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831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对锂电池中各种材料性能的测试需要不断提升。目前市面上为测试锂电池材料的性能,常采用扣电实验进行测试。而进行扣电实验前的制样过程较为繁琐,需要使用专门的压具,制作扣电的材料也不可回收,且制样所占用的时间远大于测试本身,降低了测试的工作效率。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测试夹具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夹具,解决了采用现有压具进行制样时过程繁琐,耗费大量时间,导致测试效率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夹具,所述测试夹具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锁定槽;

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探头;及

包围所述探头上部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锁定槽适配的锁定部。

优选地,所述测试夹具还包括设于所述探头和上盖之间的压力调节部,其中,所述压力调节部包括弹簧。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

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锁定槽;及

位于所述绝缘底座上方的金属底座;

其中,所述绝缘底座设有暴露所述金属底座的第一空腔。

优选地,所述金属底座包括金属部,及包围所述金属部侧表面的绝缘部。

优选地,所述绝缘底座为圆环结构,所述金属底座为圆柱结构,其中,所述圆柱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圆环结构中小圆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圆环结构中大圆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探头包括:

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第一导电金属;及

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上方的第二导电金属;

其中,所述上盖包围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同时暴露出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和第二导电金属均为圆柱结构,且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上盖包括:

包围所述探头上部的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设有暴露出所述探头上表面的第二空腔;及

位于所述上盖本体上、且与所述锁定槽适配的至少两个锁定部。

优选地,所述上盖本体为一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中大圆的直径与设有锁定槽的底座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锁定槽为L型凹槽,所述锁定部为与所述L型凹槽适配的L型卡扣。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试夹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通过在底座和上盖上设置锁定槽和锁定部对所述夹具进行锁定,实现了在测试过程中夹具各部分与待测试材料的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通过在探头和上盖之间设置压力调节部,实现调节所述测试夹具的内部压力,使得所述测试夹具在垂直方向上压紧,进一步增加所述测试夹具各部分与待测试材料之间的接触力。

3、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体积小、组装测试方便,不仅节约了制样所占用的时间,而且还减少了制样材料的浪费,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更方便观察实验内部的结构变化。

4、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可循环使用,大大节省了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在进行测试时的组装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测试夹具

10 底座

101 绝缘底座

102 锁定槽

103 金属底座

1031 金属部

1032 绝缘部

104 第一空腔

20 探头

201 第一导电金属

202 第二导电金属

30 上盖

301 上盖本体

302 第二空腔

303 锁定部

40 压力调节部

2 负极材料

3 隔膜材料

4 正极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和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夹具,所述测试夹具1包括:

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有锁定槽102;

位于所述底座10上方的探头20;及

包围所述探头20上部的上盖30,所述上盖30上设有与所述锁定槽102适配的锁定部303。

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0包括:

绝缘底座101,所述绝缘底座101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锁定槽102;及

位于所述绝缘底座101上方的金属底座103;

其中,所述绝缘底座101设有暴露所述金属底座103的第一空腔104。

优选地,所述绝缘底座101为圆环结构,所述金属底座103为圆柱结构,其中,所述圆柱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圆环结构中小圆的直径(即第一空腔104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圆环结构中大圆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绝缘底座101与所述锁定槽102通过一体成型制作;所述绝缘底座101由绝缘防腐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绝缘防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和聚氯乙烯。

作为示例,所述金属底座103包括金属部1031,及包围所述金属部1031侧表面的绝缘部1032。

优选地,所述金属部1031的组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或银,所述绝缘部1032的组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陶瓷。

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探头20包括:

位于所述底座10上方的第一导电金属201;及

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201上方的第二导电金属202;

其中,所述上盖30包围所述第二导电金属202,同时暴露出所述第二导电金属202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金属201和第二导电金属202均为圆柱结构,且所述第一导电金属20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电金属202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金属201的组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和银,所述第二导电金属202的组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和银。

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上盖30包括:

包围所述探头20上部的上盖本体301,所述上盖本体301设有暴露出所述探头20上表面的第二空腔302;及

位于所述上盖本体301上、且与所述锁定槽102适配的至少两个锁定部303。

优选地,所述上盖本体301为一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中大圆的直径与设有锁定槽102的底座10直径相同;所述圆环结构中小圆的直径(第二空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电金属202的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座10、探头20及上盖30的截面形状与待测试电池的形状相关;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待测试的电池形状为圆形,故所述底座10、探头20及上盖30的截面形状也均为圆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若所述待测试电池的形状为其它形状,则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1中的底座10、探头20及上盖30的截面形状也做相应调整。

优选地,所述上盖本体301与所述锁定部303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成,所述上盖本体301和所述锁定部303均由绝缘防腐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绝缘防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和聚氯乙烯。

作为示例,所述锁定槽102为L型凹槽,所述锁定部303为与所述L型凹槽适配的L型卡扣。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槽102的数量为4个,所述锁定部303的数量也为4个。

作为示例,所述测试夹具1还包括设于所述探头20和上盖30之间的压力调节部40。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调节部40包括弹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二导电金属202外侧,所述上盖30通过第二空腔302将所述弹簧设置在其内,实现通过弹簧调节所述测试夹具1的内部压力,使得其在垂直方向上压紧。

下面请参阅图2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的组装及测试过程进行说明。

先将负极材料2、隔膜材料3及正极材料4均裁成圆片状,其中,负极材料2和正极材料4的直径大于金属部1031的直径,小于绝缘部1032的直径,隔膜材料3的直径略大于绝缘底座101的直径;然后在底座10上依次放置负极材料2、隔膜材料3及正极材料4,同时在正、负极材料与隔膜材料之间滴加适量电解液,使隔膜材料浸润;之后再将探头20与底座10对齐,压在正极材料4上方;之后将压力调节部40套在所述探头20上;之后再将上盖30套在所述压力调节部40上,同时将锁定部303放置于锁定槽102中,实现将所述测试夹具1锁死;最后,将连接化学工作站的导线分别通过第一空腔104与第一导电金属201电连接,通过第二空腔302与第二导电金属202电连接,由此实现对正、负极材料的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测试夹具也可以对所述负极材料2、隔膜材料3及正极材料4进行单独的测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试夹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通过在底座和上盖上设置锁定槽和锁定部对所述夹具进行锁定,实现了在测试过程中夹具各部分与待测试材料的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通过在探头和上盖之间设置压力调节部,实现调节所述测试夹具的内部压力,使得所述测试夹具在垂直方向上压紧,进一步增加所述测试夹具各部分与待测试材料之间的接触力。

3、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体积小、组装测试方便,不仅节约了制样所占用的时间,而且还减少了制样材料的浪费,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更方便观察实验内部的结构变化。

4、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夹具可循环使用,大大节省了生产制造成本。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