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接头组件耐压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9111发布日期:2019-10-23 01:5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出水接头组件耐压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水循环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水接头组件耐压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热水循环泵是一种为循环使用的热载体提供稳定压力及流速的机械设备,按照安装方式的不同,包括外置循环泵和内置循环泵两种。其中,安装有内置循环泵的装置由于从外部看不到循环泵,因此外观相对较美观,但是安装、维修麻烦,费用较高;外置循环泵安装在装置的外部,虽然会对装置的外观有一定影响,但是安装、维修方便,价格便宜。例如申请号为201510473915.9(公开号为cn105000404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水器,其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有非金属玻璃钢内胆,在外壳中设有纳米稀土非金属发热装置,在非金属玻璃钢内胆上设有进水管,该进水管与设在外壳的进水接头连接,在纳米稀土非金属发热装置上设有进水循环管和出水循环管,进水循环管伸入非金属玻璃钢内胆的底部,出水循环管连接到一循环泵,循环泵为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连接到非金属玻璃钢内胆内并且在该出水口中设置单向阀,另一出水口连接到外壳的出水接头上。

循环泵产品生产时,需要对其出水接头组件进行耐压检测,然而由于出水接头组件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密封面窄、密封困难,因此其耐压检测具有一定难度。目前,一般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对其耐压性进行检测,这样存在着可操作性不高、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循环泵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可操作性强且检测结果可靠的出水接头组件耐压检测工装。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出水接头组件耐压检测工装,包括工作台和检测水路,待测出水接头组件包括壳体,该壳体的一端开设出水口,另一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膨胀水箱接口,且该壳体的外壁上沿周向凸设有环形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设置有

定位组件,用于将待测出水接头组件定位在台面上;

密封组件,用于分别密封上述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膨胀水箱接口;

进水组件,包括管接头和进水管,该管接头的出水端口与上述进水口连通,而其进水与进水管的一端连通;以及

压力表,用于检测进水水压,其表座的一端与检测水路的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与上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固定在台面上的进水密封气缸、第一进水密封圈、第二进水密封圈以及第三进水密封圈,所述管接头与上述进水密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上述第一、第二、第三进水密封圈由外之内依次套设在上述出水端口的外周壁上,出水端口插连于进水口的状态下,上述第一进水密封圈与进水口的内周面的内侧端相抵,第二进水密封圈沿周向卡入进水口的内周面的外侧端上的环形凹槽中,而第三进水密封圈位于壳体外部并与进水口的外端面相抵。根据出水端口的结构特点,通过上述进水密封气缸以及三道进水密封圈能对出水端口与进水口之间的连接处进行有效密封,避免测试过程中出水端口泄露而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同时能通过管接头向壳体内部有效进水。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膨胀密封头、固定在台面上的膨胀密封气缸、第一膨胀密封圈以及第二膨胀密封圈,上述膨胀密封头固定在膨胀密封气缸的活塞杆上,上述第一、第二膨胀密封圈由外之内依次套设在上述膨胀密封头的外周壁上,膨胀密封头插入膨胀水箱接口的状态下,上述第一膨胀密封圈位于膨胀水箱接口中并与膨胀水箱接口的内周面相抵,而第二膨胀密封圈位于壳体外部并与膨胀水箱接口的外端面相抵。通过上述膨胀密封气缸实现膨胀密封头的自动进给,并且膨胀密封气缸、膨胀密封头以及第一、第二膨胀密封圈的配合作用能实现对膨胀水箱接口的严格密封,有效避免检测过程中因膨胀水箱接口泄露而对测试结构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出水密封头和固定在台面上的出水密封气缸,该出水密封头固定在出水密封气缸的活塞杆上,并且能与出水口的外端面相抵。通过上述出水密封气缸能实现出水密封头的自动进给,并且出水密封气缸与出水密封头配合作用能实现对出水口的紧密密封,有效避免测试过程中出水口泄露而对测试结构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台面上的旋转气缸和定位座,上述环形插槽的下部限位在定位座中,而旋转气缸的压紧块能由上向下压紧环形插槽的上部。从而能将待测出水接头组件由上向下定位在工作台的台面上。

进一步,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孔,该定位孔开设在台面上并用于供待测出水接头组件的泄压阀插入。这样测试前可先将待测出水接头组件的泄压阀插入上述定位孔中,接着调整各密封气缸,对进水口、膨胀水箱接口以及出水口进行密封,最后通过旋转气缸由上向下压紧待测出水接头组件,实现对待测出水接头组件的稳固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夹和第二定位夹,各定位夹均包括夹体和连接杆,各连接杆的一端与对应的夹体固定,另一端分别与上述进水密封气缸的活塞杆和膨胀密封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而各定位夹的夹体能分别夹持在上述出水口的外周壁的两侧。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夹和第二定位夹能进一步对待测出水接头组件(尤其是出水口)进行定位,从而能更好地定位待测出水接头组件,进而能更好地避免测试过程中待测出水接头组件移位而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对应的密封气缸的动作能带动相应的定位夹的同步动作,从而提升整个工装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可操作性。

作为优选,各所述夹体上分别固定有滑移件,且各滑移件能随对应的密封气缸同步动作而在台面上滑移。从而能使上述第一定位夹和第二定位夹能更好地随对应的密封气缸动作,进而平稳地夹持待测出水接头组件的出水口。

进一步,优选地,各所述滑移件均包括连接块,各连接块的上端与对应的夹体固定,下端均安装有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表包括表座和安装在该表座上的表头,该表座的一端与检测水路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工装中,通过定位组件能将待测出水接头组件定位在台面,通过密封组件能密封待测出水接头组件的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膨胀水箱接口,从而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因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膨胀水箱接口在泄露而影响检测结果,同时通过进水组件能向待测出水接头组件内部进水进而在壳体内部形成检测所需的压力。可见该工装可操作性强,避免了手工检测的繁琐,通过定位组件和密封组件能有效避免待测出水接头组件在测试过程中移位和泄漏,进而有效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出水接头组件耐压检测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左、右支架未示出);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出水接头组件耐压检测工装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出水接头组件耐压检测工装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膨胀密封气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进水密封气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进水密封气缸的结构分解图;

图9为图8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膨胀密封气缸的结构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出水接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出水接头组件耐压检测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左、右支架未示出);

图14为图13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ⅱ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一种出水接头组件耐压检测工装,包括工作台1,该工作台1的底部的两端分别支撑有左、右支架12,13。本实施例中上述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用于内置循环泵,其包括外形呈管状的壳体70,该壳体70的一端开设出水口72,另一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71和膨胀水箱接口73,该壳体70的外壁上沿周向凸设有环形插槽74,且该壳体70上还设置有泄压阀75,其中上述环形插槽74用于插固定卡片,如图11和12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结构为常规结构,不再赘述。

上述工作台1的台面10上分别设置有定位组件2、密封组件、进水组件8以及压力表3,其中上述定位组件2用于将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定位在台面10上,密封组件用于分别密封上述进水口71、出水口72以及膨胀水箱接口73,进水组件8用于将工装的检测水路中的水通过上述进水口71输送至壳体70内部中,从而使得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内部达到所需的检测压值,继而检测该出水接头组件的耐压性。压力表3用于检测壳体70内部的压力值,其表座32的一端通过水路管84与检测水路的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与上述进水管83的另一端连通,该进水管83通过进水接头82与管接头81的进水端口813连接。

可见,本发明的工装中,通过定位组件2能将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定位在台面10,通过密封组件能密封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进水口71、出水口72以及膨胀水箱接口73,从而避免进水口71、出水口72以及膨胀水箱接口73在测试过程中泄露而影响测试结果,同时通过进水组件8能向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内部进水。可见该工装可操作性强,通过定位组件2和密封组件能避免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在测试过程中移位和泄漏,进而有效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时,将水路管84与检测水路的输出端连接,将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放置在工作台1的台面10上并通过定位孔11和定位座22将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预定位。打开工装的开关,旋转气缸21动作并由上向下压紧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环形插槽74,密封组件中的各密封气缸(如下上述)动作并分别密封上述进水口71、膨胀水箱接口73以及出水口72。打开工装的检测水路向进水口71进水,将水压调至1.25mpa,使用螺丝刀调节泄压阀75锁紧螺母,使泄压阀75滴水(非连续状)即为调节完成,然后将水压调节至1.15mpa,此时泄压阀75不滴水即为合格。

进一步,上述密封组件包括固定在台面10上的进水密封气缸41、第一进水密封圈72、第二进水密封圈73以及第三进水密封圈74,上述管接头81与上述进水密封气缸41的活塞杆连接,上述第一、第二、第三进水密封圈72,73,74由外之内依次套设在上述出水端口814的外周壁上,本实施例中,上述出水端口814的外周壁上分别开设有供上述第一、第二进水密封圈72,73卡入的第一环槽811和第二环槽812。

出水端口814插连于进水口71的状态下,上述第一进水密封圈72与进水口71的内周面的内侧端相抵,第二进水密封圈73沿周向卡入进水口71的内周面的外侧端的环形凹槽711中,而第三进水密封圈74位于壳体70外部并与进水口71的外端面相抵。根据出水端口814的结构特点,通过上述进水密封气缸41以及三道进水密封圈能对出水端口814与进水口71之间进行有效密封,避免检测过程中因出水端口814泄露而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同时能通过管接头81向壳体70内部有效进水进而在壳体内部形成检测所需的压力。

再进一步,密封组件还包括膨胀密封头52、固定在台面10上的膨胀密封气缸51、第一膨胀密封圈53以及第二膨胀密封圈54,上述膨胀密封头52固定在膨胀密封气缸51的活塞杆上,上述第一、第二膨胀密封圈53,54由外之内依次套设在上述膨胀密封头52的外周壁上,膨胀密封头52插入膨胀水箱接口73的状态下,上述第一膨胀密封圈53位于壳体70内部并沿周向与壳体70的内周面相抵,而第二膨胀密封圈54位于壳体70外部并与膨胀水箱接口73的外端面相抵。通过上述膨胀密封气缸51实现膨胀密封头52的自动进给,并且膨胀密封气缸51、膨胀密封头52以及第一、第二膨胀密封圈53,54的配合作用能实现对膨胀水箱接口73的紧密密封,有效避免测试过程中膨胀水箱接口73泄露而对测试结构造成影响。此外,上述密封组件还进一步包括出水密封头62和固定在台面10上的出水密封气缸61,该出水密封头62固定在出水密封气缸61的活塞杆上,并且能与出水口72的外端面相抵。通过上述出水密封气缸61能实现出水密封头62的自动进给,并且出水密封气缸61与出水密封头62配合作用能实现对出水口72的紧密密封,有效避免测试过程中出水口72泄露而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由上可见,本发明通过进水密封气缸41、第一进水密封圈72、第二进水密封圈73以及第三进水密封圈74,使得管接头81的出水端口814与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进水口71的连接处形成严格的密封,在保证向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内部进水的同时能有效避免出水端口814与进水口71的连接处泄露而影响检测结果。此外,膨胀密封头52、膨胀密封气缸51、第一膨胀密封圈53以及第二膨胀密封圈54能有效密封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膨胀水箱接口73,同时出水密封头62和出水密封气缸61能有效密封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出水口72。

上述定位组件2包括固定在台面10上的旋转气缸21、定位座22以及定位孔11,该定位座22的具有供环形插槽74的下部限位卡入的限位凹槽211,旋转气缸21的压紧块211能由上向下压紧环形插槽74的上部,从而能将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由上向下定位在工作台1的台面10上。上述定位孔11开设在台面10上并用于供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泄压阀75插入,这样测试前可先将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泄压阀75插入上述定位孔11中,接着调整各密封气缸,对进水口71、膨胀水箱接口73以及出水口72进行密封,最后通过旋转气缸21由上向下压紧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实现对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稳固定位。

实施例2:

如图13~1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定位组件2还包括第一定位夹和第二定位夹,各定位夹均包括夹体91和连接杆92,各连接杆92的一端与对应的夹体91固定,另一端分别与上述进水密封气缸41的活塞杆和膨胀密封气缸51的活塞杆固定,而各定位夹的夹体91能分别夹持在上述出水口72的外周壁的两侧。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夹和第二定位夹能进一步对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尤其是出水口72)进行定位,从而能更好地定位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进而能更好地避免测试过程中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移位而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对应的密封气缸的动作能带动相应的定位夹的同步动作,从而提升整个工装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可操作性。

优选地,各上述夹体91上分别固定有滑移件,且各滑移件能随对应的密封气缸同步动作而在台面10上滑移。从而能使上述第一定位夹和第二定位夹能更好地随对应的密封气缸动作,进而平稳地夹持待测出水接头组件7的出水口72。进一步,各上述滑移件均包括连接块93,各连接块93的上端与对应的夹体91固定,下端均安装有滚轮9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