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4161发布日期:2018-06-19 23:3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具体的说是应用在组织切片机械设备上的载物台。



背景技术:

组织切片机械设备上的载物台大多是开放式的,冰冻切片为半导体制冷,水散热,制冷速度快,环境温度高,切片效果差。并且需要额外的冷风设备对切片进行降温,如果不降温切片无法自动展开,目前还没有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包括:载物台主体、锁紧扳手、辅助冷风制冷装置,所述载物台主体上设有锁紧扳手,背面设有辅助冷风制冷装置,所述载物台主体的上方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下方设有限位块,载物台主体下方设有圆孔,圆孔内设有弹簧,所述锁紧扳手顶部设有自动展片风向装置,自动展片风向装置后方的锁紧扳手设有方形框,方形框通过限位块限位,方形框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夹持装置托,所述夹持装置托与载物台主体下方圆孔内的弹簧相连,所述辅助冷风制冷装置内部为空腔,辅助冷风制冷装置背面设有两个与空腔相连的通道,两个通道分别连接制冷压缩机和风机,所述辅助冷风制冷装置的前面为载物台主体上的组织包埋盒锁紧扳手制冷,辅助冷风制冷装置前面上部设有通风道出口,通风道出口通过自动展片风向装置对组织包埋盒上的组织切片通风展片。

其中,所述载物台主体正面下方两侧设有用于手持的弧形凹陷。

其中,所述载物台主体上方设有一个长条形通槽,自动展片风向装置与下方的金属方形框连接处穿过长条形通槽,方形框通过长条形限位块限位。

其中,所述自动展片风向装置对通风道出口的风向角度调节,调节角度为10-90度。

其中,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夹持装置托,另一端连接载物台主体下方设有圆孔内。

其中,所述辅助冷风制冷装置上设有八个螺孔,边缘处的四个螺孔用于固定载物台主体,中心处的四个螺孔用于将辅助冷风制冷装置固定在组织切片设备上。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托通过横杆连接在载物台主体底部。

其中,所述制冷压缩机连接的通道用于对辅助冷风制冷装置制冷,所述风机连接的通道用于对辅助冷风制冷装置吹冷风。

其中,所述载物台主体的通风口下方断面与夹持装置托将组织包埋盒夹持住。

其中,所述辅助冷风制冷装置上方一侧设有通风道出口,通风道出口与辅助冷风制冷装置内空腔相连,通风道出口的另一端与载物台主体的上方设有通风口相对。

载物台主体的自动展片通过辅助冷风制冷装置的通风道出口吹出冷风,冷风通过载物台主体上的通风口将冷风吹向组织包埋盒,冷风的风向通过自动展片风向装置进行调节。

自动展片风向装置的形状为倒置的“凹”字形,自动展片风向装置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自动展片风向装置的螺孔,通过螺孔将自动展片风向装置固定在辅助冷风制冷装置上。

组织包埋盒的底部顶住在锁紧扳手上的夹持装置托,组织包埋盒的顶部顶在长条形通槽下方。长条形通槽通风口的一端与辅助冷风制冷装置的通风道出口相通,另一端开口与自动展片风向装置相配合,将冷风吹向组织包埋盒上的组织切片。

自动展片风向装置的结构为倒置的“凹”型,凹向内侧设有多个“L”型阶梯,“L”型阶梯的设计用于匹配载物台主体上的锁紧扳手设计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一机两用,既能够使用石蜡切片又能够使用冰冻切片,具有自动展片功能;修片清洁功能,不使用人工刷子;组织切片自动回缩功能;载物台与主机进步电机控制;自动对刀功能;超薄切片功能。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辅助冷风制冷装置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辅助冷风制冷装置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组织包埋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组织包埋盒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自动展片风向装置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自动展片风向装置后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载物台主体与锁紧扳手组合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的锁紧扳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10,箱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用机多功能载物台包括:载物台主体1、锁紧扳手2、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所述载物台主体1上设有锁紧扳手2,背面设有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所述载物台主体1的上方设有通风口4,通风口4下方设有限位块5,载物台主体1下方设有圆孔,圆孔内设有弹簧,所述锁紧扳手2顶部设有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后方的锁紧扳手2设有方形框7,方形框7通过限位块5限位,方形框7下方通过连接杆8连接有夹持装置托9,所述夹持装置托9与载物台主体1下方圆孔内的弹簧相连,所述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内部为空腔,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背面设有两个与空腔相连的通道10,两个通道10分别连接制冷压缩机和风机,所述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的前面为载物台主体1上的组织包埋盒11锁紧扳手2制冷,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前面上部设有通风道出口12,通风道出口12通过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对组织包埋盒11上的组织切片通风展片。

进一步,所述载物台主体1正面下方两侧设有用于手持的弧形凹陷13。

进一步,所述载物台主体1上方设有一个长条形通槽通风口4,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与下方的金属方形框7连接处穿过长条形通槽通风口4,方形框7通过长条形限位块5限位。

进一步,所述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对通风道出口12的风向角度调节,调节角度为10-90度。

进一步,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夹持装置托9,另一端连接载物台主体1下方设有圆孔内。

进一步,所述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上设有八个螺孔,边缘处的四个螺孔用于固定载物台主体1,中心处的四个螺孔用于将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固定在组织切片设备上。

进一步,所述夹持装置托9通过横杆连接在载物台主体1底部。

进一步,所述制冷压缩机连接的通道用于对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制冷,所述风机连接的通道用于对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吹冷风。

进一步,所述载物台主体1的通风口4下方断面与夹持装置托9将组织包埋盒11夹持住。

进一步,所述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上方一侧设有通风道出口12,通风道出口12与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内空腔相连,通风道出口12的另一端与载物台主体1的上方设有通风口4相对。

载物台主体1的自动展片通过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的通风道出口12吹出冷风,冷风通过载物台主体1上的通风口4将冷风吹向组织包埋盒11,冷风的风向通过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进行调节。

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的形状为倒置的“凹”字形,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的螺孔,通过螺孔将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固定在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上。

组织包埋盒11的底部顶住在锁紧扳手2上的夹持装置托9,组织包埋盒11的顶部顶在长条形通槽4下方。长条形通槽通风口4的一端与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的通风道出口12相通,另一端开口与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相配合,将冷风吹向组织包埋盒11上的组织切片。

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的结构为倒置的“凹”型,凹向内侧设有多个“L”型阶梯,“L”型阶梯的设计用于匹配载物台主体1上的锁紧扳手2设计的形状。

工作原理:将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固定在组织切片设备上,用手搬动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想载物台主体1前方移动,使得与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相连的方形框7向前移动,方形框7通过连接杆8带动夹持装置托9向外张开,将组织包埋盒11放入夹持装置托9上方,组织包埋盒11顶部顶在通风口4下方的断面处。手松开自动展片风向装置6,夹持装置托9回位,将组织包埋盒11固定锁紧。

冷风通过制风机连接的通道10进入到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的空腔内内,冷风通过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顶部的通风道出口12流出,通风道出口12与通风口4相通,冷风通过通风口4将冷风吹在组织包埋盒11上的切片,由于通风口4为向下倾斜60度,通风口4的冷风可以吹在切片和切下来的组织切片,制冷压缩机对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制冷,载物台主体1受到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的影响温度降低,流经辅助冷风制冷装置3的冷风温度同时变低,切下来的组织切片受到冷风的影响自动展开,自动展开的切片平整,无皱,超薄,速度快,比传统冰冻切片节省50%的时间,比传统箱式冰冻切片步骤程序节省四步。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石蜡切片不需要冷气,冰冻切片需要冷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制冷压缩机11的开启和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