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件、物理量传感器、电子设备及移动体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337473阅读:来源:国知局
形成有 与第二凹部612相连的切口 651、652。
[0103] 第一凹部611、第二凹部612及第三凹部613在俯视观察时,分别呈大致长方形 (矩形)的外形,并且长轴方向与基座6的长轴方向大致一致。
[0104] 如图9(b)所示,第一凹部611具有在长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长边611a、611b和在 短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短边61lc、61Id,而且,各角部被倒圆角。
[0105] 另外,如图9 (a)所不,第二凹部612具有在长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长边612a、612b 和在短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的短边612c、612d,而且,各角部被倒圆角。另外,在俯视观察 基座6时,4条边612a~612d分别位于与第一凹部611相比靠内侧的位置处。另外,在边 612c上形成有向基座6的外边缘633侧延伸的切口 651、652。
[0106] 另外,如图8 (a)、(b)所不,第三凹部613具有在长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长边613a、 613b和在短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短边613c、613d,而且,各角部被倒圆角。另外,在俯视观 察基座6时,3条边612a、612b、612c分别位于与第二凹部612相比靠内侧的位置处,剩下的 边613d与第二凹部612的短边612d重叠。
[0107] 在这种凹部61的底面(第三凹部613的底面、第二基板6B的上表面)上通过银 (Ag)膏等导电性粘结部件K而固定有IC10。IClO通过导电线(接合线)821~835而与被 形成在基座6上的后文叙述的配线群8电连接。
[0108] 另外,IClO中例如组装有:用于使陀螺元件2驱动振动的驱动电路(S卩,向驱动信 号电极451及驱动接地电极461间施加电压的驱动电路);对在施加了角速度《时在陀螺 元件2中产生的检测振动进行检测的检测电路(即,对第一检测信号电极411及第一检测 接地电极421间的电荷,和第二检测信号电极431及第二检测接地电极441间的电荷进行 检测的检测电路)。
[0109] 另外,在俯视观察时,IClO呈大致长方形(矩形)的外形,并且长轴方向与基座6 的长轴方向大致一致。如图10所示,IClO具有在长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外边缘(第一元 件外边缘)1〇1、1〇2和在短轴方向(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外边缘(第二 元件外边缘)103、104。但是,IClO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并不限定于长方形,例如,既可以为 正方形,也可以为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还可以为异形形状。
[0110] 另外,如图2所示,在基座6的底部上形成有连通凹部61的内外的贯穿孔62。该 贯穿孔62为用于对内部空间S进行真空抽吸的孔,在经由贯穿孔62去除了内部空间S的 空气之后,该贯穿孔62通过由Au-Ge类的合金等构成的密封部件M而被密封。由此,能 够将内部空间S维持在真空状态。另外,虽然图2中,贯穿孔62的内侧开口被图示为,被 IClO(导电性粘结部件K)封堵,但实际上,IClO以不会封堵贯穿孔62的内侧开口的方式而 被固定。
[0111] 贯穿孔62由被形成在第一基板6A上的下侧贯穿孔62A和被形成在第二基板6B 上的上侧贯穿孔62B构成,并且上侧贯穿孔62B的直径小于下侧贯穿孔62A的直径。因此, 在贯穿孔62的中途形成有由第二基板6B的下表面构成的高低差部62C。由于具有高低差 部62C,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密封部件M对贯穿孔62的密封。具体而言,首先,准备由Au- Ge类的合金等构成,且比下侧贯穿孔62A小而比上侧贯穿孔62B大的球状的金属球(成为 密封部件M的材料),然后从下侧贯穿孔62A侧向贯穿孔62内导入金属球。由于被导入到 贯穿孔62内的金属球被卡在高低差部62C上而滞留,因此能够通过向该金属球照射激光等 而使之熔融,从而由密封部件M将贯穿孔62密封。
[0112] 另外,在基座6的与外边缘631、632对应的侧面(在长轴方向上延伸的侧 面)631'、632'上,分别形成有从基座6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多个切口。具体而言,在 与外边缘631对应的侧面631'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而并排形成有5个切口 640、641、642、 643、644,在与外边缘632对应的侧面632'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而并排形成有5个切口 645、646、647、648、649。在上述各切口 640~649上形成有配线群8的一部分。
[0113] 接下来,根据图7至图10对被配置在基座6上的配线群8进行详细说明。图7中 (a)为从上表面侧观察第一基板6A时的透视图,(b)为第二基板6B的俯视图,图8中(a) 为第三基板6C的俯视图,(b)为第四基板6D的俯视图,图9中(a)为第五基板6E的俯视 图,(b)为第六基板6F的俯视图,图10为基座6的俯视图。
[0114] 配线群8具有Sl配线801、S2配线802、作为接地配线的GND配线803、DS配线 804、DG配线 805、CLK配线 806、DI配线 807、D0 配线 808、CS配线 809、VDD1 配线 8KKTEST1 配线811、DRY配线812、TEST2配线813、VDD2配线814。另外,上述这些配线中,本发明的 "第二配线"包括Sl配线801、S2配线802、DG配线805,本发明的"第一配线"包括GND配 线 803、DS配线 804、CLK配线 806、DI配线 807、DO配线 808、CS配线 809、VDDl配线 810、 TESTl配线811、DRY配线812、TEST2配线813、VDD2配线814。另外,配线群8既可以具有 上述配线以外的配线,也可以省略上述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
[0115] 作为上述各配线801~814的构成并不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由在钨(W)、钥 (Mo)、镁(Mg)等的基底层上层压金(Au)等的电镀金属层所形成的金属被膜构成。电镀金 属层例如通过电解电镀法而形成。
[0116] 以下对各配线801~814依次进行说明。
[0117] Sl配线
[0118] 如图8(b)及图9 (a)所示,Sl配线801在其一端部具有Sl内部端子801a,在其另 一端部具有Sl连接端子801b。并且,Sl配线801通过Sl内部端子801a而与IClO电连 接,并通过SI连接端子801b而与第一检测信号端子412电连接。如图10所示,SI内部端 子801a与IClO的电连接通过导电线821而进行。另一方面,Sl连接端子801b与第一检 测信号端子412的电连接通过支承基板9而进行。
[0119]Sl内部端子801a被形成在第四基板6D的上表面上,并沿着基座6的外边缘 633 (IC10的外边缘103、第三凹部613的短边613c)而配置。另外,Sl内部端子801a偏向 外边缘631侧而配置。另一方面,Sl连接端子801b被形成在第五基板6E的上表面上,并 沿着基座6的外边缘633 (第二凹部612的短边612c)而设置。另外,Sl连接端子801b被 配置在与切口 651相比靠外边缘631侧的位置处。
[0120] 这种Sl配线801跨第四基板6D和第五基板6E而形成。从第四基板6D向第五基 板6E的配线的引导通过被形成在第五基板6E上的导通孔(贯穿电极)801c而进行。另外, 虽然导通孔801c被配线遮挡而看不到,但为了便于说明,而用白色圆圈来图示其位置。
[0121] S2 配线
[0122] 如图8(b)及图9 (a)所示,S2配线802在其一端部具有S2内部端子802a,在其另 一端部具有S2连接端子802b。并且,S2配线802通过S2内部端子802a而与IClO电连 接,并通过S2连接端子802b而与第二检测信号端子432电连接。如图10所示,S2内部端 子802a与IClO的电连接通过导电线822而进行。另一方面,S2连接端子802b与第二检 测信号端子432的电连接通过支承基板9而进行。
[0123]S2内部端子802a被形成在第四基板6D的上表面上,并沿着基座6的外边缘 633 (IC10的外边缘103、第三凹部613的短边613c)而配置。另外,S2内部端子802a偏向 外边缘632侧而配置。另一方面,S2连接端子802b被形成在第五基板6E的上表面上,并 沿着基座6的外边缘633 (第二凹部612的短边612c)而设置。另外,S2连接端子802b被 配置在与切口 652相比靠外边缘632侧的位置处。
[0124] 这种S2配线802跨第四基板6D和第五基板6E而形成。从第四基板6D向第五基 板6E的配线的引导通过被形成在第五基板6E上的导通孔802c而进行。另外,虽然导通孔 802c被配线遮挡而看不到,但为了便于说明,而用白色圆圈来图示其位置。
[0125] 在俯视观察基座6时,以上所说明的Sl配线801及S2配线802被配置为,关于与 基座6的中心相交并沿着基座6的长轴的直线L(参照图8(b))线对称。
[0126]DG配线
[0127] 如图8(b)及图9 (a)所示,DG配线805在其一端部具有DG内部端子805a,在其 另一端部具有DG连接端子805b。并且,DG配线805通过DG内部端子805a而与IClO电 连接,并通过DG连接端子805b而与驱动接地端子462电连接。如图10所示,DG内部端子 805a与IClO的电连接通过导电线823而进行。另一方面,DG连接端子805b与驱动接地端 子462的电连接通过支承基板9而进行。
[0128] DG内部端子805a被形成在第四基板6D的上表面上,并沿着基座6的外边缘 633 (IC10的外边缘103、第三凹部613的短边613c)而配置。另外,DG内部端子805a被配 置在Sl内部端子801a与S2内部端子802a之间。另一方面,DG连接端子805b被形成在 第五基板6E的上表面上,并沿着基座6的外边缘633 (第二凹部612的短边612c)而设置。 另外,DG连接端子805b被配置在切口 651、652之间(SI、S2连接端子801b、802b之间)。
[0129] 这种DG配线805跨第四基板6D和第五基板6E而形成。从第四基板6D向第五基 板6E的配线的引导通过被形成在第五基板6E上的导通孔805c而进行。另外,虽然导通孔 805c被配线遮挡而看不到,但为了便于说明,而用白色圆圈来图示其位置。
[0130]CLK配线
[0131] 如图7及图8所示,CLK配线806在其一端部具有CLK内部端子806a,在其另一端 部具有CLK外部端子806b。并且,CLK配线806通过CLK内部端子806a而与IClO电连接。 如图10所示,CLK内部端子806a与IClO的电连接通过导电线824而进行。
[0132]CLK内部端子806a被形成在第四基板6D的上表面上,并沿着基座6的外边缘 631 (IC10的外边缘101、第三凹部613的长边613a)而设置。另外,CLK内部端子806a被 配置在长边613a的短边613d-侧。另一方面,CLK外部端子806b沿着外边缘631而被配 置在第一基板6A的下表面(基座6的底面)上,且被配置在切口 640附近。
[0133] 这种CLK配线806跨第四基板6D到第一基板6A而形成。从第四基板6D向第一 基板6A的配线的引导通过被形成在切口 640内的CLK侧面电极806c而进行,CLK内部端 子806a与CLK侧面电极806c经由被形成在第四基板6D的上表面上的配线而相连接。
[0134]DO配线
[0135] 如图7及图8所示,DO配线808在其一端部具有DO内部端子808a,在其另一端部 具有DO外部端子808b。并且,DO配线808通过DO内部端子808a而与IClO电连接。如图 10所示,DO内部端子808a与IClO的电连接通过导电线825而进行。
[0136]DO内部端子808a被形成在第四基板6D的上表面上,并沿着基座6的外边缘 631 (IC10的外边缘101、第三凹部613的长边613a)而设置。另外,DO内部端子808a被配 置在长边613a的短边613d-侧,且被配置在CLK内部端子806a的右旁边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