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实验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3306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机器视觉实验台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器视觉实验台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科学实验中经常利用工业相机、LED光源、工业镜头、固定装置、算法软件等搭建实验的视觉处理系统原型、了解图像采集设备等配件的应用和选型。轻松设计、印证和评估实验的视觉系统特别适合于视觉开发工程师、研究机构学生和教师开展机器视觉教学、科研、系统开发前期的评估和开发工作。

现有的视觉实验台架一般是由相机、光源和简单固定固定装置构成,现有的机器视觉实验平台操作难、灵活度差、固定不牢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教学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模拟检测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机器视觉实验台架。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机器视觉实验台架,包括底座、立柱、光源支架和相机支架,所述立柱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光源支架和相机支架设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光源支架位于所述相机支架的下方,所述相机支架包括相机固定座、相机纵向调节装置和相机横向支撑装置,所述相机固定座套设于所述立柱外并通过所述相机纵向调节装置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相机横向支撑装置与所述相机固定座连接;所述光源支架包括光源固定座、光源纵向调节装置、光源多维调节装置和光源固定装置,所述光源固定座套设于所述立柱外并通过所述光源纵向调节装置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光源多维调节装置与所述光源固定座连接,所述光源固定装置与所述光源调节装置活动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光源多维调节装置包括两个调节臂,所述调节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光源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一活动关节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臂通过活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通过第二活动关节与所述第三支撑臂连接。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光源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上设有螺钉通孔,所述固定臂与所述第四支撑臂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相机横向支撑装置包括横向支撑座,所述横向支撑座连接有U型支撑臂,所述U型支撑臂上设有相机微调装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相机微调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所述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分别贯穿所述U型支撑臂,并与所述U型支撑臂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持手柄,所述第二夹持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持手柄。

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横向支撑座的底部设有相机支持托片,所述相机支撑托片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下方。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座上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光源支架的下方。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化学玻璃或标定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立柱上设有刻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立柱为可连接立柱,所述可连接立柱的底端管身设有外螺纹,所述可连接立柱的顶端管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视觉实验台架,用途多样、结构紧凑,易于调节,更加稳定可靠,更多元化,效率更高,适用于各种常见室内、现场机器视觉拍图实验,相机支架拥有两个方向平移和三个方向旋转自由度,光源支架拥有三个方向平移和三个方向旋转自由度良好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可满足姿态要求高的项目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器视觉实验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机支架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支架的结构放大图;

其中,1-底座,2-立柱,3-光源支架,4-相机支架,5-底板,6-支持座,7-相机,8-光源,11-底座脚,12-安装孔,21-刻度,31-光源固定座,32-光源纵向调节装置,33-光源多维调节装置,34-第一活动关节,35-活动连接件,36-第二活动关节,37-固定臂,41-相机固定座,42-相机纵向调节装置,43-横向支撑座,44-U型支撑臂,45-第一夹持杆,46-第二夹持杆,47-相机支撑托片,331-第一支撑臂,332-第二支撑臂,333-第三支撑臂,334-第四支撑臂,371-螺钉通孔,451-第一夹持块,452-第一夹持手柄,461-第二夹持块,462-第二夹持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固定不牢靠,操作难,灵活度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视觉实验台架。

如图1所示,机器视觉实验台架,包括底座1、立柱2、光源支架3和相机支架4,光源支架3和相机支架4设于立柱2上,光源支架3位于相机支架4的下方,底座1的底部四角分别设有底座脚11,底座1上设有底板5和安装孔12,底板5位于光源支架3的下方,底板5上可固定有化学玻璃或标定板,安装孔12上通过支持座6安装有立柱2,立柱2上设有刻度21,刻度21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调节光源支架3和相机支架4的高度,立柱2优选为可连接立柱,可连接立柱的底端管身设有外螺纹,可连接立柱的顶端管内及支持座6内均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相机支架4包括相机固定座41、相机纵向调节装置42和相机横向支撑装置,相机固定座41套设于立柱2外,并通过相机纵向调节装置42固定于立柱2上,通过调整相机纵向调节装置42可调整相机支架4的高度,从而调节相机7的高度。

如图2所示,相机横向支撑装置包括横向支撑座43,横向支撑座43与相机固定座41连接,横向支撑座43连接有U型支撑臂44,U型支撑臂44上设有相机微调装置,相机微调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杆45和第二夹持杆46,第一夹持杆45和第二夹持杆46分别贯穿U型支撑臂44,并与U型支撑臂44螺纹连接,第一夹持杆45的一端设有第一夹持块451,第一夹持杆4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持手柄452,第二夹持杆46的一端设有第二夹持块461,第二夹持杆46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持手柄462,横向支撑座43的底部设有相机支持托片47,相机支撑托片47位于第一夹持块451和第二夹持块461的下方,使用时,相机7置于相机支撑托片47上,并通过第一夹持块451与第二夹持块461夹紧,通过第一夹持杆45和第二夹持杆46的相向或背离运动对相机7的位置进行微调,相机支撑托片47可对相机7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相机7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1所示,光源支架3包括光源固定座31、光源纵向调节装置32、光源多维调节装置33和光源固定装置,光源固定座31套设于立柱2外,并通过光源纵向调节装置32固定于立柱2上,通过调整光源纵向调节装置32可调整光源支架3的高度,从而调节光源8的高度。

如图3所示,光源多维调节装置33包括两个调节臂,每个调节臂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臂331、第二支撑臂332、第三支撑臂333和第四支撑臂334,第一支撑臂331与光源固定座31连接,第二支撑臂332通过第一活动关节34与第一支撑臂331连接,第三支撑臂333通过活动连接件35与第二支撑臂332连接,第四支撑臂334通过第二活动关节36与第三支撑臂333连接,光源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臂37,固定臂37上设有螺钉通孔371,通过螺钉与螺帽的转接将光源8固定于固定臂37上,固定臂37与第四支撑臂334连接。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