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温度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843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温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产线的温度检测设备,往往依赖于人工,这样造成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低并且检测容易受到人为的干扰,不仅如此,检测效率低下。

热传感器是利用辐射热效应,使探测器件接收辐射能后引起温度升高,进而使传感器中一栏与温度的性能发生变化。检测其中某一性能的变化,便可探测出辐射。在自然界中,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由于它内部热运动的存在,就会不断地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0.75~100μm的红外线,红外温度传感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

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是工业生产中很普遍、很重要的一个热工参数,许多生产工艺过程均要求对温度进行监视和控制,特别是在化工、食品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自动温度检测设备,包括:两个红外温度探头,基座,两个升降气缸,连接块,横梁,两个伸缩气缸;其中,升降气缸包括:升降缸筒和升降活塞杆,两个升降气缸分别固定在连接块的两侧,两个升降活塞杆被设置为分别相对两个升降缸筒向上下方向伸缩,两个升降活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至基座的顶部;横梁固定连接至两个升降缸体与连接块所构成的整体,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左右方向;伸缩气缸包括:伸缩缸筒和伸缩活塞杆,两个伸缩缸筒分别固定在横梁的左右两端,两个伸缩活塞杆被设置为分别相对两个伸缩缸筒向前后方向伸缩;两个红外温度探头分别固定连接至两个伸缩活塞杆的前端。

进一步地,基座为前端超过升降气缸的矩形块。

进一步地,伸缩缸筒的外形为长边平行于左右方向的矩形块,伸缩缸筒与横梁构成L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两个升降缸筒分别设置在连接块前后两侧。

进一步地,两个伸缩缸筒为长边平行于前后方向的矩形块。

进一步地,两个升降活塞杆在左右方向上是重叠的。

进一步地,横梁相对升降活塞杆伸缩的直线是左右对称。

进一步地,自动温度检测设备还包括:识别摄像头,识别摄像头设置在位于前侧的升降缸筒的前方的顶部。

进一步地,横梁相对识别摄像头左右对称。

进一步地,识别摄像头为红外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对目标物体进行温度检测的自动温度检测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自动温度检测设备100,包括:两个红外温度探头101,102;基座20;两个升降气缸107,108;连接块109;横梁110;两个伸缩气缸111,112。

升降气缸107,108包括:升降缸筒107a,108a和升降活塞杆107b,108b,两个升降气缸107,108分别固定在连接块109的两侧,两个升降活塞杆107b,108b被设置为分别相对两个升降缸筒107a,108a向上下方向伸缩,两个升降活塞杆107b,108b的底端固定连接至基座20的顶部。

横梁110固定连接至两个升降缸体与连接块109所构成的整体,横梁1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左右方向;伸缩气缸111,112包括:伸缩缸筒111a,112a和伸缩活塞杆111b,112b,两个伸缩缸筒111a,112a分别固定在横梁110的左右两端,两个伸缩活塞杆111b,112b被设置为分别相对两个伸缩缸筒111a,112a向前后方向伸缩;两个红外温度探头101,102分别固定连接至两个伸缩活塞杆111b,112b的前端。

具体而言,基座20为前端超过升降气缸107的矩形块。这样好处在于对设备提供稳定的支撑。

伸缩气缸111,112以及升降气缸107,108能够自动调整两个红外温度探头102,103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动对待检测物,比如工件的温度扫描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升降气缸107,108是需要同步工作的,这样才能保证升降所需的力量。

作为具体方案,:自动温度检测设备100还包括:识别摄像头30,识别摄像头30设置在位于前侧的升降缸筒107a的前方的顶部。更具体而言,横梁110相对识别摄像头30左右对称。作为可选方案,识别摄像头30为红外摄像头。

自动温度检测设备100可以根据识别摄像头30所拍摄的图像,确定伸缩气缸111,112以及升降气缸107,108的动作以使红外温度探头102,103对准待测物体。

两个升降缸筒107a,108a分别设置在连接块103前后两侧。两个伸缩缸筒111a,112a为长边平行于前后方向的矩形块。

作为具体方案,两个升降活塞杆107b,108b在左右方向上是重叠的。横梁110相对升降活塞杆111b,112b伸缩的直线是左右对称。这样能够保证设备的平衡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