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座椅通风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1273发布日期:2019-11-12 22:0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通风座椅通风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检测工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座椅通风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通风座椅是一个很实用的舒适性配置,该配置能够有效改善人体与椅面接触部分的空气流通环境,即使长时间乘坐,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面也会感到干爽舒适。通风座椅的原理是利用座椅内部布置的风扇等通风装置使得空气强制流通,从而改善人体与椅面接触部分的热环境,通风座椅的通风量是衡量通风座椅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目前为止汽车行业内还没有通风座椅通风量的检测标准可以参考。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9253887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商用车通风座椅通风量测量装置,包括试验箱、24V直流电源、24V直流电源控制开关、风速测量仪固定支架总成、风速测量仪,风速测量仪固定支架总成固定在试验箱上,风速测量仪固定在风速测量仪固定支架总成上,24V直流电源通过电线束与24V直流电源控制开关连接后分别固定在试验箱内外侧板上。

利用该装置测量商用车通风座椅通风量时,首先将通风座椅供电线路与24V直流电源接好,打开通风座椅开关到最高档位。然后将待测座椅放置在测量装置外壳内部,调整座椅位置和靠背角度,在座椅和测量装置外壳之间用塑料薄膜和胶带密封好,只露出座垫和靠背通风区域,通过测量封闭环境中空气入口处的流速结合入口直径即可计算出通风座椅的通风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为了将通风座椅除座垫和靠背通风区域外的部分密封在一个不透风的封闭环境中而在座椅和测量装置外壳之间用塑料薄膜和胶带进行密封,造成操作不便,且塑料薄膜和胶带在一次使用后就无法再次使用,容易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座椅通风量测量装置,其具有使用方便,并且可重复利用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通风座椅通风量测量装置,包括试验箱、扣合架、密封片、固定连接于所述试验箱上的进风管道、设于所述进风管道内的风速测量仪,所述试验箱的开口截面为与座椅整体形状相适应的“L”形,所述扣合架由若干架板组合而成,所述扣合架的外轮廓与所述试验箱的开口边缘对齐,座椅除座垫和靠背上的通风区域外均被所述架板覆盖,所述扣合架与所述试验箱的边缘的对应位置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连接有螺栓,所述密封片设于所述扣合架与所述试验箱之间,所述密封片上对应于所述螺栓穿设位置设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管道用于连接外界风源,风速测量仪用于测量进风管道内进入的风速,当进行座椅的通风量测试时,首先将座椅装于试验箱内,并调整座椅的角度,使之与试验箱的开口高度相适应,然后将扣合架及密封片使用螺栓安装于试验箱的开口上,在螺栓逐渐拧紧的过程中,组成扣合架的各个架板分别挤压座垫及靠背上除通风区域以外的部位,使得被架板覆盖的区域无法透风,密封片的设置使得扣合架与试验箱之间形成密封的空间,从而使得座椅整体只能通过进风管道进风,并通过座垫和靠背上的通风区域进行出风,当风速测量仪测得进风管道上的风速之后,利用该数值与进风管道的截面积相乘即可得到总的进风量,该数值等于通风区域的总的出风量,即为需要测得的座椅的通风量。该结构中的扣合架可重复多次利用且使用方便,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试验箱的开口与所述扣合架之间分别对应的设有一圈“凹”形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扣合架在安装过程中与试验箱的开口互相挤压时,设于二者之间的密封片受压变形而部分陷入卡接槽内,从而更好地使扣合架与试验箱之间形成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片两侧分别与所述卡接槽对应的设有一圈卡接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台在不受挤压力的情况下与卡接槽相配合,当密封片受到挤压时,随着密封片被逐步压紧,密封片陷入卡接槽内的部分更多,从而使得卡接台与卡接槽之间挤压的更加紧密,进一步增强了试验箱与扣合架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片内沿密封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有变形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形腔增大了密封片的可变形程度,在保证密封片两侧分别与试验箱开口和扣合架贴紧的情况下避免了密封片被过度挤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变形腔设于所述卡接台对应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扣合架安装于试验箱上的过程中,优先保证了密封片与试验箱开口及扣合架之间的紧密贴合,其次再使变形腔进一步变形而适应卡接槽的形状,优先保证了扣合架与试验箱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孔设于所述卡接槽内,且螺孔均布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栓连接于螺孔中时,螺栓穿过卡接台所在位置(即密封片上最厚的位置),而密封片在此位置的变形量最大,因此螺栓对密封片具有更好的定位和引导变形的作用,螺孔的均布设置使得扣合架与试验箱开口之间整圈受力均匀,避免了局部漏风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板于座垫和靠背上的通风区域边缘处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于所述架板与所述座椅接触一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扣合架与试验箱逐步连接牢固的过程中,凸台优先挤压到通风区域边缘,因此,凸台与座椅之间的挤压最紧密,并通过挤压而将通风区域与密闭区域更清楚的分开,保证了只有通风区域能够出风,进而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台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且三角形正对座椅的尖部设为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避免了凸台在挤压座椅的时候由于挤压力过大而损坏座椅表面,从而保护了座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设置用于防止试验座椅的试验箱,并在试验箱的开口处螺栓连接扣合架,在扣合架与试验箱的开口之间设置密封片,在进行座椅的通风量测试时可通过将密封片和扣合架连接于试验箱的开口处,从而实现对座椅除通风区域以外区域的密封,该结构中的扣合架可重复多次利用且使用方便,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披露的一种通风座椅通风量测量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披露的一种通风座椅通风量测量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试验箱;2、扣合架;21、架板;22、螺孔;3、密封片;31、通孔;32、变形腔;4、进风管道;5、风速测量仪;6、螺栓;7、卡接槽;8、卡接台;9、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通风座椅通风量测量装置,包括试验箱1、扣合架2、密封片3、固定连接于试验箱1上的进风管道4、连接于进风管道4内的风速测量仪5,试验箱1的开口截面为与座椅整体形状相适应的“L”形,扣合架2由若干架板21组合而成,扣合架2的外轮廓与试验箱1的开口边缘对齐,座椅除座垫和靠背上的通风区域外均被架板21覆盖,其中,架板21于座垫和靠背上的通风区域边缘处设有凸台9,凸台9设置于架板21与座椅接触一面上且凸台9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参照图3),为避免凸台9在挤压座椅的时候由于挤压力过大而损坏座椅表面,三角形正对座椅的尖部设置为圆角。扣合架2与试验箱1的边缘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螺孔22,螺孔22内连接有螺栓6,密封片3夹设于扣合架2与试验箱1之间,密封片3上对应于螺栓6穿设位置设有通孔31。

当进行座椅的通风量测试时,首先将座椅装于试验箱1内,并调整座椅的角度,使之与试验箱1的开口高度相适应,然后将扣合架2及密封片3使用螺栓6安装于试验箱1的开口上,在螺栓6逐渐拧紧的过程中,组成扣合架2的各个架板21分别挤压座垫及靠背上除通风区域以外的部位,使得被架板21覆盖的区域无法透风,密封片3的设置使得扣合架2与试验箱1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从而使得座椅整体只能通过进风管道4进风,并通过座垫和靠背上的通风区域进行出风;当风速测量仪5测得进风管道4上的风速之后,利用该数值与进风管道4的截面积相乘即可得到总的进风量,该数值等于通风区域的总的出风量,即为需要测得的座椅的通风量。该结构中的扣合架2可重复多次利用且使用方便,节约了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在扣合架2与试验箱1逐步连接牢固的过程中,凸台9优先挤压到通风区域边缘,因此,凸台9与座椅之间的挤压最紧密,并通过挤压而将通风区域与密闭区域更清楚的分开,保证了只有通风区域能够出风,进而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参照图1、图2、图4,为了保证试验箱1开口与扣合架2之间的密封性,试验箱1的开口与扣合架2之间分别对应的设置有一圈“凹”形的卡接槽7,密封片3两侧分别与卡接槽7对应的设置有一圈卡接台8,密封片3内对应于卡接台8的位置沿密封片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变形腔32。

卡接台8在不受挤压力的情况下与卡接槽7相配合,当密封片3受到挤压时,随着密封片3被逐步压紧,变形腔32发生变形而使密封片3陷入卡接槽7内,随着扣合架2与试验箱1之间的进一步靠近,密封片3两侧直接与试验箱1的开口及扣合架2的边缘接触的部分被挤紧,而卡接台8通过变形而与卡接槽7配合的更加紧密,该设置保证了密封片3两侧分别与试验箱1开口和扣合架2之间的贴紧同时又避免了卡接台8位置被过度挤压变形。

参照图1,螺孔22连接于卡接槽7内,且螺孔22均布设置。

当螺栓6连接于螺孔22中时,螺栓6穿过卡接台8所在位置(即密封片3上最厚的位置),而密封片3在此位置的变形量最大,因此螺栓6对密封片3具有更好的定位和引导变形的作用,螺孔22的均布设置使得扣合架2与试验箱1开口之间整圈受力均匀,避免了局部漏风的现象发生。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