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9618发布日期:2020-10-09 18:2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间隙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间隙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卷取侧导板布置在卷取机进口的输出辊道之上,用于引导带钢头部顺利进入卷取机,并对带钢头部之后运行的带钢压力夹持,从而保障钢卷外形良好。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卷取侧导板需要沿每根辊道的长度方向不停地横向往复移动,因此侧导板与辊道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间隙。间隙标准是根据产线产品厚度范围结合现场实际综合制定的;间隙过小,更换的侧导板热膨胀后贴辊道,卡阻辊道旋转而跳电,造成质量或生产事故;间隙过大,带头贴着侧导板运行时容易扎入其间,造成堆钢的停产处理事故。因此,准确测量出侧导板与辊道之间间隙的大小至关重要。现有技术对于侧导板与辊道之间间隙的测量,通常采用目测,从而存在测量准确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间隙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隙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测量装置本体;

所述测量装置本体为弯折的柱体;

所述柱体相互弯折的两端分别为握持端和测量端;

所述测量端设置有呈阶梯状的多个测量段,不同的测量段具有不同的测量宽度。

优选的,所述握持端和所述测量端呈直角。

优选的,所述柱体在所述测量端呈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握持端的长度大于所述测量端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握持端呈空心。

优选的,所述测量端呈实心。

优选的,所述多个测量段的长度自所述握持端到所述测量端的尾部的方向上依次递增。

优选的,所述多个测量段的测量宽度自所述握持端到所述测量端的尾部的方向上依次递减。

优选的,所述握持端设置有悬挂孔。

本实用新型的间隙测量装置包括测量装置本体,该测量装置本体为弯折的柱体,柱体相互弯折的两端分别为握持端和测量端,测量端设置有呈阶梯状的多个测量段,不同的测量段具有不同的测量宽度,利用该间隙测量装置能够实现对侧导板与辊道之间间隙的测量。该间隙测量装置制作简单、测量方便快捷,能够保证测量人员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隙测量装置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隙测量装置的侧面图。

其中,1为测量端,2为握持端,3为悬挂孔,101为第一测量段,102为第二测量段,103为第三测量段,104为第四测量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间隙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测量装置本体。测量装置本体为弯折的柱体。具体的,测量装置本体包括握持端2和测量端1,握持端2和测量端1相互弯折。

进一步来讲,为了便于测量和操作,握持端2和测量端1呈直角。

进一步来讲,由于测量者每次测量的姿势存在差异,并且不同的测量者的身高也存在差异,为了避免这两个差异导致测量时需要调整间隙测量装置的插入角度,柱体在测量端1呈圆柱形,即测量端1的柱体的横截面为圆形。而对于柱体在握持端2的形状,可以根据人体工学进行设计,如可以将其横截面设计为圆柱形,也可以将其设计为椭圆柱形。

进一步来讲,为了便于测量和操作,握持端2柱体的长度大于测量端1柱体的长度。另外,握持端2的长度可以根据测量点与测量者手臂之间的距离确定。具体的,握持端2的长度可以等于测量点与测量者手臂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保证测量者在测量时的安全。

进一步来讲,握持端2可以采用实心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空心材料制成。优选的,握持端2呈空心,从而提高间隙测量装置的轻便性。进一步,为了保证测量端1坚固而结实,提高测量端1使用寿命,测量端1可以采用实心材料制成,即测量端1呈实心。

对于测量端1而言,如图2所示,测量端1设置有呈阶梯状的多个测量段,不同的测量段具有不同的测量宽度,不同的测量段能够对宽度不同的间隙进行测量。对于每一个测量段而言,测量宽度为测量段的柱体的直径,例如,若测量段所在位置的柱体的直径为15mm,那么该测量段对应的测量宽度为15mm,表征该测量段能够测量15mm的间隙。具体的,呈阶梯状的多个测量段的数量可以根据侧导板与辊道之间的间隙标准以及允许插入的深度以及插入后稳定性和可靠性确定。

进一步来讲,多个测量段的测量宽度自握持端2到测量端1的尾部的方向上依次递减。例如,如图2所示,若测量端1存在四个测量段,自握持端2到测量端1的尾部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一测量段101、第二测量段102、第三测量段103和第四测量段104,则,第一测量段101的测量宽度大于第二测量段102的测量宽度,第二测量段102的测量宽度大于第三测量段103的测量宽度,第三测量段103的测量宽度大于第四测量段104的测量宽度。其中,测量宽度的范围在0-15mm,例如,第一测量段101的测量宽度为15mm,第二测量段102的测量宽度为13mm,第三测量段103的测量宽度为10mm,第四测量段104的测量宽度为5mm。

进一步来讲,为了便于观察测量结果,多个测量段的长度自握持端2到测量端1的尾部的方向上依次递增。例如,若测量端1存在四个测量段,自握持端2到测量端1的尾部的方向上依次为第一测量段101、第二测量段102、第三测量段103和第四测量段104,则,第一测量段101的长度小于第二测量段102的长度,第二测量段102的长度小于第三测量段103的长度,第三测量段103的长度小于第四测量段104的长度。另外,多个测量段的长度也可以相同,例如,每个测量段的长度均为20mm。

进一步来讲,为了便于放置和悬挂,握持端2设置有悬挂孔3。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更换完侧导板或轧线停产需要检查侧导板与辊道间隙时,检测人员略弯腰只需一手扶侧导板防滑倒,一手持间隙测量装置插入侧导板与辊道的间隙中,根据间隙测量装置插入位置的厚度或直径值,判断间隙大小和执行标准。该间隙测量装置直观,携带轻便,制作简单,检测快捷、准确、实用,而且消除了原有尺子测量存在的人员在辊道上滑跌磕碰和烫伤的安全隐患。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