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器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3455发布日期:2018-08-17 22:10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具,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器测试治具,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充电器在出厂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多项性能参数测试,例如,功能测试、充电指示测试、充电特性测试、额定输出电压测试、额定输出电流测试、短路电流值测试、无负载能量消耗测试、充电容量测试和充电时间测试等等,只有这些测试结果合格,该充电器才能输出至市场销售。

充电器在进行性能参数测试时,一般先将其放入测试治具中,然后将充电器的输出端接口通过测试治具上的插口与测试设备相连。现有一类充电器,如图1 所示,包括外壳,外壳前盖顶端设有指示灯,前盖中部设有输出端接口,外壳底部设有输出端接口。对于这类充电器,现有测试治具单次只能测试一台,由于每次测试前都需要拿取产品插入测试治具和插座,两次测试之间的等待时间长;此外,当充电器插入测试治具时,充电器的指示灯朝下,测试过程中难以观测到指示灯的状态,若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出现指示灯的状态与程序提示框不一致情形时,测试人员无法及时获知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器测试治具,以使测试人员在充电器测试过程中能直观看到指示灯的状态,及时获知充电器测试信息。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充电器测试治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个测试盒、供充电器输入端插入的插座和反射板,所述测试盒上设有插口,充电器的输出端插入所述插口后与自动测试系统电连接,所述反射板设置在底座上且与底座相连,反射板用于观测充电器的指示灯状态。本实用新型治具在测试充电器性能时,测试人员可以从反射板的镜片中直接观察充电器的指示灯状态,及时获知测试信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射板通过铰接方式与底座转动连接,以扩大测试人员观察充电器指示灯的视角。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测试盒个数为4个,测试盒两两对称分布在底座 4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治具单次可以同时测试2台充电器,且两次测试之间无等待时间,测试效率高。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测试盒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个侧板,顶板与两个侧板螺接连接,底板和两个侧板一体成型。只设置两个侧板使测试盒内部形成一个非密闭的空间,一方面可以节省材料,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未设置侧板的开口端可以使充电器与测试系统的连接线从盒内部穿过,便于测试台面和连接线的整理,此外,顶板和侧板采用螺接这种可拆卸方式连接,便于将顶板拆卸下来进行 PCB板的安装、拆卸和维修。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顶板上表面设有起限位作用的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座包括插座上盖、插座下盖和旋转插座主体,所述插座上盖上设有上插座孔,所述上插座孔与所述旋转插座主体配合,所述插座下盖上设有下插座孔,所述下插座孔与所述旋转插座主体配合,所述下插座孔的内周设有数个卡槽,所述旋转插座主体的下部外周设有数个弹性卡片,卡片与卡槽配合,所述旋转插座主体的上部外周设有弧形滑块,弧形滑块位于上插座孔下部设置的滑槽中。本实用新型治具采用旋转插座结构,各个插头均能根据附近的空间自由旋转,克服了传统插座上多个大头插头相互干扰而无法同时使用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用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反射板平贴在底座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反射板与底座通过铰链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壳11.前盖111.指示灯112.凸部12.后盖2.输入端3.输出端4.底座5.测试盒51.底板52.侧板53.顶板531.插口532.凹槽6.插座61.插座上盖611.上插座孔62.旋转插座主体621.卡片622.弧形滑块63.插座下盖 631.下插座孔6311.卡槽7.反射板8.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充电器包括外壳1、输入端2、输出端3和设置于外壳1内的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其中,外壳1包括前盖11和后盖12,前盖11和后盖12螺接连接,前盖11顶端设有状态指示灯111,前盖11中部设有外向凸出的凸部112;输入端2设置在外壳1底端,输出端3设在凸部112顶端,将充电器输入端2插入充电插座,输出端3与测试设备连接后,即可开始对充电器进行性能测试。

如图2至图5所示,一种智能充电器测试治具,包括底座4、测试盒5、供充电器输入端插入的插座6和反射板7;

所述测试盒5包括底板51、侧板52和顶板53,所述底板51固设在底座4 上,所述侧板52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所述侧板52与底板51一体成型,所述顶板53与底板51平行设置,且与侧板52螺接连接;所述顶板53下表面设有PCB 板,PCB板与自动测试系统电连接,自动测试系统采用硬体内嵌式结构,提供众多变化的硬体选择,如可程控交流/直流电源供应器、电子负载、示波器、时序/ 杂序分析仪、功率分析仪等,自动测试系统软体为windows界面,开放式平台,使用者可依需求自行编辑测试步骤;所述顶板53上表面设有插口531和向下凹陷的凹槽532,将充电器输出端3插入所述插口531中,充电器输出端3与PCB 板连接从而实现充电器与自动测试系统的电连接;所述凹槽532与充电器凸部 112相匹配,一方面可使充电器输出端3快速对准插入插口531,节省插接时间,提高插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测试过程中充电器发生侧滑。

为了缩短测试前的准备时间如充电器输入端插入插座以及输出端插入测试盒5的时间,减少两次测试之间的测试等待时间,提高测试效率,使测试治具的稼动率得到最大利用,设置所述测试盒5为4个,其中2个测试盒5分布在底座 4左侧,2个测试盒5分布在底座4右侧,左侧测试盒5与右侧测试盒5关于中心线对称分布。

所述插座6为AC插座6,插座6设在底座4上;为了克服传统插座6上多个大头插头相互干扰而无法同时使用的不足,设置所述插座6为旋转插座,所述旋转插座包括插座上盖61、插座下盖63和旋转插座主体62,所述插座上盖61 上设有上插座孔611,所述上插座孔611与所述旋转插座主体62配合,所述插座下盖63上设有下插座孔631,所述下插座孔631与所述旋转插座主体62配合,所述下插座孔631的内周设有数个卡槽6311,所述旋转插座主体62的下部外周设有数个弹性卡片621,卡片621与卡槽6311配合以对旋转插座主体62实现限位,在受到外力旋转时卡片621由于弹力作用可以错开卡槽6311保证旋转插座主体62正常旋转;所述旋转插座主体62的上部外周设有弧形滑块622,弧形滑块622位于上插座孔611下部设置的滑槽中。

所述反射板7位于插口531的左侧,反射板7可以平贴在底座4上(图2 所示),当充电器插入测试盒5后充电器的指示灯111正好位于反射板7上方,测试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从反射板7的反射镜片中观测到充电器的指示灯111状态,这样当指示灯111状态与程序提示框不一致时,测试人员可以及时获知;为了扩大测试人员观察充电器指示灯的视角,反射板7与底座4也可以通过铰链8连接 (图5所示),铰链8设在反射板7最右侧,反射板7沿着铰链8上下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简化测试人员的测试步骤,解决测试过程中充电器指示灯状态无法查看的问题。测试时,测试人员只需拿取充电器产品一手将其输出端插入测试盒,另一只手将充电器输入端插入插座,待治具左边2台产品均插接完成后,点击测试系统中电脑上的测试按钮即可开始自动测试,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可以从反射板的镜片中直观地查看充电器各个测试性能阶段的指示灯状态是否与测试系统电脑屏幕上的程序提示框相对应,以及时获知测试信息。在左边测试过程中,可完成右边的插接准备工作,待左边测试完成后可直接进行下一次测试。

2、本实用新型治具单次可以同时测试2台充电器,测试效率由原来的单台 70秒提高到2台55秒;此外,两次测试之间无等待时间,测试治具的稼动率得到最大利用。

3、本实用新型治具采用旋转插座,插座上的各个插头均能根据附近的空间自由旋转,克服了传统插座上多个大头插头相互干扰而无法同时使用的不足。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