制作取材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的俯视的示意图。图1中,粗实线表示基础电极的一部分。

图2是PAD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的制作流程示意图。图3中,点状填充表示基础电极(即金层),网状填充表示正光刻胶,斜线填充表示芯片基底(即玻璃片);箭头表示进入下一步制作流程。

图4是实施例二的一种致病微生物痕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传感芯片1;基础电极11;PAD111;第一极端1111;第一极插指1112;第二极端1113;第二极插指1114;接线插片112;芯片基底12;孔板2;凹孔2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为一种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其包括传感芯片1;传感芯片1包括基础电极11以及芯片基底12;基础电极11设置在芯片基底12上。优选地,基础电极11为金制成。

基础电极11包括设置在芯片基底12边缘的接线插片112、以及至少一个的整体呈圆形(俯视时)的PAD111。

PAD111包括第一极端1111、与第一极端1111电性连接的第一极插指1112、以及第二极端1113、与第二极端1113电性连接的第二极插指1114;第一极端1111、

第二极端1113分别与接线插片112电性连接。

第一极插指1112与第二极插指1114交叉地布置。优选地,第一极插指1112的宽度以及第二极插指1114的宽度均为100μm,且第一极插指1112与第二极插指1114之间的间距为20μm。

本实施例的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的制作流程如下:首先将洁净商品化的玻璃片(即芯片基底12成形前的原料)彻底洗净并烘干;用溅射镀膜机在玻璃片上溅射300nm厚度的金层(即基础电极11的原材料);再在金层的表面上用正光刻胶AZ4330对玻璃片进行旋涂形成正光刻胶层;再将已旋涂的玻璃片在90℃烘箱中进行30min固化,以保障正光刻胶层层的固化效果;通过紫外曝光60s在正光刻胶层上形成电极的图形;再显影2min除去无图形覆盖的正光胶部分,并清洗、吹洗、放入130℃烘箱中坚膜30min;然后用反应离子刻蚀机进行干法刻蚀;利用丙酮、酒精超声去除剩余的正光刻胶,将图形化后未覆盖正胶部分的金层完全去除;最后利用数控切割机将玻璃片切割成所需要的形状;清洗、烘干后得到本实施例的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

本实施例的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施例以检测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为例进行说明。

使用前,将接线插片112与多功能伏安仪电性连接(请参阅图1,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的左上角的五个接线插片112中,从上往下数第四个接线插片112与四个PAD111的第一极端1111/第二极端1113电性连接,其他的四个接线插片112分别与四个PAD111的第二极端1113/第一极端1111电性连接;将接线插片112与多功能伏安仪电性连接时,可以将第四个接线插片112与多功能伏安仪的正极输出端电性连接、其他四个接线插片112均与多功能伏安仪的负极输出端电性连接;或者将第四个接线插片112与多功能伏安仪的负极输出端电性连接、其他四个接线插片112均与多功能伏安仪的正极输出端电性连接;对于其他整列方式的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也可以依次类推)。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以检测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为例进行说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免疫微阵列传感芯片时,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通过与PAD111表面发生共价交联反应固定到第一极插指1112与第二极插指1114之间的间隙里。

当有目标检测物(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标记碱性磷酸酶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两种单克隆抗体滴入时,在PAD111表面和捕获抗体(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克隆抗体)一起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一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抗体、目标分析物大肠埃希氏菌O157:H7、以及另一种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抗体【碱性磷酸酶】的夹心复合物);而吸附到PAD111表面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抗体(碱性磷酸酶)催化其底物AAP水解并生成相应的还原剂抗坏血酸(AA),还原剂抗坏血酸(AA)使银增强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银单质并沉积到PAD111表面,导致PAD111上相邻的第一极端1111与第二极端1113导通。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PAD111的电流和施加到PAD111上的电压成线性关系,其斜率就代表电导率;根据线性扫描方法(通过多功能伏安仪读取数据)得到的伏安曲线计算出PAD111的电导率,从而可以计算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含量。

实施例二。

请参看图3,本实施例为一种致病微生物痕量检测装置,包括孔板2、以及实施例一中的传感芯片1。

孔板2整体呈盒状;孔板2的顶端面设置有与PAD111相匹配的凹孔21(即PAD111与凹孔21的数量、位置均相同,且PAD111的直径与凹孔21的内径相等)。

传感芯片1铺设在孔板2的底部且与孔板2固定连接。

优选地,传感芯片1之间的间距为0.2mm。传感芯片1与孔板2装配时,传感芯片1可以微调,从而使各凹孔21与各PAD111配合,比较方便。

优选地,芯片基底12为77 mm X17.8 mm X1 mm(长X宽X厚)的玻璃片;每个芯片基底12上阵列地(平移阵列、镜像列阵、翻转列阵或者上述阵列方式的组合)设置有四组(四个PAD111以及与其相应的接线插片112为一组基础电极11)基础电极11;孔板2为九十六孔的孔板。另外,根据需要,芯片基底12也可以采用其他规格的玻璃片,也可以为其他规格的孔板。

进一步地,孔板2为酶联免疫九十六孔板通过物理方法(比如通过磨床等)打磨掉底板的孔板。酶联免疫九十六孔板为比较常用的孔板,成本较低,对于通常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九十六孔板作为孔板,可以使本实施例的一种致病微生物痕量检测装置的制作取材方便、成本较低。

将各种试剂加入凹孔21中,并将接线插片112与多功能伏安仪电性连接,即可对致病微生物痕量进行检测。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