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中丙二醛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09629发布日期:2018-07-10 23:02阅读:19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油脂氧化程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油中丙二醛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沟油回流到食品油市场和餐桌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地沟油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沟油问题,国家卫生部、质监部门大大加强了监管力度。地沟油的评估指标中油脂氧化或过氧化值是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地沟油在高温加热过程中油脂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的一系列的油脂氧化反应,通过过氧化自由基和分解而产生各种短链的醛类、酮类、醚类烃类和醇类等化合物。酸败油脂中所含的大量过氧化脂质进入人体后,极易袭击细胞膜和酶,使血清抗蛋白酶失去活性,食用地沟油短期内能损害胃和肠道,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消化不良、腹泻、乏力、腹绞痛等症状;如,脂质过氧化产生丙二醛以及部分烷烃类物质。其中丙二醛是脂质、氨基酸和DNA氧化损伤的终产物,并随着衰老和疾病而积累,可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和酶活性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

现行国家标准将过氧化值和酸价作为判断含油脂类食品是否酸败的主要指标(当过氧化值超出20mg/Kg时即判定为已经酸败),而实际上上述两个指标并不能真正反映含油脂类食品是否已经酸败。这是因为过氧化值升高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当油脂酸败到一定程度, 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成醛及酮时,过氧化值又会降低,而实际上油脂已经严重变质;把过氧化值和酸价作为评价含油脂类食品是否酸败的指标并不切确。而丙二醛(MDA)是油脂氧化酸败过程中生成的过氧化脂质,在热、光、重金属等过氧化物分解因子存在下,进一步分解产生的一种醛类物质,是食品油脂氧化酸败的重要终产物。随着油脂氧化酸败程度的加深,丙二醛含量有明显的升高。因此丙二醛这一指标具有灵敏、稳定 性好等特点,是客观评价食品油脂酸败程度最为敏感的指标。

作为食品油脂氧化的终产物,丙二醛含量水平是评价食品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测定丙二醛含量更能切确反映食品的实际氧化程度。丙二醛测定方法有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法和比色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由于仪器昂贵现阶段还没有普及,比色法在试样处理上较繁琐,耗时长。国内目前采用较多的仍然是常规TBA(硫代巴比妥酸)值测定法,TBA值测定法是指利用脂肪的主要氧化终产物-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在酸性缓冲液(pH 2~3)和高温下(90~100℃)生产有色的衍生化化合物,并在532nm处有特征吸收,利用吸收强度和丙二醛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可用来测定脂肪氧化程度的方法。这种方法方便,易操作,但是此方法没有选择性,干扰大,测定的丙二醛含量水平值偏高;尽管TBA值测定方法逐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和荧光检测器测定,由于衍生化反应条件和检测技术缺少选择性,而且在衍生化过程中的高温加热产生大量丙二醛, 所以TBA测定丙二醛的方法一直不能成为食用油检测方法。

近年来,对氧化物鉴别食用油指标的方法越来越多采用采用不同萃取技术,结合色谱和光谱检测技术,其中萃取率和检测技术的准确率直接影响测定结果。与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技术相比,固相微萃取简化操作技术的同时降低了操作费用并改进了固相萃取回收率低、吸附剂孔道易堵塞的缺点。因此成为目前所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其缺点在于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要低于液液萃取。现有的研究中实验过程繁琐,重现性不好,实验过程所需时间长,难以实现高通量分析。

迄今为止,我国仍没有针对食品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因此开发一种简单、高效的提取方法和高灵敏度、高通量仪器分析相结合的准确的检测食用油中丙二醛的方法,为食用油的鉴定提供过氧化值指标,判别地沟油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食用油中丙二醇检测方法准确性低的缺陷,提供一种食用油中丙二醛的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可实现在常温条件下对丙二醛进行衍生化,避免了高温衍生化产生新的丙二醛,对检测造成干扰;同时选用搅拌棒萃取技术(SBSE)结合气相色谱和和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丙二醛进行检测,准确性高,检测限低,可为食用油氧化酸败程度评价提供更为准确的测量方法,为食用油质量安全监控提供技术支撑。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用油中丙二醛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向食用油中加入五氟苯肼,浓度为0.1~2mol/L、pH为3.5~6.5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抗氧化剂,并利用萃取棒搅拌,将丙二醛衍生化为1-五氟苯酚-1,2-二氮唑并富集,所述萃取棒的填充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S2:将萃取棒冲洗、晾干后,移入热解析管,并和丙二醛标准系列样品同步衍生化和萃取,利用热解析和气质联用分析即得丙二醛的含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在常温条件下对丙二醛进行衍生化的方法:在特定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抗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中,利用五氟苯肼对丙二醛进行衍生化得丙二醛衍生物1-五氟苯酚-1,2-二氮唑,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避免了在衍生化过程中产生新的丙二醛,简化了样品提取过程,避免使用有机溶剂,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利用特定的萃取棒对1-五氟苯酚-1,2-二氮唑进行富集,并通过热解析和气质联用分析来测定丙二醛的含量。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对丙二醛检测干扰严重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对丙二醛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限;通过本技术标准的研究,可以为食用油氧化酸败程度评价提供更为准确的测量方法,为食用油质量安全监控提供技术支撑。

为保证五氟苯肼是过量的,优选地,S1食用油中所述五氟苯肼的添加量不小于1mg/mL。

优选地,S1中所述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的浓度为0.5mol/L。

优选地,S1中所述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的pH为4~5。更为优选地,S1中所述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的pH为4.5。

本领域常用的抗氧化剂均可用于本发明中,优选地,S1中所述抗氧化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没食子酸丙酯、叔丁基对苯二酚或丁基羟基茴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抗氧化剂的用量为常规用量,优选地,S1食用油中所述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不小于200μL/mL。

优选地,S1中搅拌的速度为600~1500rpm/min,搅拌的时间为60~180min。更为优选地,S1中搅拌的速度为1000rpm/min,搅拌的时间为100min。

优选地,S1中衍生化的温度为15~30℃。

优选地,S2中气质联用的气相色谱柱为HP-5MS。

优选地,S2中所述气相色谱柱的长为30m,内径为250μm,柱壁厚0.25μm。

优选地,S2中烘箱温度为:升温至50℃后保持0.5min,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150℃后保持0.5min,然后以3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280℃,保持1min。

优选地,载气为氦气,所述氦气的进气量为1.2mL/min。

优选地,S2中气质联用的MSD检测为选择离子检测模式,定量离子为:m/z 234,定性离子为:m/z 180、167和1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可实现在常温条件下对丙二醛进行衍生化,避免了高温衍生化产生新的丙二醛,对检测造成干扰;同时选用搅拌棒萃取技术(SBSE)结合气相色谱和和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丙二醛进行检测,准确性高,检测限低,可为食用油氧化酸败程度评价提供更为准确的测量方法,为食用油质量安全监控提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丙二醛的衍生化反应过程示意图;

图2为丙二醛衍生物的选择离子检测质谱图;

图3为食用油(玉米油)气质检测谱图;

图4为丙二醛检测的标准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本领域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建议的条件;所使用的原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从常规市场等商业途径得到的原料和试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用仪器及相关参数如下:萃取棒(10mm长,0.5mm厚)、搅拌器和吸附物质的热解析(TDU)为德国Gerstel公司生产;气相色谱(GC)为Agilent7890A,气相色谱柱为HP-5MS型号(长30m,内径为250μm,柱壁厚0.25μm);烘箱温度为:50℃(保持0.5min),以25℃/min升到150℃(保持0.5min),然后以30℃/min升到280℃,保持1min;载气为氦气(1.2mL/min);质谱为5975CAgilent MSD,电子电离源。

取玉米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食用油)各两份,其中三种食用油中的一份煮沸30min,另一份不进行处理,共得6份食用油样品,分别按下述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检测。

准确量取1mL食用油样品,置入10mL棕色玻璃瓶中,准确加入5mL水和3.5mL磷酸二氢钾(0.5 M)的缓冲液,准确加入200μL抗氧化剂(BHT, 1mM)和200μL 衍生试剂五氟苯肼(PFPH,5mg/mL);加入萃取棒,以1000rpm/min在室温下搅拌100min进行衍生化和萃取;取出萃取棒,水洗、晾干,放入热解析管,待上机测定;丙二醛标准系列和试样同步衍生化,上机分析。

如图1所示,为丙二醛的衍生化反应生成衍生物1-五氟苯酚-1,2-二氮唑PFPH-MDA的反应过程。上机分析的结果如图2和3所示。图2中,离子m/z 234.1是PFPH-MDA母离子,也是定量分析目标离子;离子m/z 180.0,167.0 和117.0是定性离子,确保目标化合物分析的准确性,避免在质谱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的干扰峰。图3是食用油(玉米油)气质检测谱图。在选择离子检测模式下,目标化合物出现在RT=5.85min,没有其他任何干扰峰,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4是标准曲线,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1nM~500nM范围内线性好(R2=0.9985),对丙二醛的定量检测线为~1nM。对三种常用食用油的丙二醛测定数据如下表1。

表1 三种常用食用油的丙二醛测定数据

从表中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实现食用油中丙二醛的定量检测,准确性高;而如果对食用油进行高温加热处理,将导致丙二醛的含量大幅增加,严重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对食用油进行处理时,选用其它浓度((0.1~2mol/L浓度范围内的某一浓度,如0.1mol/L、1mol/L、2mol/L))、其它pH(3.5~6.5pH范围的某一值,如3.5、4、5、6.5)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或其它抗氧化剂(如没食子酸丙酯、叔丁基对苯二酚或丁基羟基茴香醚)均可实现常温条件下的丙二醛的衍生化,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