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接触角测量的旋转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5048发布日期:2020-11-19 19:2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接触角测量的旋转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角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接触角测量的旋转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角测量在界面性能检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接触角的大小可用来衡量材料的拒水或拒油性能,现有的设备仅仅实现了半自动操作,还需要每次把液体倒入杯子中,然后把杯子再放在放置被测材料的平台上,吸样结束后再把装液体的杯子从平台上拿下来,实验工程中需要人为的操作,不利于全自动化无人化应用场景的应用;为此,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用于接触角测量的旋转进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接触角测量的旋转进样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对待界面性能检测的材料进行自动吸取溶液进行滴加,无需人为操作,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以及避免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接触角测量的旋转进样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座、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转接件、活塞、针筒、装液杯、第二支撑座和第三转接件;

底座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支撑座朝向或远离底座移动的第一上下移动平台;第一驱动装置的固定端连接第一支撑座,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三转接件;第三转接件上设有第二转接件和用于带动第一转接件朝向或远离第三转接件移动的第二上下移动平台;其中,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并排分布;第一转接件远离第二上下移动平台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活塞一端的活塞固定座;第二转接件远离第三转接件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针筒的针筒固定座;针筒固定座位于活塞固定座的正下方;

活塞的另一端滑动插入针筒内;针筒与底座垂直,针筒朝向底座的端面上设有进样管道;

装液杯放置在底座上,装液杯内存有检测液;

第二支撑座安装在底座上,第二支撑座的上端面设有用于放置待检测材料的放置平台;第二支撑座和装液杯位于以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为中心并以进样管道距离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最短距离为半径的圆周轨迹上。

优选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支撑座;

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用于密封装液杯端口的杯盖,第二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三支撑座上;第三支撑座安装在底座上。

优选的,活塞固定座包括固定座本体和第一紧定件;其中,活塞的一端设有推板;

固定座本体连接第一转接件,固定座本体的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推板的放置孔;

放置孔在固定座本体的端面设有螺纹孔;第一紧定件螺纹旋入螺纹孔内,第一紧定件朝向推板的端面压紧推板;

放置孔在固定座本体朝向底座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供活塞穿过的开口。

优选的,针筒固定座包括安装块和夹持块;

安装块连接第二转接件,安装块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

夹持块连接安装块,夹持块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连通并形成用于夹持针筒的夹持槽。

优选的,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的底面均为曲面。

优选的,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的底面均设有弹性垫。

优选的,安装块的端面上设有多组螺纹盲孔;夹持块上设有多组通孔;每组通孔内均设有第二紧定件;每组第二紧定件螺纹旋入螺纹盲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将活塞和针筒配合,并将活塞通过活塞固定座与第一转接件连接,将针筒通过针筒固定座与第二转接件连接;使用时,第一驱动装置运行带动针筒旋转,将针筒旋转至装液杯的正上方,第一上下移动平台运行带动针筒下移,进样管道伸入装液杯内的检测液中,第二上下移动平台运行带动活塞在针筒内滑动并朝向远离装液杯的一侧移动,则将装液杯内的液体抽入针筒内;第一上下移动平台运行带动针筒上移使得进样管道从装液杯内脱离;第一驱动装置运行带动针筒旋转至放置平台上检测材料的正上方,第二上下移动平台运行推动活塞将针筒内的液体从进样管道内挤出并滴加至待检测材料上,无需人工操作,实现了全自动的吸样大大提高对试样的检测效率;另外通过设置的杯盖将装液杯端口密封,避免装液杯在不使用时杂质落入装液杯内的液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接触角测量的旋转进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接触角测量的旋转进样装置中活塞固定座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接触角测量的旋转进样装置中针筒固定座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3、第一上下移动平台;4、第一支撑座;5、第一驱动装置;7、第二上下移动平台;8、第一转接件;9、第二转接件;10、第一紧定件;11、活塞固定座;12、活塞;13、针筒固定座;14、针筒;15、进样管道;16、装液杯;17、放置平台;18、第二支撑座;19、杯盖;20、第二驱动装置;21、第三支撑座;22、第三转接件;111、放置孔;112、开口;113、固定座本体;131、安装块;132、夹持块;133、夹持槽;134、第二紧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接触角测量的旋转进样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座4、第一驱动装置5、第一转接件8、活塞12、针筒14、装液杯16、第二支撑座18和第三转接件22;

底座1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支撑座4朝向或远离底座1移动的第一上下移动平台3;

第一驱动装置5的固定端连接第一支撑座4,第一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三转接件22;其中,第一驱动装置5选用变频电机;

第三转接件22上设有第二转接件9和用于带动第一转接件8朝向或远离第三转接件22移动的第二上下移动平台7;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上下移动平台7和第一上下移动平台3结构相同,均为由电机和丝杠配合可进行上下移动的结构,本领域人员完全知晓对此并不详细说明;

第一转接件8和第二转接件9并排分布;进一步的,第一转接件8和第二转接件9的投影均为l形;

第一转接件8远离第二上下移动平台7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活塞12一端的活塞固定座11;第二转接件9远离第三转接件22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针筒14的针筒固定座13;针筒固定座13位于活塞固定座11的正下方;

活塞12的另一端滑动插入针筒14内;针筒14与底座1垂直,针筒14朝向底座1的端面上设有进样管道15;

装液杯16放置在底座1上,装液杯16内存有检测液;

第二支撑座18安装在底座1上,第二支撑座18的上端面设有用于放置待检测材料的放置平台17;第二支撑座18和装液杯16位于以第一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为中心并以进样管道15距离第一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最短距离为半径的圆周轨迹上。

本实用新型中,将活塞12和针筒14配合,并将活塞12通过活塞固定座11与第一转接件8连接,将针筒14通过针筒固定座13与第二转接件9连接;使用时,第一驱动装置5运行带动针筒14旋转,将针筒14旋转至装液杯16的正上方,第一上下移动平台3运行带动针筒14下移,进样管道15伸入装液杯16内的检测液中,第二上下移动平台7运行带动活塞12在针筒14内滑动并朝向远离装液杯16的一侧移动,则将装液杯16内的液体抽入针筒14内;第一上下移动平台3运行带动针筒14上移使得进样管道15从装液杯16内脱离;第一驱动装置5运行带动针筒14旋转至放置平台17上检测材料的正上方,第二上下移动平台7运行推动活塞12将针筒14内的液体从进样管道15内挤出并滴加至待检测材料上,无需人工操作,实现了全自动的吸样大大提高对试样的检测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0和第三支撑座21;

第二驱动装置20选用变频电机,第二驱动装置2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用于密封装液杯16端口的杯盖19,第二驱动装置20安装在第三支撑座21上;第三支撑座21安装在底座1上;通过设置的杯盖19将装液杯16端口密封,避免装液杯16在不使用时杂质落入装液杯16内的液体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活塞固定座11包括固定座本体113和第一紧定件10;其中,活塞12的一端设有推板;

固定座本体113连接第一转接件8,固定座本体113的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推板的放置孔111;

放置孔111在固定座本体113的端面设有螺纹孔;第一紧定件10螺纹旋入螺纹孔内,第一紧定件10朝向推板的端面压紧推板;

放置孔111在固定座本体113朝向底座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供活塞12穿过的开口112;通过设置的活塞固定座11方便将活塞12进行加长固定,方便拆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针筒固定座13包括安装块131和夹持块132;

安装块131连接第二转接件9,安装块131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

夹持块132连接安装块131,夹持块132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连通并形成用于夹持针筒14的夹持槽133。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的底面均为曲面,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的底面均为曲面从而方便与圆筒状的针筒14进行夹持配合。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的底面均设有弹性垫,在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的底面设有的弹性垫避免对针筒14夹持时造成针筒14的损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块131的端面上设有多组螺纹盲孔;夹持块132上设有多组通孔;每组通孔内均设有第二紧定件134;每组第二紧定件134螺纹旋入螺纹盲孔内;安装块131和夹持块132通过第二紧定件134配合固定方便进行拆装。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