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型溞毒性的非甾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的毒性预测与评估方法_2

文档序号:941590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该种非甾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污水具有亚 急性生物毒性,该对应的效应终点参数可以用于评价急慢性毒性;若加标样品组与空白对 照组差异不显著,则认为该非留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污水无亚急性生物毒性,则该对应 的效应终点参数不用于评价急慢性毒性。由此,筛选得到可用于评价急慢性毒性的效应终 点参数为:致死性(存活率)、半致死性(生长情况:体长、脱壳总次数,繁殖情况:怀卵总次 数,产潘总数)。
[0028] 对获得的存活率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以下结果。双氯芬酸预实验结果:最低 的24h绝对致死浓度和最高的72h无死亡浓度分别为59. 9mg/L和0. 228mg/L ;醋氨酚预实 验结果:最低的24h绝对致死浓度和最高的72h无死亡浓度分别为I. 552mg/L和0. lmg/L ; 布洛芬预实验结果:最低的24h绝对致死浓度和最高的72h无死亡浓度分别为100mg/L和 0. 323mg/L〇
[0029] ⑵急慢性毒性效应评估评估
[0030] 双氯芬酸、醋氨酚和布洛芬分别设置5个不同浓度组(按等对数间距设计),具体 为:急性毒性试验中,双氯芬酸2、6、18、54、162mg/L,醋氨酚4、12、36、108、324mg/L,布洛芬 1、 3、9、27、81mg/L ;慢性毒性试验中,双氯芬酸 0· 5、1· 5、4· 5、13· 5、40· 5mg/L,醋氨酚 0· 08、 0· 24、0· 72、2· 16、6· 48mg/L,布洛芬 0· 4、1· 2、3· 6、10· 8、32. 4mg/L。另设一个蒸馏水空白 对照,每组4平行,每日监测pH、溶解氧、电导率等参数。急性毒性实验期间不换水不喂食, 每个烧杯10只大型潘幼潘(龄期6~24h) ;21天慢性毒性实验每天喂一次斜格栅藻液 (0. 15mg/d ·潘),每个烧杯1只大型潘雌性幼潘(龄期6~24h),并且每隔三天更换一次 实验溶液,以尽量确保目标物浓度一致。每天观察记录大型潘的效应终点参数(由步骤(1) 筛选确定的效应终点参数,表1)。母潘开始繁殖后及时移出新生幼潘。实验结束时测量大 型潘体长(从头盔至壳刺,不含尾刺),并利用SPSS软件计算不同毒性终点对应的半致死性 (5〇% Lethal concentration,LCf50)和半数效应(5〇% Effect concentration,ECf50)浓 度,结果如表2所示。
[0031] 表2双氯芬酸、醋氨酚和布洛芬对大型潘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参数
[0032]
[0033]
[0034] 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化合物单独暴露时均对大型潘产生明显的急、慢性毒性作用 (P〈0. 05),并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对幼潘存活率、体长、脱壳、怀卵和产潘 总数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效应终点参数敏感性强弱表现出一致趋势(繁殖情况 最敏感,生长情况次之,存活情况最不敏感),具体为EC50 (产潘)〈EC50 (怀卵)〈EC50 (脱 壳)<EC50(体长)<21d LC5Q〈72h LC5Q〈48h LC5Q〈24h LC5。,如表2所示。说明所选用的各效应 终点参数能够比较稳定的反应不同种类的非留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的急慢性毒性效应。
[0035] 因结构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差异,导致双氯芬酸对大型潘的毒性要远高于醋氨酚, 部分效应终点浓度甚至相差1个数量级,如EC50 (产潘)和EC50 (怀卵),三种化合物毒性 强弱依次为:双氯芬酸〉布洛芬〉醋氨酚。毒性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进一步说明了大型 潘上述各效应终点参数用于非留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急慢性毒性效应评估的可靠性。而 且,所得的急慢性毒性效应结果可以定量的描述不同种类非留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的毒 性及进行相对比较。
[0036] 根据表2所得结果,参照欧盟委员会划分的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风险等级(EU Directive 93/67/EEC,1996) :EC50〈lmg/L 表示非常有毒;lmg/L〈EC50〈10mg/L 表示有毒; llmg/L〈EC50〈100mg/L表示有害),三种化合物基本都对大型潘有毒,部分甚至非常有毒。 暴露时间延长时,效应浓度也会相应降低,可推测这类污染物即便低水平暴露,但极有可能 由于生物累积等效应而对水生生物的毒害性增强,生态风险不容忽视。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大型潘毒性的非留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的毒性预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将待测的非留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配制成呈等对数间距浓度的试验溶液,将大型 潘暴露于试验溶液中; b. 急性毒性测定:记录暴露24h、48h、72h的大型潘的存活率; 慢性毒性测定:定期喂食并定期更换试验溶液,记录暴露21d的大型潘的存活率、体 长、脱壳总次数、怀卵总次数和产潘总数; c. 根据急性毒性测定得到的数据计算得到24h LC5(]、48h LC5(]、72h LC5。,根据慢性毒性 测定数据计算得到21d LC5。、体长EC50、脱壳EC50、怀卵EC50、产潘EC5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的大型潘为龄期为6~24 小时的大型潘。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的急性毒性测定中暴露期间 不换水不喂食。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的记录大型潘的存活率,是 以心脏停止跳动计为死亡。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的定期喂食并定期更换试验 溶液,是每天每只大型潘喂〇. 15mg斜格栅藻液一次,并且每隔三天更换一次试验溶液。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留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为双 氯芬酸、醋氨酚和/或布洛芬。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型溞毒性的非甾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的毒性预测与评估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大型溞暴露于呈等对数间距浓度的非甾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中,分别记录其暴露24h、48h、72h的大型溞的存活率和暴露21d的大型溞的存活率、体长、脱壳、怀卵总次数和产溞总数;然后利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对应的24h?LC50、48h?LC50、72h?LC50用于评价急性毒性,得到对应的21d?LC50、体长EC50、脱壳EC50、怀卵EC50和产溞EC50用于评价慢性毒性;从而实现对非甾体抗炎药类新型污染物的毒性特征和毒性水平进行分析测试和定量描述,同时可作为非甾体抗炎药污水生物毒性监测和评价的指标,可为水体中这类污染物的潜在生态毒性风险预测与评估提供参考。
【IPC分类】G01N33/50
【公开号】CN105137055
【申请号】CN201510536484
【发明人】杜娟, 钟玉鸣, 许玫英, 孙国萍
【申请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