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9709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加工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



背景技术:

少量多样是印制电路板样板生产企业的共同特点,对于此类样品在成形前的电气性能常规采用飞针测试。现市场上主流的飞针机主是以检测硬板为主要目标、测试尺寸为600*500mm的垂直式飞针机。它有上下两排夹板装置对板进行固定,但对拼板尺寸超过200*200mm,板厚在0.3-1.5mm的板子,由于板面较软,垂直式飞针机左右方向未设计夹板系统导致板面弯曲,测试焊盘未处于同一平面,测试时飞针机的探针就不能有效地与板子上的测试焊盘相接触,飞针机压力感应器未感应到测试焊盘而无压力输出导致测试失效,从而会降低电路板的电性能测试的质量。而且,电路板的一些薄板由于会出现板面弯曲而导致测试失败,因此需要进行多次的测试,这样会增加电性能测试所需要的时间,进而影响电路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使用、提高检查质量且提高生产效率的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包括两条铝合金整平边条,所述两条铝合金整平边条使用时设置在PCB薄板对称的两侧边,所述铝合金整平边条的一侧设有向内凹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的侧壁上设有一层贴胶,所述开口槽的外侧面由铝合金整平边条的上下底面向开口槽的槽口方向倾斜设置,其倾斜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90°。本实用新型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主要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包括两条铝合金整平边条,所述铝合金整平边条的一侧设有向内的开口槽,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当PCB薄板需要进行电性测试时,先用两根铝合金整平边条卡在PCB薄板的两侧边上,使PCB薄板的板边卡入到铝合金侧边夹的开口槽内,然后在将PCB薄板连带两侧边上的铝合金整平边条放入到飞针机的上下气夹之间,使飞针机的上下气夹夹紧PCB薄板的上下两侧边,这样可以分别卡紧PCB薄板的四边,可以有效的防止PCB 薄板板面出现弯曲现象,进而可以保证PCB薄板在上机测试时所有测试焊盘处于同一平面上,让飞针机的探针能有效接触到PCB薄板上的测试焊盘,让飞针机上的压力感应器有压力输出,保障PCB薄板的所有测试焊盘能通过电性能检测,这样从而有效的提升了PCB薄板电性能检测的检测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面的宽度设置为1-2mm;所述倾斜面的设置可以使飞针机在检测靠近PCB薄板左右两侧边的测试焊盘时,避免飞针机触碰到PCB薄板左右两侧边上的铝合金侧边夹,有效的保证飞针机可以快速的对PCB薄板进行电性能测试,而且倾斜面的宽度设置为1-2mm,在避免飞针机碰到铝合金侧边夹的同时,还可以保证铝合金侧边夹有足够的硬度防止铝合金侧边夹的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U形;矩形或U形设计可以便于加工生产铝合金侧边夹,生产加工时使开口槽槽内精度控制在±0.1mm。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的内槽宽度为PCB薄板厚度的1.5-3倍;所述开口槽的内槽宽度大于PCB薄板的厚度,可以方便PCB薄板直接卡入到铝合金侧边夹的开口槽内,避免PCB薄板在卡入的过程中摩擦损伤PCB薄板板面,若PCB薄板与开口槽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太大,可以在PCB薄板与开口槽的内侧壁之间增加软胶,这样既可以使PCB薄板卡紧在铝合金侧边夹内,又可以保护PCB薄板的板边。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的内槽深度为PCB薄板板边宽度的0.1-0.8倍。若开口槽的内槽深度太小无法夹紧PCB薄板,即无法起到整平PCB薄板板面的作用,若开口槽的内槽深度太大,则铝合金侧边夹会超过PCB薄板板边卡在PCB薄板线路区域内,从而可能会造成刮伤PCB薄板板面,造成PCB薄板的损伤而使PCB薄板报废。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的内底面与槽口对应的另一个侧面之间的槽背厚度为 2-3mm,所述槽背厚度的设计使铝合金侧边夹有足够的硬度,避免铝合金侧边夹的断裂或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的内侧壁与外侧面的平面之间的槽壁厚度为1-2mm。所述槽壁厚度的设计使铝合金侧边夹有足够的硬度,避免铝合金侧边夹的断裂或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贴胶采用耐高温的红胶,并通过黏贴方式设置在开口槽一侧或双侧的内侧壁上。所述红胶的设置可以保证插入到开口槽内的板边能有效固紧不脱落,也可以起到保护PCB薄板的板边的作用,又可以方便测试完成后作业员能轻松灵活地摘取边条而不会刮伤PCB薄板。

本发明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包括两条铝合金整平边条,所述铝合金整平边条的一侧设有向内的开口槽,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

第二、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主要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

第三、方便使用,当PCB薄板需要进行电性测试时,先用两根铝合金整平边条卡在PCB 薄板的两侧边上,使PCB薄板的板边卡入到铝合金侧边夹的开口槽内,然后在将PCB 薄板连带两侧边上的铝合金整平边条放入到飞针机的上下气夹之间即可,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

第四、提高检查质量,本实用新型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设有开口槽,使 PCB薄板的左右两侧边可以分别卡在不同的铝合金侧边夹内,在加上飞针测试机的上下气夹可以夹紧PCB薄板的上下板边,这样可以分别卡紧PCB薄板的四边,可以有效的防止PCB薄板板面出现弯曲现象,进而可以保证PCB薄板在上机测试时所有测试焊盘处于同一平面上,让飞针机的探针能有效接触到PCB薄板上的测试焊盘,让飞针机上的压力感应器有压力输出,保障PCB薄板的所有测试焊盘能通过电性能检测,这样从而有效的提升了PCB薄板电性能检测的检测质量;

第五、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的使用,可以使 PCB薄板板边变硬,让PCB薄板变得平整,降低了PCB薄板电性测试的技术难度,有效的减少了检测所需的时间,提升了PCB薄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铝合金整平边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铝合金整平边条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铝合金整平边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铝合金整平边条主视图;

附图说明:1铝合金整平边条,2开口槽,3贴胶,4倾斜面,5 PCB薄板,6铸铁框架,7 飞针机上气夹,8飞针机下气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选用板厚为1mm,尺寸为200*200mm的PCB薄板,其板边宽度为10mm;一种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包括两条铝合金整平边条1,所述铝合金整平边条1的总长设计为170mm,铝合金整平边条1的一侧设有向内凹的开口槽2,所述开口槽2内的侧壁上设有一层贴胶3,所述贴胶3采用耐高温的红胶,并通过黏贴方式设置在开口槽1双侧的内侧壁上。所述开口槽2的外侧面由铝合金整平边条1的上下底面向开口槽2的槽口方向倾斜设置,其倾斜面4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70°,所述倾斜面4的宽度设置为2mm。所述开口槽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开口槽2的内槽宽度为PCB薄板厚度的2倍,即设计为2mm,开口槽2的内槽深度为PCB薄板板边宽度的0.6倍,即设计为6mm,所述开口槽2的内底面与槽口对应的另一个侧面之间的槽背厚度为2.5mm,开口槽2的内侧壁与外侧面的平面之间的槽壁厚度为1.5mm。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使用时,先将两根铝合金整平边条1分别卡在PCB薄板5左右两侧边上,然后将PCB薄板5连带左右两侧边的铝合金整平边条1放入到飞针上铸铁框架6上的气夹上,使飞针机上气夹7 夹紧PCB薄板5的上板边,飞针下气夹8夹紧PCB薄板5的下板边,即可使飞针机对 PCB薄板5进行电性能测试。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选用板厚为1.5mm,尺寸为300*300mm的PCB薄板,其板边宽度为12mm;一种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包括两条铝合金整平边条1,所述铝合金整平边条1的总长设计为266mm,铝合金整平边条1的一侧设有向内凹的开口槽2,所述开口槽2内的侧壁上设有一层贴胶3,所述贴胶3采用耐高温的红胶,并通过黏贴方式设置在开口槽1双侧的内侧壁上。所述开口槽2的外侧面由铝合金整平边条1的上下底面向开口槽2的槽口方向倾斜设置,其倾斜面4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50°,所述倾斜面4的宽度设置为2mm。所述开口槽2的截面形状为U 形,所述开口槽2的内槽宽度为PCB薄板厚度的3倍,即设计为4.5mm,开口槽2的内槽深度为PCB薄板板边宽度的0.8倍,即设计为9.6mm,所述开口槽2的内底面与槽口对应的另一个侧面之间的槽背厚度为3mm,开口槽2的内侧壁与外侧面的平面之间的槽壁厚度为2mm。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整平PCB薄板的铝合金侧边夹,使用时,先将两根铝合金整平边条1分别卡在PCB薄板5左右两侧边上,然后将PCB薄板5连带左右两侧边的铝合金整平边条1放入到飞针上铸铁框架6上的气夹上,使飞针机上气夹7 夹紧PCB薄板5的上板边,飞针下气夹8夹紧PCB薄板5的下板边,即可使飞针机对 PCB薄板5进行电性能测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